邓秋菊
中风是一种较常见的急性血管性病症,其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或出血[1]。中风发病急促,由于发病位置位于脑部,易造成神经功能损伤,常会伴各种功能性障碍,患者治疗后也易引发后遗症。痉挛性偏瘫是中风患者常见并发症,患者通常表现为口舌歪斜、上下肢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蹇、肌张力增高、上肢屈曲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言语不清及学习、思维判断能力丧失等认知功能障碍症状。随着中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中医治疗中风所致的痉挛性偏瘫疗效得到了临床认可[2-3]。本研究旨在探讨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4]中有关中风致痉挛性偏瘫的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舌歪斜、上下肢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蹇、肌张力增高等症状,经脑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患者脑动脉及颅内外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狭窄及畸形;(2)处于恢复期且意识清醒;(3)基本生命体征稳定,能够参与简单的研究调查;(4)直系亲属或患者知情并同意签署本研究知情告知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或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者;(2)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情感障碍或精神病史;(3)无法配合本研究调查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涟源市人民医院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中风致痉挛性偏瘫患者81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与研究组41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例;年龄53~76 岁,平均(64.4±4.6)岁;病程3~29 d,平均(11.46±3.12)d。研究组中男23 例,女18 例;年龄52~76 岁,平均(65.1±4.7)岁;病程2~31 d,平均(11.35±3.22)d。2 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涟源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3 方法 2 组治疗期间均严格控制饮食,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规律作息。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生产企业: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35),首次用药剂量为300 mg/d,自第2 天起调整为200 mg/d;并给予火针疗法,上肢选取臂臑、三里、曲池、外关、阳池、肩髃、尺泽、合谷、后溪,下肢选取三阴交、足三里、太溪、阳陵泉、血海、曲泉、阴谷等穴位,行针前以酒精对各穴位进行严格消毒,医师右手持火针在酒精灯火焰上将针体烧至通红,而后迅速刺入穴位,刺入深度5~15 mm,拔针后以消毒棉签按压30 s,隔天治疗1 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阳通络汤治疗,组方:防己15 g,党参12 g,防风15 g,川芎12 g,炒白芍12 g,杏仁15 g,麻黄10 g,黄芩9 g,桂枝10 g,附子10 g,生姜10 g,甘草7 g,加水700 ml 文火煎至300 ml,150 ml/次,2 次/d 分服。2 组均治疗2 个月。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中医症候疗效。参照《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4]对自汗、口舌歪斜、面色晄白、上下肢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蹇、肢体肿胀等症状进行评分,根据症状轻重评分(无症状0 分,轻度3 分,中度5 分,重度7 分),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症候积分降低≥70%且肌张力仅轻度增加为显效;症候积分降低50%~70%且肌张力仅轻度增加为有效;不满足上述评价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2 组治疗前后生物学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同型半胱氨酸(Hcy)〕。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时肘正中静脉血3 ml,采用循环酶法检测TG、Hcy,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NG Ⅱ,试剂均由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生产。(3)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3](SS-QOL)评价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自理能力(14 项)、身体状态(15 项)、心理状态(10 项)、生活影响(10 项)共49 个评分项,均采用1~5 分5 级评分,总分49~245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4)观察2 组恶心、腹痛、乏力、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 中医症候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0,P<0.05)。见表1。
表1 2 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例(%)]
2.2 生物学指标 治疗前2 组TG、ANG Ⅱ、Hcy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G、ANG Ⅱ、Hcy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生物学指标比较()
2.3 SS-QOL 评分 治疗前2 组SS-QOL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S-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SS-QOL 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P>0.05)。见表4。
表4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中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会导致中风发病率上升[5-10]。偏瘫患者通常表现为一侧(上下肢、面部等)肢体运动障碍,部分患者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损伤,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永久损伤。不仅如此,偏瘫还会提高患者吞咽障碍发病率和感染吸入性肺炎风险[11]。由于痉挛性偏瘫与脑血管事件关系密切,因此临床上治疗中风导致的痉挛性偏瘫应改善患者脑缺血、缺氧症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才能有效保证患者病情稳定,降低复发率及再入院率。
中风患者脑供血动脉腔狭窄或阻闭引起的脑缺氧、缺血会造成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也是引发痉挛性偏瘫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善患者血液循环,降低微循环障碍,进而减轻脑卒中引起的脑缺血、缺氧对神经功能的损伤是治疗中风致痉挛性偏瘫的关键[12-13]。本研究中观察的TG、ANG Ⅱ、Hcy等指标均会增加患者脑血供障碍风险,其中TG 是人体内脂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当其在血液中的表达量上升时会导致动脉内膜粥样斑块的形成,从而增加动脉栓塞风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NG Ⅱ是一种具有极强缩血管作用的肽类物质,可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速度放缓,当其含量上升时可增加中风患者脑缺血、缺氧风险;Hcy 作为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促进机体产生大量氧化自由基,进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Hcy 含量上升会加剧对血管的损伤和破坏,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TG、ANG Ⅱ、Hcy 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SSQOL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佐证了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治疗中风致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火针疗法联合温阳通络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