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与护理观察

2021-01-19 08:35:00王巧红张新春白亚飞
贵州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循环动脉血血气

王巧红 张新春 白亚飞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陕西 宝鸡 721000)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出生后在循环系统由胎儿型过渡到正常型循环系统中出现肺血管压力持续性增高的病理状态,导致心房和(或)动脉导管的血液右向左分流而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临床治疗以降低肺血管压力、维持正常体循环压,逆转血液右向左分流,提高血液中氧合量,改善临床缺氧症状为目的[2]。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高患儿预后水平的关键环节[3]。本文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病情发展的影响,为优化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PPHN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患儿18例,女患儿12例,分娩时孕周(40.37±0.64)周,出生体质量(2540.62±361.83)g,出生后1minApgar评分(6.21±1.18)分。观察组男患儿19例,女患儿11例,分娩时孕周(40.42±0.61)周,出生体质量(2543.31±357.52)g,出生后1minApgar评分(6.07±1.23)分。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4]中对PPHN的诊断标准;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先心病、循环系统疾病者;合并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患儿;围生期重度窒息患儿;伴有严重胎粪吸入综合征者;研究者评估后认为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其它因素者。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儿确诊入组后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综合护理:(1)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对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循环指标加强监测记录,及时反馈监测数据给主治医生,协助主治医生处理各种异常情况。(2)气道管理:患儿处平卧头侧位,肩部采用软枕垫高,适当约束患儿上肢,确保器官插管顺畅,随时观察患儿呼吸机的管路是否顺畅;(3)每2 h观察一次患儿呼吸道情况,或患儿呼吸道出现异常反应时及时观察呼吸道,是否需要吸痰,采用密闭式吸痰,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呼吸道,每2 d更换一次呼吸机管路。(4)用药观察:患儿采用改善心功能的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儿血压、心率等指标,确保用药安全。(5)关注患儿家长情绪并予健康宣教,使其正确认知患儿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患儿治疗护理前后采集桡动脉血1.5ml,检测血气指标并比较: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 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动脉血 氧分压(PaO2);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估测患儿肺动脉压力(SPAP),记录同时段的体循环血压(SBP);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并行组间比较。

2 结 果

2.1两组PPHN患儿临床症状特点比较 60例患儿中足月儿40例,过期儿9例,近足月儿11例,出生后短期内出现呼吸窘迫16例,发绀39例,严重低氧血症57例,气促19例,三凹征21例。

2.2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动脉血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动脉血气指标PaCO2、FiO2、SaO2、Pa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两组患儿PaCO2、FiO2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者患儿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SaO2、PaO2较治疗护理前均上升,且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动脉血血气指标比较

2.3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肺循环和体循环血压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SPAP及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两组患儿SPA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S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肺循环和体循环血压比较

2.4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护理期间出现低血压、心率失常及呼吸抑制各1例,并发症率10.00%;组患儿治疗护理期间出现低血压、心率失常及呼吸抑制各2例,并发症率20.50%。观察组患儿治疗护理期间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儿(χ2=4.538,P<0.05)。

3 讨 论

PPHN患儿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根据情况调节机械通气相关参数,确保治疗的针对性。高质量护理为医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本文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对PPHN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及肺循环血压改善效果更优,且可有效降低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率。对PPHN患儿进行护理的关键点在于密切关注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各项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循环指标的变化,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客观数据[6]。同时在治疗期间关注患儿气道畅通情况,并及时予以吸痰、供氧浓度调节等。PPHN患儿病情变化快,改善心功能的药物对患儿的循环系统会产生一定影响,加强用药时患儿循环系统的变化,并及时调节用药方案,是保证患儿治疗安全性的重要措施[7]。综合护理干预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的生命体征、气道、用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确保患儿治疗的针对性和安全性,提高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8]。

综上所述,新生儿PPHN患儿以足月儿为主,临床症状以低氧血症为主,病情严重。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新生儿PPHN患儿血气指标及稳定体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力,降低并发症率,是适合新生儿PPHN患儿的护理方案。

猜你喜欢
体循环动脉血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保留肺叶治疗Pryce Ⅰ型肺隔离症10例报告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三)
勘误声明
MSCT在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