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怀伍 张浩 金涛 杨涛 李从进 权天龙 夏多贵
(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安康 725000)
丘脑出血主要是由丘脑膝状体动脉、丘脑穿通动脉造成,病情严重、变化速度较快、并发症多。若患者出血量较少可选择保守治疗,但部分患者可能治疗期间会出现恶化现象,甚至可能引发脑疝[1]。患侧单纯去骨瓣减压能有效减轻病情,但效果已经无法满足临床要求[2]。本研究探讨患侧单纯去骨瓣减压+对侧脑室外引流术运用于丘脑出血保守后脑疝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丘脑出血保守后脑疝患者58例,其中43例接受患侧单纯去骨瓣减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5例接受患侧单纯去骨瓣减压+对侧脑室外引流术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0~60岁,平均(50.77±1.52)岁;高血压病史4~15年,平均(10.60±1.25)年。研究组男10例,女5例;年龄40~60岁,平均(50.36±1.78)岁;高血压病史4~15年,平均(10.54±1.3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1)由外伤造成的丘脑出血,经过头颅CT等检查确诊;(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丘脑出血后双瞳孔散大、呼吸衰竭者;(2)手术禁忌证;(3)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交流障碍。
1.2方法 研究组:给予患侧单纯去骨瓣减压+对侧脑室外引流术,依照顺序先执行单纯患侧去骨瓣减压术,因血肿位置深在,未进行处理,同期钻孔对侧侧脑室外引流,按装颅内监护仪探头,如果脑室系统积血较多,术后复查头颅CT无活动性出血,一般第2天行脑室系统鞘注尿激酶,2~4万/4 mL生理盐水,夹闭2 h后打开,2次/d,连续鞘注引流3~5 d,复查头颅CT提示脑室系统通畅,夹闭引流管24 h颅内压不增高,即可拔除脑室外引流管,拔除脑室引流管后可间断腰穿几次或者腰大池置管有利于廓清血性脑脊液,若术后3d意识仍未见好转者,常规气管切开。对照组:仅给予患侧单纯去骨瓣减压,其方式与研究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12 h,术后1、2、3 d的颅内压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4]:显效,术后神志清楚,偏瘫侧肌力恢复,生活可自理;有效,术后神志清楚,偏瘫侧肌力无恢复,生活不能自理;无效,术后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颅内压水平变化 术后12 h,两组颅内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3 d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颅内压水平变化比较
2.2总有效率 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4.42%;研究组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术后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5例,迟发性脑积水2例,术后脑膨出2例,并发症发生率27.91%。研究组术后再出血1例,颅内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3.3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临床关于丘脑出血的发生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可能与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给患者生存质量及身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5]。临床针对保守治疗后脑疝患者多选择患侧单纯去骨瓣减压治疗,虽然取得过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并未对血肿进行处理,导致术后水肿严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6-7]。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12 h,两组颅内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3 d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侧单纯去骨瓣减压+对侧脑室外引流术疗效更为明显,快速减低颅内压水平,避免并发症产生,安全性明显提升,促进病情快速稳定。对侧脑室外引流术中利用精确调控外引流患者脑脊液,从而有效控制颅内压力,有效避免硬膜积液产生,同时减轻水肿症状。因此患者经过患侧单纯去骨瓣减压后,可有效解除脑疝造成的颅内高压现象,同时使患侧瞳孔回缩,随后再执行对侧脑室外引流术,按装颅内监护仪探头,清除其多余脑脊液,同时严密监测颅内压水平,使脑脊液在硬膜下间隙的压力保持稳定,减轻了脑组织的受压,避免了脑疝的发生,有效地防止了脑组织再损伤、颅内再出血,促进了神经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明显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8]。但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样本量较少,且观察时间较短,需进一步研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