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筱婷
写作能力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输出性技能,它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写作训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其表达能力(王笃勤2002)。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初中生的英语写作(五级)有明确的要求:能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能根据要求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转述所听、所读的内容等;能为图片提供汉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部2012)。近年来,中考试题中书面表达题较高的分值引起教师对写作的高度重视,他们投入不少精力到日常的写作训练中。
写作一直是教与学的难点。斯温(Swain)指出:在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中,写对于学生而言是最难的。尽管教师和学生在写作学习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英语写作仍然属于薄弱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初中生由于缺乏词汇、未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面对写作容易出现畏难情绪,甚至产生逃避心态;虽勉强完成了写作任务,但存在以下严重问题:不会审题,抓不住写作重点,漏写要点;遣词造句能力差,经常词不达意,“中式英语”泛滥;缺乏基本写作技巧,缺少语篇衔接与语句连贯意识;语法错误成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没有明确的写作教学计划。许多教师认为其他语言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自然会随之提高,因此,他们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孤立、烦琐和机械的字、词、句的讲解和训练。其次,写作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即“布置写作任务—学生个人写作—教师批改—展示范文”,往往缺少教师写前指导、学生写前准备这两个环节。再次,只重视写作后的评价。教师花大量精力在学生习作的批改上,而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评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写作指导,教会其如何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写作中,而写前指导是英语写作指导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写作是一个复杂、循环、创造的系统过程,它需要不断发掘、创造,以达到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实现沟通的目的,是“把题材从潜意识中提取出来,让清醒的头脑能够审视它们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默里(Murray 1972)提出写作过程分三个阶段:写前阶段(prewriting rehearsing)、写作阶段(drafting composition)和修改阶段(revising)。写前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细致地分析材料、拟提纲和“腹稿”,具体内容有五项:(1)阅读、分析相关材料(文字或图表等),读透题目的意思,掌握事实;(2)拓宽思路,发散思维,集思广益;(3)利用小组合作等形式交流观点;(4)整理笔记;(5)拟写作提纲。
赫尔洛克斯(Hillocks)认为,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比较简单,教师在把写作任务布置给学生的同时,就假定了“学生会获得完成写作任务的信息”,并“逐步展开各个段落”,似乎很少注意到学生怎样“着手进行写作”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与要写的作文之间的“联系”;同时他认为“过于注重形式”导致了英语教学中的生硬和尴尬。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与赫尔洛克斯所说的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写作形式,只有较少的注意力被投放在生成思想这个部分,而生成思想似乎已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生成思想的过程是打开成功写作大门的钥匙,也是整个写作过程中占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的部分。如何生成思想,即写作的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技巧等,对于初中生而言,尤其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使其产生思想并使之明晰化。
教师在写作之前没有给学生传授写作方法,进行写前必要的教学酝酿,学生自然不会重视写前准备,提笔就写,对于要表达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没有清晰的思路,而对想表达的又传达不清楚;篇章结构差,想一句,是一句,缺少整体的布局和前后呼应;格式、时态等也有不当之处。学生的作文差,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写前准备和知识积累不足。因此,写前阶段的写作指导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作足写前准备等于给学生写作搭建台阶,降低写作难度,帮助他们克服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这样,他们才会更愿意、更顺畅、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英语写作不能单纯地看作是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总是采取让学生单独完成作文后由教师批改的这种模式,而应该提倡学生开展多人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刘道义2000)为了改进目前的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教师应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英语写作教学的写前阶段,为学生提供互动和反馈的机会,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写作课堂,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开拓写作思路,增强对写作的自信心,使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学生春游后,教师开展英语写作教学,让他们描述春游活动。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扼要地向学生说明本次写作的要求和目标。明确写作要求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写作任务展开讨论。
教师设计的写前讨论活动如下:
(1)讨论文章应使用的体裁、时态、人称。
(2)讨论写作要点:
Where did you go in this school trip?
Who did you go with?
When did you set out/come back?
How did you go there,by car or by bus?
How long did it take you to get there?
What did you do in the morning/at noon/in the afternoon?
How did you feel after the trip?
(3)讨论文章的结构:
开头—who,what,when,where,how,how long
正文—activities(in the morning/at noon/in the afternoon)
结尾—feeling
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理清了写作思路,为独立写作扫清了障碍,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之后,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根据要求将小组讨论的要点扩展成句、篇,草拟出初稿。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是学生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写作是难度最高的学习任务,他们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获得同伴的帮助,缓解写作时的焦虑感;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新信息的刺激和启迪。这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写作目标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文章更完美。
在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所以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听、说、读、写教学就应该相互交叉地进行。马广惠、文秋芳(1999)作过一项调查研究——口语对写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对英语写作能力有直接影响,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他们指出,口语能力与写作能力反映的是交际能力,也就是把内在的思想用清晰、得体的语言形式,向特定的信息接受者表达出来,以实现成功交际的能力。因此,英语口语流利的学生拥有一定的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自然对用写作表达和交流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说写结合不但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而且能使其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充分锻炼和巩固各方面的语言技能。基于对文献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口语与写作之间是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采取说写结合的模式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
那么,如何实施说写结合呢?可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尝试:
其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交际欲望,促进说写结合。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说与写教学中的运用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选择合适的有声情景画面。比如,让学生进行影视配音,七年级学生对《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十分感兴趣,教师就把它作为一个写作题材。首先,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让他们大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分组尝试给画面配音;最后,让学生写下整个故事内容。这样,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口说英语,学生也乐意完成情景画面的写作。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英语教学,可以促进口语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让说和写有效结合。
其二,整编教材,选择简单、恰当的口语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成功的口语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基于教材,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可在操练“说”之后,通过写的活动巩固“说”学到的知识,实现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化。例如,在教学牛津版《英语》九年级(上)Unit 7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并模仿描写事件发生的过程,要求他们写下一个案件的经过。教师是这样安排写作计划的:学生和他的同桌一个扮演目击者、另一个扮演警察,两人根据图片内容(见下图)和提示进行对话。
(W—witness,P—policeman)
W:Sir,I saw a crime last week. A young man treated a young schoolboy and asked him for money.
P:Can you say it in details?
W:Of course.
P:Where did the crime happen?
W:(Riverside Road)
P:What was the young man doing? What was the young schoolboy doing?
W:(wait/doorway/walk/along/road/read/book)
P:What did the man do when the schoolboy bumped into him?
W:(drop/sunglasses/put/foot)
P:Then what did the man tell the schoolboy?How did the boy feel?
W:(say/sunglasses/300 yuan/must/pay/feel/frightened)
P:Did the schoolboy give the man the money?What did the man do?
W:(100 yuan /take/money/quickly)
P:What did the man do when the boy went away?How did he look?
W:(wait/doorway/again/look/pleased)
P:What did the young look like?
W:(tall/short black hair/about nineteen/blue jeans/red T-shirt/dirty trainer/broken sunglasses)
P:Thank you very much.We will try our best to catch the young man.
W:Goodbye.
P:Goodbye.
学生通过对话的形式把案情记录下来后,再转化成文章。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进行口语活动时所输出的语言可以成为书面作文练习的素材。在完成口语活动后,让学生对相关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可促使其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化。教师在写作前先进行“说”的活动,能为其后的“写”作好铺垫,打下基础。
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技能的长足发展,会有效带动听、说、写技能的发展(教育部2001)。学生只有有了足够量的听和读的输入,才能以说和写的形式输出一定的语言信息。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输入途径之一,而写作是语言输出的关键途径之一(戴建敏2008)。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是以话题为纲编写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以阅读开始,以写作结束。阅读部分的课文与后面的写作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课文的内容是练习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素材和表达方式的模板。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语言素材和思想内涵,并提炼出有用的写作素材,从而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把“读”的内容和“写”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毫无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一篇观点明确、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是很有难度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忆阅读课文中有用的语言素材,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有用的语言素材包括:与话题相关的单词、词组、句型;句子之间的连接词;文章的篇章结构等。例如,在有关Environment 的写作课上,教师给学生设计了How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的写作题目。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让他们回忆并归纳课文中的有用素材。学生找到下面这些单词、词组:recycle,damage,pollution,cut down the trees,green house effect,harmful gases,green consumer,dump waste,reduce rubbish,shopping bags,give up cars,improve public transport,以及如下有用句型:Our world is in danger. We must do something to save Earth.It is important for us all 等。有了这些词、句的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更得心应手,思维也更开阔了。
课文有时会使用表示递进、转折、因果、举例等的连接词,如however,what’s more,in addition,as a result,for example,on the other hand 等,以使行文流畅、连贯。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品味连接词所起的“起、承、转、合”作用,让他们在写作中灵活应用。教师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作文中适当地运用以上连接词,以使句子之间的过渡更自然。
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连接词外,教师还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逻辑结构,让他们学会从宏观、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框架与思维脉络。例如,八年级(下)Unit 4 Reading Cartoons and comic strips 是一篇应用文体裁的文章,讲述了动画片的制作过程。课文在每段开头运用了大量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这样的篇章结构在写一些应用文或讲述事件经过的文章时是非常实用的。因此,教师后来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How to plant a tree?的作文,明确要求学生模仿这种结构。
英语阅读和写作在内容上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阅读文章中的词、句、段、篇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引导学生养成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习惯,并将所获取的信息应用到写作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为语言输出的途径之一,是学生难以掌握得好的技能之一。写前指导相当于在学生写作前给他们搭建脚手架,有助于他们更好、更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因此,在写作前对学生进行指导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它的运用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了写作信心,提高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