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淑玲 吕明义 龙晓凤
AMI 是因血栓等原因造成冠状动脉持续性缺氧从而导致的心肌坏死,其发生率在我国逐渐增高,且患者出现年轻化趋势[1]。引起血栓的原因多数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与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和C 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有一定的关系[2-4]。胆红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溶解体内的胆固醇,因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生。C 反应蛋白可以结合体内的脂蛋白,激活补体,从而产生动脉内膜反应。C 反应蛋白浓度升高即提示发生了炎症反应,导致体内脂质代谢发生异常,与胆红素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反。AMI 患者多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反复心绞痛等症状,起病急,硝酸脂类药物对其无作用效果[5,6],严重者具有生命危险,目前临床上对于发病12 h 内AMI 患者采用PCI 手术治疗,但是在手术后部分患者出现AMI 复发等不良事件情况。本文探讨AMI 患者血清胆红素、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与其PCI 术后长期预后的关系。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10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AMI 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48 例,女32 例,平均年龄(56.37±9.87)岁。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AMI诊断标准,并且在发病12 h 内进行PCI 手术;②所有患者均为第1 次接受PCI 治疗;③无PCI 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肾病、肝病、免疫系统疾病、全身感染以及肿瘤疾病;②患者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80 例同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43 例,女37 例,平均年龄(57.13±9.5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方案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记录两组研究对象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现住址以及联系电话。研究组患者经过PCI 治疗后在次日采集空腹肘静脉血;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在体检的当天采集空腹肘静脉血。血清胆红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 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TBIL、DBIL、IBIL;血清C 反应蛋白采用雅培C800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所有操作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标准进行。
在患者出院后的6 个月内通过电话或登门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根据随访结果,若患者在PCI 手术后出现AMI 复发、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不良情况均可纳入为事件组(23 例),其余患者作为非事件组(57 例)。将事件组患者与非事件组患者的血清TBIL、DBIL、IBIL 及血清C 反应蛋白浓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患者TBIL、DBIL、IBIL 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照组与研究组TBIL、DBIL、IBIL 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血清TBIL(14.13±1.54)μmol/L、DBIL(2.96±1.38)μmol/L 和IBIL(10.67±1.61)μ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17.03±1.87)、(4.08±0.27)、(13.89±1.92)μmol/L,血 清C 反应蛋白(13.21±2.55)mg/L 高于对照组的(1.99±1.32)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患者TBIL、DBIL、IBIL 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事件组患者血清TBIL(13.58±1.57)μmol/L、DBIL(2.01±1.98)μmol/L 和IBIL(9.36±2.65)μmol/L 均低于非事件组的(14.61±2.15)、(2.99±1.84)、(10.81±2.57)μmol/L,血清C 反应蛋白(14.42±2.97)mg/L 高于非事件组的(11.33±2.83)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TBIL、DBIL、IBIL 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TBIL、DBIL、IBIL 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患者TBIL、DBIL、IBIL 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表2 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患者TBIL、DBIL、IBIL 和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事件组比较,aP<0.05
AMI 时患者多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反复心绞痛等症状,起病急,并且硝酸脂类药物对其无作用效果,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AMI 是因血栓等原因造成冠状动脉发生持续性缺氧从而导致的心肌坏死,血栓多数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产生的,与机体内脂质代谢的异常具有密切的联系[7-10]。目前临床上对于发病12 h 内AMI 患者采用PCI 手术治疗,但是在手术后部分患者出现AMI 复发、心律不齐等不良事件的情况。有研究指出,血清胆红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溶解体内的胆固醇,因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11,12]。C 反应蛋白可以与体内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继而产生了动脉内膜反应。C 反应蛋白浓度升高即提示发生了炎症反应,导致体内脂质代谢发生异常[13],因此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从而导致AMI 的发生,与胆红素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反[14,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血清TBIL(14.13±1.54)μmol/L、DBIL(2.96±1.38)μmol/L 和IBIL(10.67±1.61)μ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17.03±1.87)、(4.08±0.27)、(13.89±1.92)μmol/L,血 清C 反应蛋白(13.21±2.55)mg/L 高于对照组的(1.99±1.32)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和C 反应蛋白浓度升高时,可增加AMI 的患病率。对这80 例AMI 患者在进行PCI 手术后的6 个月内进行随访,事件组患者血清TBIL(13.58±1.57)μmol/L、DBIL(2.01±1.98)μmol/L 和IBIL(9.36±2.65)μmol/L 均低于非事件组的(14.61±2.15)、(2.99±1.84)、(10.81±2.57)μmol/L,血 清C 反应蛋白(14.42±2.97)mg/L 高 于非事件组的(11.33±2.83)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清胆红素和C 反应蛋白的浓度可以作为PCI 术后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对于PCI 术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低和(或)C 反应蛋白水平高的AMI 患者给予高度重视,会有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应该加强对患者的随访,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复诊,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和C 反应蛋白浓度升高时,可增加AMI 的患病率。AMI 患者在进行PCI 手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血清胆红素浓度的降低和C 反应蛋白浓度的升高可以增加PCI 术后的AMI 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