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婕,李 正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19世纪50年代,日本受到了来自美国东印度舰队坚船利炮的攻击,被迫打开自己的国门并进行改革。在“和魂洋才”理念的指导下,日本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学习西方的政治方式和教育方式并代入日本本土环境进行改良。1870年左右,日本参考英法的军服设计出了属于自己的海军军服和陆军军服,并将军服作为统一范本进行参照,制定了更加适合日本学生的学生制服。日本近现代以来十分推崇制服文化,也是受到了西方穿着和先进思想的影响。此时的日本学生制服作为规范学生形象的一种存在,希望能够让学生保持严谨统一的学术作风。学生制服的款式在时代的变化中不断推陈出新,获得了更多学生的认同和喜爱,并在当今社会形成了一种日式制服的潮流风尚。
随着革命的发展,民国初年的女性也在服装上有了相应的变化,“‘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1-2]。和清末时期相比,民国女子上衣的腰身有了明显的收腰设计,大襟右衽,袖长不过肘,更加凸显了女性的柔弱之美。袖口的形状大多呈直线状或喇叭状,腰臀处增加了更能展现曲线的侧缝,下摆的形状也以弧形和圆角款为主,如图1所示。民国初期流行的女装大多都是“上袄下裤”和“上袄下裙”的形制,袄裙成为女学生追求的时兴服饰,身着“浅色圆摆小袄和黑色素裙,白色布袜配黑色布鞋”[3]成为这一时代人们对女大学生的印象,此时的女学生制服仍旧是样式统一的常服,并不雷同于日式女学生制服。
图1 民国女子的打扮
日本的女子教育自1882年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高等女子学校(简称“附属女高”)的成立而昭示天下,自此以后,“高等女子院校”成为全国闻名的存在[4]。附属女高学生制服的变迁更加直观地体现了近代日本服装中女学生制服不断西化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日本在服装方面对于女性的要求与改变。根据对日本明治时期至昭和初期女子学校制服在服饰史和教育史两个领域的研究来看,20世纪的日本女学生着装大多选择更加西式的洋服。从服饰史来看,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了相应的服饰变化,根据服装特色,大致可以归纳为袴、简易和服、鹿鸣馆洋装、改良洋服和水手服。从教育史来看,制服的发展更加趋近一个统一的标准[5],以和服为改革的起点,将日本本土特征和西式服装特征结合,寻找二者的平衡点,最终求得二者的和谐统一,这是西式化趋势。另一种是制服化的趋势:根据日本官方下达的相关规定,将宽松自由的传统服装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改良。教育史和服饰史的共同作用、相互影响融合,使得近现代日本学生服饰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日本女学生的服饰分为3个阶段:19世纪末的和服阶段、20世纪10—20年代的确立改良阶段和20世纪30—50年代的基本成熟阶段。不同时期的女学生制服有着不同的特点,直至20世纪30年代确立的标准制服完成了女学生着装由和服向轻盈、利落的水手服的过渡,水手服也成为日本至今学校制服的标准样式。19世纪末的日本正处于明治末期,日本政府认为女学生身穿女式洋装是一种国家文明的象征,因此在公共场合中,女性的服饰穿着有了极大的改变。女子师范院校、官办女子院校和基督教会女子院校中的学生穿着随着政府政策的出台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传统的宽松自由的和服转化为更加轻便简洁、便于生活学习的洋装,此时更多的洋装制服出现在有女学生的校园中;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昭和初期,女学生穿着代表女生身份的袴,且佩戴有学校徽章的腰带。袴,是指一种宽松的祷,与束带搭配,覆盖腰部以下的身体;祷,是指出现在日本平安时代到江户后期的一种轻便式灯笼式裤裙,也是明治、昭和初期常见的女学生的下装。大正时期的日本女学生大多以蝴蝶结作为束发方式,上身穿着简化后的中长袖和服,下身穿着袴,脚上须穿黑色的皮靴,整体一套为当时常见的学校制服,也代表了大正时期的日本女学生形象。日本的学生制服是在战争背景下以军服为参照标准制定的,男性制服是将陆军军服作为主要参照物,女性制服则是将海军的水手制服作为参照标准。因为当时部队没有女兵的制服,所以将上身V字领样式的海军领上衣搭配白色领巾,并将裤子改为更具女性特征的裙子,成为女学生制服的雏形。至此以后,女学生制服就由传统的和服变为新式的海军水手服,并在全国盛行。
“水手服”的前身是英国海军水兵的正式着装,后被引进日本改造成了女学生的制服。在被引进以前,只有英国贵族儿童才可以穿着,后续慢慢发展成为西方小学生的制服,男童和女童以裤子和裙子作为区分。19世纪末期,日本在开放学习的推动下将西式的海军军服作为蓝本,对本土的女性制服进行了改良,并根据日本国情和地理位置对水手服的面料和颜色也进行了改变。这样的制服逐渐成为日本女学生的代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潮流文化。当今的日本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学生制服,探索女性制服更多的可能性。
青年女学生的水手制服在面料、款式、色彩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制服整体选用深色的面料,领子为“挡水板”形式,半裙的长度至少要过膝盖至小腿处。此外,个别学校还会对裙子的褶皱数量提出要求。福冈县的基督教私立福冈女学院的校长为了便于学生运动,特将水手服改造为学生制服,故该校也是公认的最早将水手服作为制服的学校。水手服不会过于凸显人体线条,但在运动过程中非常方便,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日本全国通用的标准制服样式,上身的海军开领式外套和雪白的领巾、下身裙子和鞋袜同色的搭配让水手服成为女性制服中的经典。
20世纪,由于日本严格的学校制度规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浓厚的集体意识,水手服成为日本女学生的制服并不断地发展。其中,日本的集体意识和中国相似,都提倡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个人和集体是荣辱与共、共生共长的关系,但“和”的部分又不相同。日本自称大和民族,将“和”字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中,更加印证了日本的“和”指的是一种集体意识;中国的“和”则指的是个人与外界之间的联结,寻求一种和而不同的关系。日本的求“和”精神在制服上体现为统一,寻求一种和他人相同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让个体更加迅速地融入集体,促使集体中的个体在工作时更加团结,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保证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减少外界环境对于学生的干扰,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制服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但目前更多的人认为制服是一种对学生个性的束缚。日本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穿统一制服并对学生的制服进行管理,过度的规定可能会引发学生对制服的抵触心理以及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但因日式校服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的价值符号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在服饰的设计上必定有可供参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