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信息素养教育,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1-01-19 08:29梁一丹陶功美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图书馆

梁一丹 陶功美

摘 要 论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从信息素养教育主体、形式、内容、效果四方面了解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培养现状,深入浅出地分析信息素养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从协同空间建设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多样性、创新课程内容实现信息素养教学层次性、融合专业教育强化信息素养教育针对性、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信息素养教育效果四个方面创新信息素养培养途径,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图书馆 应用型人才培养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12.00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o this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from the main body, content, theme and effec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four innovative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ways to help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from four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space to realize the diversity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the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to realize the hierarchy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rning community to promote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ollege library. Applic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0 引言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国家鼓励条件成熟的院校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变,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从事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需要熟练掌握各类专业技能的运用和应用,并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而影响这些能力发挥的关键因素在于能否准确、快速学习、汲取到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针对这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们首先需要具备“信息素养”能力。图书馆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服务机构[1],应顺应时代发展,紧跟学校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的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在校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助力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笔者作为所在院校的图书馆管理者,有感于近年来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在培养形式和内容、培养效果方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差甚远的现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信息素养现况(共收回有效问卷482份),找出在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满足应用型人才对信息素养的需求,以提升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征及其信息素养

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高等教育体制[2]。根据2008年教育部发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26号令),以及现阶段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和办学能力,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从内涵特征上独立学院对于人才的培养应是以强调技能运用为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有较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从这一特征出发,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教育既不能在高职培训体系上做简单的修改,也不能照搬学术型大学的信息素养培养体系。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所具备的信息素养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 有获取新信息的主观意愿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环境下,电子白板、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进入教室成為课堂的常规教具,如浙江大学近400间教室在实现了高清直播录播系统与“智云课堂”连接后,师生即可远程互动,实现了课堂知识传授空间的无限扩大和及时性,无疑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不仅使得师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强,而且有助于并能够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时,有获取新信息的主观意愿。因此在本次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有很强烈的意识,表示在信息活动中能够做到合理合法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在本校,有82%的学生使用过智慧教学软件,有88%的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72%的学生是用来查找学习资料,51%的学生是学习网络相关知识和技术。这反映了信息发展对教育、学生学习的习惯性影响。

1.2 有掌握信息获取工具与方法的能力

为保证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获得感的认同,学生需要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力求使用效益最大化。学生不仅要能够掌握、创新使用各类软硬件、学习平台,而且还能够灵活支配信息,在参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中能够较好把握和过滤无效信息的技能。据本次调查,在本校有76%的学生表示能够运用各种资源和信息技术针对某一专题内容进行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大部分学生在获取信息时,也会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其中有37%的学生还表示信息的易获取性也是考虑因素。B89DFE49-B1B0-4AD1-8AE1-E9B9EA6ECD14

1.3 有获取优质学习资源的能力

科技的进步让“地球村”成为现实,逐渐缩小了人们的信息鸿沟。OER和MOOCs等教育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不仅有利于实现 “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获取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增强探求与个人专业或学术研究的兴趣,扩大学生对专业应用的求知范围。在此,能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进取特征,擅于表述思想,乐于和他人交流,善于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当下信息素养的本质要求[4]。据本次调查,学生在查找专业学习资料遇到问题时,70%以上的学生首选利用网络寻求解决方法或者向同学、老师求助,只有25%的学生会去图书馆寻求专业馆员的帮助,8%的同学会直接放弃。只有25%的学生通过网络及检索图书馆相关学科数据库主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1.4 有高敏感辨析、正确评估信息能力

智能终端、无线网络、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各类学习平台、电子资源数据库的蓬勃发展,不仅让信息获取变得简单,更是让我们每个人处在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然而无处不在的信息同时又使人陷入知识的迷茫。面对复杂的大量知识信息时,能对已获信息有信息价值的高敏感辨析、正确评估信息能力,则成为当下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所在。具有正确评估信息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免疫能力,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对学生学习的干扰和侵蚀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初衷之一。据本次调查,学生对于网络信息会进一步做好信息的鉴别工作,不信谣、不传谣。有79%的学生是通过网站的权威性来评价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权威性,有62%的学生通过正式出版物进行评价,46%的学生通过信息被引用次数进行评价,高达46%的学生是通过自己的阅读评判进行评价。

2 图书馆针对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培养现状与问题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从20 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近年来,特别是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更是成为国内高校图书情报界的研究热点之一[5-7]。很多独立学院也结合慕课、建立创客空间等形式积极探索、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作为一所信息类的应用型大学,一直在不断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但是也同时存在如下现状和问题。

2.1 信息素养教育主体力量单一、薄弱

信息素养课程教师的多元化、专业化决定了信息素养的教学效果,而在目前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由图书馆员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图书馆馆员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中坚力量。然而信息素养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仅依靠图书馆员的力量显然是单一、薄弱,也不利于某一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等差异,图书馆员还受到自身专业和工作思维的影响,授课时难以将信息素养的内容很好地融入专业课中,常常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据本次调查,当有这样的信息课程时,有65%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相对应的信息需求进行实践,有8%的同学会直接放弃上课。

2.2 信息素养教育形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不匹配

目前,信息素养主要的教育形式通常采用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与讲座的形式进行实现。虽然不少学校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教学改革,引进慕课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教育形式,学生参与度却受到制约,仅停留在课题的检索上。据调查,有8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信息素养课程教育形式不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转化,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无多大帮助。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容易造成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次调查中有82%的学生希望信息素养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提供多元的信息素养实践平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信息素养水平的学生需要。除了常规的院系课程讲授外,高校图书馆也时常通过开展信息素养讲座、信息素养专题培训等形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但培训最常见的是新生入馆教育,其主要形式也仅仅是馆藏展示及读者指南[5]。

2.3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脱节

一般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属于公共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其教学内容也只能是满足大众化的需求。信息素养内容以图书馆基本知识和信息检索、数据库检索技能为主,并未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其内容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脱节,与学生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联系不紧密。而对学生来说信息素养教育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对专业课深入学习时遇到问题转化为相应信息知识的能力提升不大。据调查,60%的学生表示课堂案例分析都未根据专业进行选择。调查中也发现,71%的学生是十分迫切希望增加专业方面的信息检索与获取技能實践,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信息素养教学效果未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检验指标在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现在的信息素养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远未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受实践经验不足、教学内容脱节等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及相关课程实践过程中面临实际问题时,大部分学生无法通过信息能力的运用,搜集、整理好信息资源,达到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据调查,当下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时首选考虑的是在百度等搜索引擎寻找答案,只有25%的学生表示会主动通过网络资源了解自己的所关注的专业动态,更有高达71%的学生在所学专业课程遇到问题时并不会第一时间通过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而是直接向老师、同学求助。

3 独立学院图书馆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培养创新途径

图书馆对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学以致用”,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且要着眼于学生的转化能力培养。独立学院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打破传统信息素养培养思路,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人才优势,推进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助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B89DFE49-B1B0-4AD1-8AE1-E9B9EA6ECD14

3.1 注重协同空间建设,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多样性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于用多样化的知识教育与实践共同打造应用型人才。作为信息素养教育主体之一的图书馆因此要注重多元化空间的建设。图书馆可根据应用型人才在学习、实践不同阶段设计空间,打破传统空间的局限,构建情景阅读、智慧阅读、体验阅读等空间。通过不同空间的协同,满足应用型人才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等实践环节需求,促进学生创造性、想象力与知识的关联,提升信息素养学习效果,以专业的氛围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获取和信息素养内化。

图书馆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还包括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的建设中,图书馆要注重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讲座和宣传活动到线上学习平台服务能力的提升,要充分发挥数字资源优势,建立自己的特色专业资源库,构建学生自主研究、电子视听和相互交流等自主探索的途径。实现应用型人才实践教育多样性。如沈阳化工大学图書馆依托化工特色专业,建立化工规范文件和化工虚拟仿真资源的特色数字资源科[6],极大地满足了专业教学、科研、实践的需求。虚拟空间还可以将线上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课程、培训融合。不少学校已经进行了慕课、翻转课堂、微视频等有益尝试。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制作的《Mini Classroom》 《涨知识》《科研小白成长记》等信息素养教育微动画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的选择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从技术应用到能力素质的拓展,培养创新能力[8]。

3.2 创新课程内容,开展层次性信息素养教学

创新信息素养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对信息素养进行学习,转变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的认识。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大纲[9],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可以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业实践三个层次,其中最为主要的创新教育是在于专业教育与专业实践的融合。

信息素养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提升专业学习的精深程度,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而进行的专业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学习信息获取、检索技巧及使用规范、信息评价标准、专业信息的利用、学术论文写作等。而在信息素养专业实践中,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信息素养实践的要求不同,可根据图书馆空间开展个性化的实践辅导,嵌入到学生的实践中,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信息素养实践指导,主要是以网络知识、多媒体知识、课程整合知识、终身学习能力训练为主,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以及在复杂信息情况的信息批判能力的训练。

3.3 融合专业教育,强化信息素养教育针对性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既重视知识的广泛性又重视实践的操作性,可以说要能够将理论和实践做到良好的融合,因此,信息素养的最大成功可能就在于将信息素养融入到专业课内容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素养在支撑专业学习方面的作用。信息素养与学科融合意味着教育信息化从建设整合推进到了应用阶段。根据现有实践,目前融合专业教育的形式有五种类型,即部分嵌入式课堂教学、全程合作式课堂教学、虚拟嵌入式教学、分层嵌入式教学和 “三全”嵌入式教学[10]。

部分嵌入式课堂教学是图书馆员以学生问题为导向,根据学生的信息需求不定期进行指导。南开大学图书馆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9],在了解外国语学院的30多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后,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分阶段实施,并将 “元素养”“阈概念”和Web2.0的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受到用户的好评[11]。

全程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是馆员全程参与到专业课程中,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控专业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老师的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并根据专业相关知识参与教学设计,将信息素养课程融入教学大纲,介绍与专业相关的数据库、行业标准及规定、主要门户的使用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专业内容相关的资源推荐、文献编排及文献管理软件使用等方面的教学,协同完成专业课授课[12]。

嵌入虚拟教学环境模式是基于新媒体开展信息素养服务。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平台、直播平台等在线提供信息素养教育。疫情期间,我馆利用“学习通在线教育平台”有机嵌入虚拟教学环节,通过平台发布课程作业、进行在线讨论、意见调查。

分层次嵌入式教学模式,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的个性化信息素养培训。

“三全”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国内学者借鉴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而提出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图书馆在“三全“模式中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特点,从学生进入校园学习起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接受信息素养教育[13]。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员既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要深入了解实习、就业单位对各专业信息素养的技能及实践要求,将单位需求与信息素养案例教学、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实习、就业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14]。

3.4 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信息素养教育良好效果

一般来说,对应用型人才的信息素养教育要收到良好效果,关键在于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人员即需要掌握图情专业知识,也要有从事某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果是图书馆员单一承担信息素养教育,会由于受到自身专业和工作思维的影响,缺乏系统思维,造成信息素养教育难以融入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而专业教师既要参与教学,又要组织学生学科竞赛、科研等,精力、时间都有限[15]。针对这一矛盾,将图书馆员、专业教师、学生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将对推动信息检索课程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可将图书馆员、专业教师、学生有机结合起来组建学习共同体,让三者共同深度参与到对专业信息的搜集、分析、利用、评估的整个过程中去。以此来有效实现信息素养教育良好效果。

为保证协作学习的效果,要从图书馆中挑选那些思想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信息素养水平高并喜欢从事信息素养研究的馆员来参与。图书馆员要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专业背景、学习兴趣等来制定本校信息素养培养方案,并参与到该方案的实施、监督、反馈的全过程管理中,同时嵌入到专业教育中去,开展学科服务[16]。专业教师是从事一线教育的老师,他们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需求及其存在的问题。“同伴研究馆员”是从学生中选拔信息素养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对其进行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培训的基础上,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到信息素养培训中来,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效。B89DFE49-B1B0-4AD1-8AE1-E9B9EA6ECD14

学习共同体组成后,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对学生信息需求的深度了解上,教学案例也是根据专业情景精心设计的。共同体成员都要参与到对专业信息搜集、分析、利用、评估过程中去,图书馆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优化调整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会极大提高学生对信息素养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21-05-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刘迎春,熊志卿.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 、素质结构的研究[J].中国大学,2004 (10): 56-57.

黎红米, 李永红.以能力为本位,完善高职院校外向型应用人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考试周刊,2012 (62):172-173.

卢凤伟.张秀杰.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 遼宁高职学报,2009(6):15-16.

徐春,张静.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之新生入馆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9 (2): 85-91.

王捷.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研究:以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33(8):88-95.

黄俊锋,李容.智能时代信息素养教育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作用与机理[J].图书馆界,2020(6):22-27

张启腾.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J].才智, 2020(25):95-96.

于喜展.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与运行条件[J].图书馆杂志,2021,40(1):67-73.

钱彩平.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特性与实践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14):19-24.

张蒂.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实践路径探讨:以南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47-55.

王捷.高校新型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1,43(7):31-36.

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中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行动倡议》[EB/OL].[2020-03-17].http://www.lsc.org.cn/contents/1342/14004.html.

汪源,周密,辛光红,等.“兴趣·基础·能力·素养”互促互进的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4(2):19-20.

史佳,吴汉华.我国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6):22-26.

夏彤.图书馆学科服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21):179-180.B89DFE49-B1B0-4AD1-8AE1-E9B9EA6ECD14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浅谈MOOC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