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2021-01-19 14:27彭爱辉徐佳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实践路径

彭爱辉 徐佳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價值意蕴;逻辑机理;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31-0006-07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基础上的教育[1],具有层次上属于本科教育,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它肩负着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当前,我国已踏上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提出大力支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构建职普融通、职继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3]。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引导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本科职业大学”)依法依规,高起点、高层次、高要求建设一批专业,通过长学制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4]。多份国家层面文件的先后出台,充分表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被提到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而办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坚持以专业为龙头[5],通过专业设置促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指本科职业大学专业的设立(专业的新建与开设)与调整(专业的变更与取消)[6]。有关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专业过多、过细、过杂,重点专业特色不鲜明,专业调整调研不充分,专业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7],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专业设置价值的理性认识,也缺乏对专业设置中专业、个人、社会三者之间逻辑关系的清晰认识。因此,厘清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价值意蕴,并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逻辑机理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探索优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路径,有利于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价值意蕴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本质是本科职业大学根据自身特色进行专业的设立与调整,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提升的发展过程,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一)优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条件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部分。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与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职业教育是一种对教育资源有着特殊要求的专业教育,专业设置决定着师资、设备等各种教育资源的配比,不合理的专业设置不仅难以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8]。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在学历层次上的延伸,科学合理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培养大国工匠与能工巧匠的必由之路。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与保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行稳致远的关键一环。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缺乏导致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制约了高层次职业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教育,并非是一种终结性教育,而是一种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有递升发展空间的多层次教育[9]。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兴起,以技术融合与数字革命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革命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其产生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然要求。在其发展历程中澄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根本价值在于立足职业教育本质,面向职业分工与职业岗位群,高起点、高层次、高要求建设一批专业、专业群,以专业为龙头,培养一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既要满足当前的职业人才需求又要兼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优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的内在要求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两大基本需求之一。涂尔干用多元历史方法考证大学发展思想的迭代规律时提出,“教育转型始终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与症候”[10],经济转型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11]。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表明,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在经济与科技的双重作用下以高端技术与高端制造为核心的科技竞争。为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培养能够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2]其中创新的核心指向便是人才。本科职业大学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创新性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也就决定了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建设多样化、有特色的专业,构建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劳动力市场相匹配的专业结构。

为了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避免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本科职业大学要通过专业设置推动人才培养结构达到相对均衡。本科职业大学在进行专业设置前要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结合区域宏观经济、劳动力市场、职业领域需求总量进行综合分析,既要了解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又要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缓解用人单位“招不到”,毕业生“找不到”的结构性失衡难题。此外,本科职业大学还应把握时代脉搏,遵循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客观规律,预测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变化,适度超前设置专业,以克服因人才培养周期较长而导致的教育滞后问题,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

(三)优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培养服务国家建设与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需要一批承担民族复兴大任,能解决复杂问题,进行复杂操作的高水平、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首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培养既能“顶天”也能“立地”,思想政治觉悟高,有本领、有担当、有理想投身于国家建设的时代新人。其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13],加强产学研结合,优化专业布局。最后,个人需求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另一个基本需求。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最终目的,还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实现培养服务于国家建设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水平技术人才的目标,就必须深刻认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要义与深刻内涵。在进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前根据培养目标做好职业分析、归并、导出。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要合理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科学规划专业课程。要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科学进行专业建设,既要树立以人为本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内外齐发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也要树立职业平等观,贯彻实干兴邦,劳动创造价值,用劳动托举中国梦[14]。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为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成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技术强国、数字强国、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撑与人才支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逻辑机理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本质是专业发展逻辑、社会经济发展逻辑、个体发展逻辑三重逻辑的深度耦合。

(一)专业发展逻辑

专业发展具有双重逻辑。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体,专业发展的逻辑也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一方面,事物的运动变化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是绝对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发展攻坚期,优化经济结构是我国当前发展的战略目标。“适应发展新阶段、贯彻发展新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15],这是由发展的逻辑决定的。因此,本科职业大学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专业布局有其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专业发展体现出相对静止的逻辑,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运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随社会系统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保持着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发展不完全同步,存在相对的超前或滞后。专业发展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在一定时期内根据自身的发展逻辑在教育系统中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专业发展与专业设置的关系。专业设置是专业发展的总抓手,专业发展引领着专业设置。一方面,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将社会发展与高校教育相连接的重要桥梁。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主要是通过专业设置培养的专业人才来体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发展相伴而生,专业设置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内在基础与重要标志之一。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顺应专业发展逻辑是专业能否保持自身发展优势与特色的关键。另一方面,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一书指出,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专业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方向相对一致。社会发展引领社会职业分化,决定职业的增加或消亡,专业发展的宏观布局引领专业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遵循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双重发展规律,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联系,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相挂钩,制约着专业设置的选择,引领专业设置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专业的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调节[16]。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遵循专业发展的双重逻辑。一方面,顺应专业的发展性逻辑。专业发展应直面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创新性要求,通过创新性的专业设置、专业文化建设、专业内涵发展等推动自身发展,实现创新性的专业设置与创新性的专业发展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坚守专业自身相对静止的逻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专业设置随着专业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是专业发展的根本指向在于育人,专业设置的核心也在于育人。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变”与“不变”都应遵循以育人为本的本真性逻辑。

(二)社会经济发展逻辑

社会经济发展的供给逻辑。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引起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根据英国科学家科林·克拉克提出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国民经济与人均收入的提高,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移动到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17]。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产业不断升级转型,人才培养结构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的供应端与需求端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供应端来看,学校承担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要主动增强自身适应性,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相适应,自觉将学校发展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紧扣时代发展主题,科学规划本场域内的专业设置、学校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等,使学校生产出行销适路的教育“产品”。从需求端来看,企业能最快速、最准确地体现社会需求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反映在对人才的需求中。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要求企业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因此企业需要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動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的主力军[18]。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从供需两方面出发,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优化专业设置。

社会经济与专业设置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引领专业设置方向,与社会发展趋势一致的专业设置能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并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劳动力就业结构四个方面影响着专业设置。由于社会生产水平与劳动精细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专业为龙头,能够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19],专业随着社会职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良好的区域专业布局能够形成区域蓄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学的专业设置使学校既能保留学校专业优势又能因时因地调整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逻辑。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当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供给逻辑。社会经济发展使企业需求发生变化,技术革命要求企业更具知识化、技术化、创新化,这使企业岗位的综合内涵不断提高,从而对内化在企业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依托专业教育,聚焦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专业设置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步调保持一致。科学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经济发展与企业转型双重合力的结果,也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首要前提,还能够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个体发展逻辑

个体发展的人本逻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与罗杰斯从“需要层次理论”与“学习者中心理论”出发,阐明了个体发展的人本逻辑。首先,马斯洛从“自然人性论”出发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由动机推动的,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的。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只有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20]。其次,罗杰斯将人本主义心理学迁移到教育学中,其认为教育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人发展的正面本质与价值、注重人的自我实现与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习者中心理论”,即将学习者置于教育的中心[21]。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职业教育中更要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22]。学校要将个体的自我实现与发展置于专业建设的中心,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个体发展与专业设置的关系。专业设置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促进个体的发展,个体的发展水平体现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程度。一方面,实现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种类型、各种层次教育的根本目的。顾明远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专业设置要注重个体发展,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专业设置的中心工作,满足学生对专业设置提出的合理要求,学生根据兴趣对专业的选择实际上是间接地对专业设置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合理的专业设置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专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内化了专业知识、技能、素养,他们是专业水平最直接的代名词,也是专业设置合理性的间接体现。只有学生存在,专业才有延续的可能,有了源源不断的高水平毕业生才能体现专业持续存在的社会价值,才能保障专业持续发展,才能体现专业设置的合理性[23]。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当遵循个体发展的人本逻辑,将学生发展置于专业设置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中国教育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阐明中国未来教育的目标在于“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2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根本目标也在于“实现人的自由且全面的发展”。社会内部分工的特点在于产生了专业与特长,社会分工的细化引起了职业发展的“隔离化”,职业划分以及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逐渐细化,导致人在某些方面的发展相对“狭隘化”。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将人置于专业设置的核心位置,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据,遵循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意愿。入学前,给予学生丰富的专业选择,将学生兴趣纳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防范人才培养“狭隘化”风险;入学后,尊重学生再次选择专业的权利。当学生入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与自身职业规划不符时,本科职业大学应给予学生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选择。作为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延伸,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既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要兼顾学生的情感以及综合素质发展,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实现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定位,高起点、高层次、高要求推进专业建设

教育定位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最根本、最深层次的问题,其影响教育的发展方向,明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具有指导作用。

首先,明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本科教育。从系统论来看,“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内部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更多的新功能,内部结构越合理,系统的功能就越大”[25]。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绝不是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层次,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从功能上来看,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激活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地位上来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类型、同等重要,都属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必要部分。从系统、功能、地位三个方面准确把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根本定位,明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针对社会分工与职业岗位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

其次,按照高起点、高层次、高要求进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高起点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条件不低于普通本科专业,要突出“双师型”教师、实践性课程、校企共同制订的培养计划、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等;高层次即通过专业设置培养的专业人才既要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又要达到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标准,也要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知识、能力、素养,还能够服务新业态、对接新職业、解决复杂问题、进行复杂操作;高要求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坚持依法设置,遵守专业设置的具体规则、操作路径等刚性要求。

(二)落实统筹规划与协调机制,加强专业设置的顶层设计

政府与高校都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重要主体。政府有科学规划、管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落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加强专业设置内涵是本科职业大学的责任与义务。

首先,构建法律保障体系,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形成“政府督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高校自主”四位一体专业设置新格局的必要保障。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蓬勃发展不仅源于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还得益于强有力的法律执行。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是学校的个别行为,而是隶属于社会范畴内的社会行为,国家要从宏观层面构建法律保障体系,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修订,加强法律执行力度,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有法可依。

其次,强化政府的统筹协调职能,科学引导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一方面,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建立健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体系,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监测与管理,避免教育资源浪费与人才积压。另一方面,实现市场需求信息平台与本科职业大学专业设置信息平台的联动。各级政府应深刻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整合区域内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信息,构建“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开发实时更新的人才需求与供给信息平台,避免本科职业大学专业设置与外部社会需要相脱节。

最后,保证高校自主决策,完善高校内部专业设置与调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为本科职业大学自主决策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了本科职业大学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重要主体,也是培養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拥有专业设置自主权。因此,高校应自主建立专业设置内部优化机制,保障专业设置系统性、连贯性,助力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本科职业大学还要兼顾专业设置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要根据国际发展趋势,综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依托区域经济升级转型发展,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自主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又要深刻认识专业设置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其根本价值取向在于育人,保证专业设置的稳定性。

(三)深化校企协作机制,践行社会需求驱动的专业设置取向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供给,劳动力流向与市场需求影响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设置。学校能否根据社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提供适销对路的“教育产品”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提高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群的对接程度,一方面体现在提高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程度;另一方面体现在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26]。因此,本科职业大学要注重践行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理念、坚持校企合作的专业设置取向,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首先,宏观与微观并举,调整专业布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从宏观来看,国家应依据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调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以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构建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良性互动的区域专业布局,避免区域间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衡。从微观来看,通过本科职业大学对本校专业布局的理性分析,综合区域职业群与岗位群的分布,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合理进行本场域内专业布局与建设,避免短期实用主义人才培养倾向,打破本科职业大学专业设置同质化。

其次,对接市场需要,深化校企合作。社会需求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起着导向作用。一方面,专业设置就像一个产品,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能否行销取决于有无市场需求。本科职业大学要深刻把握不同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差异,更要客观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行业、企业所辐射的职业群,由职业再到专业,厘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思路。另一方面,践行校企合作的专业设置方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兼顾专业设置的稳定性与职业岗位的灵活性,深化校企合作的专业设置机制,让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设置,实现行业、企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中的多元参与,学校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发展进行相对灵活的专业设置,企业获得专业人才储备资源及优惠政策帮扶,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建立健全专业设置评价机制,将学生发展置于专业设置的核心位置

首先,在评价目标上,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满足个体发展需求。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是各种层次、各种类型教育的根本目标[27]。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是进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具有职业性和发展性两个属性。一是职业性,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长,为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二是发展性,即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转换职业、岗位的能力已经是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如果将学生发展局限于满足某一个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便难以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评价目标要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的多元协同发展,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开创新局面。

其次,在评价作用上,注重发挥阶段性评价作用。本科职业大学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应分阶段检查专业设置的进展,通过及时的反馈信息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专业设置工作稳步进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在对其进行评价时要将总结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主要依托阶段性评价,根据社会分工与职业分化发展、市场供需、个人发展等因素对本科职业大学的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增设符合社会与个人发展规律的专业,对部分严重缺乏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低、学生就业率低的专业,实行预警与淘汰机制。

再次,在评价主体上,坚持内外结合。在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进行评价时,坚持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共举。一方面,坚持以内部评价为主。本科职业大学要建立专业设置的自我评价机制,改变单向度的“自上而下”专业建设评价,这是本科职业大学对本校专业设置的认知与判断。本科职业大学应定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要将教师与学生纳入评价主体,“把招生、办学、就业、生均经费投入”[28]等作为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明确以外部评价为辅。构建政府、企业、行业多元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做到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准确、客观。实现以内外联动评价推动专业设置,充分发挥专业设置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设、以评促改的职能。

最后,在评价内容上,坚持多维全面评价。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评价应涵盖多个方面、多个维度。一是对专业设置内涵的评价。专业设置内涵是专业设置与发展的根本,全面质量观对专业建设的内涵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对专业设置的内涵进行评价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追求内涵式发展、顺应人才培养规律的重要体现,根据对专业设置的内涵评价结果,构建宽窄适度的专业口径,发展校本特色专业,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二是对专业资源进行评价。专业资源是指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所使用、占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总和,职业教育是对教育资源有着特殊要求的教育,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应当对专业资源进行评价。要对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的占比、课程与人才培养匹配度进行评价;也要评价师资质量如“双师型”教师占比、师生配比以及高层次教师人才占比等;还要对实习实训场地、校舍、仪器等进行评价;同时考量合作企业,保证专业资源足以支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依托丰富的资源齐发力,构建良好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育人环境。

参 考 文 献

[1]马燕.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4.

[2]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1-04-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教育部.關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29)[2021-04-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4][28]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21-01-29)[2021-04-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101/t20210129_511682.html?ivk_sa=1024320u.

[5]侯长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谁来办”和“怎么办”[N].中国青年报,2020-06-29(06).

[6][8][16]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0-66.

[7]王志伟.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0(4):34-40.

[9]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11):70-75.

[10]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31.

[1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1.

[12]褚宏启.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J].教育研究,2016(11):8-18.

[1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01).

[14]彭泽平,邹南芳.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方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1-5.

[15]贾华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党课之十七[J].党课参考,2021(3):28-44.

[17]曹晔.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107-111.

[18]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打通技能人才发展“立交桥”促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融合发展[EB/OL].(2021-01-13)[2021-04-16].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dzt/zyjntsxd/zyjntsxd_zxbd/202101/t20210113_407546.html.

[19][23]张德祥,王晓玲.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的三重逻辑[J].教育研究,2019(3):99-106.

[20][21]张大均,郭成,余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89-91.146-149.

[22]仲剑锋,于天明,逄志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以高职《制药通用设备》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5):32-35.

[24]杨志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教育变革与中国教育机遇[J].教育研究,2021(3):4-11.

[25]肖玮萍.系统论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3):89-92.

[26]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27]吴光林,季翔,沈士德,等.以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导向分层次培养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73-76+82.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实践路径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