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雯雯 魏芙蓉
在鄱阳湖,江豚拥有一个本土化的名字——“江猪”, 生活在鄱阳湖的江豚数量占整个长江流域的一半。它被看作是这个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体系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物。
时隔三十年,鄱阳县江豚巡护队队员范细才又一次在鄱阳湖白沙洲水域看见江豚出没。那是2019年的4月,平静的湖面一开始只显现出小鱼群聚集形成的水花,没过多久,七八头江豚陆续从湖面跃出。
40公里外的龙口水域,范细才的同事毛国启,在5月初见证了一次更壮观的江豚出水。队员们用手机记录下这个画面:一头接一头的江豚接次腾出水面,毛国启的欢呼声盖过了船上发动机的轰鸣声。他们特意数了一下——有五十多头江豚。
这支成立于2018年的六人江豚巡护队,除了队长,其余队员均由湖岸边的渔民转型加入。在过去一些年里,鄱阳湖经历了猖獗的非法捕捞,原本平衡的湖面生态被打破,江豚数量骤减。
2020年以来,鄱阳湖最严禁捕令颁布,范细才、毛国启等人从捕渔者到护豚员,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了水上。
从“ 捕鱼人”到“护豚人”
这支江豚协助巡护队成立于2018年。除了队长蒋礼义,其余5名队员均为土生土长的渔民。
在鄱阳县的水生动物圈子,蒋礼义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朋友们总觉得他是个“江豚狂人”,朋友圈里转发的几乎都是和江豚保护有关的信息,他乐于向身边的人讲述和江豚有关的事。
在航运公司工作到41岁那年后,老蒋所在的企业改制,他被当时的渔政局聘请为编外人员,慢慢接触到水生生物保护的领域,并得到了彼时鄱阳县渔政局的支持,成立了鄱阳湖流域首家江豚保护协会。
老蒋招募巡护队员要求颇高:渔村村民大多世代相熟,人情交往复杂。巡护队员必须得是地道的渔民出身,对当地水域地形、捕捞工具都非常熟悉,人缘好威信高,在村里说话办事能管用。
那一年,原本是渔民的范细才和范海华看到老蒋招募队员的信息,便主动报名,“我们从小是打渔的,对江豚是有感情的。”加入巡护队,意味着要上交自己的捕鱼证,不能再以此为生,一些队员还低价出售了自己的渔船。
范细才们在正式成为巡护队队员之前,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内容包括江豚种群的基本知识、搁浅江豚的救护以及每日巡护APP的登记使用。这些四五十岁的男人们不但要走下渔船,还要学习使用手机拍摄视频宣传江豚保护。
监测江豚的出没是巡护队首要的工作。但大部分时间,这种铅灰色的哺乳动物都在水下活动,偶尔会跃到水面呼吸和觅食,每次出水在三秒左右,重复三五次。不同于鱼类尾部的左右摆动,江豚尾部的上下摆动会形成特有的水花形状。
队员们便要学会识别江豚出没的迹象。有时候,在靠近湖面的地方如果有海鸥出现,也不排除江豚活动的轨迹——因为大多数江豚都是三五只一起,把鱼围赶到一堆方便觅食,海鸥也在此时顺带进食。
成为江豚协助巡护队员后的第一年,范细才也没怎么见到江豚。他对江豚的好感来自幼年时——自家的船在行驶时,江豚会在旁伴游,总跟船保持一定的距离。“江豚通人性”,记忆中的“江猪”常见,最多的时候,一次能见上百头。
范细才成年后,能看见江豚的次数越来越少。“据2012年、2017年两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统计,长江流域大概有1000余头江豚,其中450头左右生活在鄱阳湖流域,”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钱正义说,最近的一次民间NGO组织的数据预估,鄱阳湖的江豚数量大约在500头左右。
平时的巡护过程,每行驶到江豚常出现的地点时,队员们都会习惯性地举起手机,对着江面,希望铅灰色的身体能出现在自己的镜头里。队长蒋礼义最希望见到的是“小豚”,“有小豚我就相当高兴,小豚出现,就说明它们在繁育下一代”。
“急性子”也被逼成了“慢性子”
除了和江豚打交道,巡护队队员们更多的时间需要和渔民们“交手”。每年的3月20日至6月20日是鄱阳湖的春季禁渔期,禁渔区内也禁止一切捕捞、收购、贩卖水产品活动。打击非法捕捞成了巡护队员日常工作的重头。
过往渔民的经验现在派上了用场。巡护队员们看见四艘船组队,同时拖动一张渔网在湖面作业,便明白大概率是“绝户网”;如果船舱里摆着巨大的吸螺机,船尾两根绳分系着两张渔网,那很有可能就是“吸螺船”。
巡护队要做的就是“拍照留证据警告,把道理讲清”。他们没有执法权,更多是配合渔政做协助工作。“碰上不听劝告的,就打渔政电话协助,不能吼”。这些过去的强势的老渔民们现在成了打击非法捕捞的巡护队,“急性子”也被逼成了“慢性子”。
从捕鱼者成为护豚人,巡护队队员们协助打击的非法捕捞的对象,大多是同村的渔民。在世代捕鱼的村庄,他们站到乡邻的对立面,也招致不少非议。队长蒋礼义只能不断跟队员做心理建设:“上了这条船是没有回头草吃的,否则渔民是会笑话我们的,所以再难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隔了30年,我终于又看到江豚了”
但最近,不止一位熟人托范细才打听,“能不能跟你领导队长讲一下,还能不能进队伍?”这些人中,就有当初对他恶语相加的乡邻。
为保护鄱阳湖区生物资源,2021年1月1日起,江西省全面禁止鄱阳湖区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禁捕期暂定10年。其中对于列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水生生物保护区和长江干流江西段,2020年1月1日起禁捕。
这两年,江豚的数量明显在增长。巡护队队员们越来越频繁地在鄱阳湖与江豚相遇。
钱正义认为,在鄱阳湖的生态系统中,江豚是其食物链中处于顶端的指示物种。“也就是说,除了人类,江豚在这里没有天敌,在整个生態系统来说,这是具有指示意义的。简单讲,如果江豚的数量多,那就说明鄱阳湖的生态系统好,江豚的数量少,则意味着生态系统糟糕。江豚的数量,最有效直接地反映整个鄱阳湖的健康状态。”
钱正义对鄱阳湖的生态改善持乐观态度,“非法捕捞减少,鄱阳湖的渔业资源比较丰富、非法采砂等也得到有效控制,按照现有态势发展,江豚数量增长是指日可见的。”
当范细才在白沙洲水域看到江豚的铅灰色踪迹时,他兴奋地告知队长,“我惊呼啊,高兴啊!我十几岁的时候经常看到江豚,隔了30年,四十多岁的时候,我终于又看到江豚了!”
摘编自《新京报》2020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