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劲婧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通过音乐可以丰富和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形象思维,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部分内容极具科幻元素,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教材中具有科幻元素的内容设计了有趣的思维拓展活动,让每个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音乐课堂中感受科幻音乐的魅力,让音乐思维落地生根。
一、想象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想象能力
1. 通过旋律意境感受
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水族馆》,是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小行板,曲目伊始由钢琴演奏出轻缓的旋律,曲调平稳柔和,紧接着是长笛和弦乐奏出优美舒缓的旋律,描绘出水底世界的奇妙意境。在听赏教学中,当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初步聆听时,有些教师很可能会直接说出乐曲名称或者这首乐曲要表达的内容,然而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被牢牢地固定了,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一般而言,当学生聆听一段音乐时,每个学生对其的欣赏和观察角度各不相同,得到的音乐感受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音乐课堂进行联想,给予他们启发,并且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学习这首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图谱描绘歌曲画面,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能大胆地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并且可以跟着图片,用手画一画,感受这种意境。想象之后通过肢体语言随歌曲律动和体验歌曲。
2. 通过歌词引导想象
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长大要当宇航员》是一首二四拍的歌曲,歌曲中出现反复跳跃记号,歌词生动有趣,两段歌词不同。第一段把牛头比作操控宇宙飞船的方向盘,第二段将老水牛的样子比作宇宙飞船的外观,极具科幻想象色彩。在课堂设计中从歌词入手,用水牛的生动形象拉近了与遥远宇宙的距离,以乘坐“宇宙飞船”为教学主线,从航天知识点引出,让学生在体验性教学活动中,不但熟练掌握了歌曲,而且学会了自信地表现音乐、展示自己,加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坚定自信和对歌曲的感悟。通过对宇宙、航天员、空间站等的了解,启发和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二、行为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与表现能力
1. 听觉为主,听动同步
在科幻音乐欣赏中,经常会听到一些结构比较完整,节奏感强的音乐,在理解这些歌曲的时候可设计一些动作来表现音乐,比如随着音乐的节奏有规律地走动,加入手臂或摆动身体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
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太空探秘》是一首由电子合成的听赏乐曲,从名称可以看出本首乐曲的主题——太空。乐曲开放、空旷,让一年级学生在聆听作品后能够大胆想象,激发其创新思维能力。一年级学生对太空只有模糊的想象,教师通过图片和音频来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聆听过后,教师示范太空步,让学生了解在太空中行走和在地球上行走的区别。接着抛出能激发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问题:大家可以根据《太空探秘》想象太空中是什么样吗?儿童的想象是大胆的,他们演绎了各种角色,有的驾驶飞船自由翱翔,有的表演星星、月亮、太阳、云彩等等,动作创编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
2. 听觉为主,听奏结合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月亮的故事》是一首欣赏作品,作品的演唱形式是童声独唱,歌曲清新、优美,歌词具有科学幻想元素,用“天狗吃月亮”表述了月食的科学现象。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印象,采用以听为主,听奏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趣味学习。学习第一段时学生利用身边的凳子为歌曲伴奏,学习第二段时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绕着圆心排队并有节奏地前进,当要表现“大自然的力量”时,所有人向圆心靠拢。通过趣味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情感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与理解创造力
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图——听音寻路》(片段)是著名作曲家谭盾的作品,歌曲是以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的形式呈现的。作品中的一些声音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促使他们展开想象。比如原始神秘的“石头音”,是通过敲打来还原湖南的“石乐”,通过用石头敲、磨等手法加之不同的口技、手掌拍击变化等创造出别样的音乐,教材将这种经典古老的中国音乐元素通过一种崭新的音乐形式呈现给学生。在聆听这首作品时教师先不提示作品名称,让学生大胆想象,这时会发现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这是由个体差异引起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为学生解释原因并带领学生从多个方面深入理解作品。待学生学习之后,再告诉他们作品名称并让他们根据标题给这段音乐作品设定意境。此时,再让学生欣赏这段音乐作品。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并且通过反复地聆听深入地感受了这段原始的、神秘的音乐。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创编、合作将科幻元素与音乐课堂内容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感受科幻音乐的魅力,让音乐思维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