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2021-01-18 17:46:37刘海梅
红豆教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心理问题班主任

刘海梅

【摘要】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认知能力和性格发展水平都因人而异,班主任在开展日常工作教学中,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心理的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一旦发现小学生有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解决。本文对当代小学生的心理問题及教育对策进行简单的分析与阐述,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改正不良学习习惯,进而使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引言:在如今教育背景下,由于社会竞争力大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家长和学校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重视,进而影响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严重者更是扭曲了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应积极乐观地面对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塑造出性格好、三观端正的孩子。我国教育行业应加大班主任对于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成因

在如今的学习压力下,外界因素可能会影响了他们对社会和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知。造成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小学生自身性格因素的影响。据相关资料表明,如今国家虽然制定政策提倡减少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大部分学校也相应地落实政策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小学中的低年级学生在考试中的学习成绩主要源于学生自觉学习的结果。但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在课上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一旦家长对于学习成绩给予极大的关注,小学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就感到极大的学习压力。

其次,小学生对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在学习上有问题的学生在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认知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家中经常受到夸奖,经常将自己置于过高的位置,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家中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受到责怪,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感到极大的不适应,从而产生叛逆心理,甚至厌学产生一蹶不振的心理。最后,小学生受到家长过多的期望的影响。小学生受家长影响最大,有一部分家长想要给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学习有太多的压力,这反而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意愿;还有一部分家长对于孩子要求过高的类型,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排名下降,一旦孩子学习成绩出现问题,这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差生质疑,进而导致小学生有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小学班主任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对小学生进行正常的心理引导

每个小学生对学习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都有着自己的心理想法和性格特征,这就需要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依据小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的教育,进而使老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小学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地融入到小学生中,并根据其学习情况、学习习惯等来给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达到班主任对于小学生心理教育目的。

在小学班级中,有的小学生本身性子较慢,他们大多课堂上认真学习,自制力也比较强,但是就是对一些知识点无法做到掌握。班主任面对这种情况应该与这些小学生课后进行谈心,耐心的对他们进行心理的引导与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自信,还有些小学生性格比较叛逆,因为父母过于注重成绩,导致产生厌学心理。对于这些小学生,老师应召集这些学生进行深刻的谈话,与他们共同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学习并正确认识自身能力。老师在课堂开展小组活动,鼓励学习好的学生主动地去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

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班主任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式的听讲,使得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对于难点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老师课堂教学的效率。班主任要积极的采用相互合作的学习模式增加小学生的积极性,不断的激发课堂上活跃的气氛。例如,在学习书本上某一章节的内容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的原则,让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别的小学生进行自由的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一般为5人,小组互帮互助为后续小学生学习打好一定基础。其次,班主任应当加入到学生学习小组中去,与学生一起探究书本上的知识,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并在对知识设计几个问题,问题结合老师具体的教学重点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使得老师设计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概括性的特点。如语文课上学生需要学习几个生字词,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字典等学习工具让学生自己查找读音和意思,进而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还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印象;小组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采用的写作手法;小组探究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等。

(三)组织相关心理教育活动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学习困难,当学生对于成绩期望值与现实情况出现不同时,会带给那些学习出现困难的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班主任仅仅通过口头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教育成果不明显,因此,班主任可以在课后组织一定相关心理教育活动,比如让学生课后进行赛跑比赛,当学生输了,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心理产生落差的学生进行开导:要做一个心理勇敢的人,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看待并迎接困难,这样困难才会被我们踩到脚底下。

因此,学生就会在班主任的激励下对于学习产生勇气,培养学生对自身树立积极乐观的认知观。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导致每个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较大,因此班主任应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关注,并在学习和心理方面给予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小学生才能做到全面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后续的成长发展形成相应的性格优势,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才会更加热爱学习,唯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小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斌.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20(21):181-182.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心理问题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夸夸我的班主任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3:25:20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3:07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47:57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