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本文结合教学的目的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以及知识的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分别阐述了适合小学数学课导入的几种方法,使之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设计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起到课堂教学第一次反馈的作用,是教师首次进行课堂调控的依据。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学识,口才,智慧的综合体现。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一堂课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拉开帷幕。
一、课前导入的重要性。
1、激发学习情趣,引发学习动机
情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有了情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所以,“情趣是入门的向导”。教學伊始,教师要在导入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2、引起学生注意,创设学习情境
“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有经验的教师能够通过课堂的导入给学生较强烈、较新颖的感知,在较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课前学生分散的多种思想活动迅速集中,在其大脑皮层形成对新课内容的兴奋中心。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轨道上来,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铺设学习桥梁,明确学习目的
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它起着从就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新旧知识逻辑上的衔接作用。通过导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同以往的生活阅历、经验进行“同化-----顺应”,为猎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的、有目的地去听讲、质疑、答问。
4、获得反馈信息,调控课堂教学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导入促使其信息的交流,使教师获得学生掌握旧知的反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控课堂教学程序。因此,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次信息反馈,是第一次课堂教学调控的依据。我们要使小学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效益,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上课时讲究导入和引入的艺术性就会吸引学生无意注意,在再这个良好的情境中寻机过渡到新知识的讲授上必定事半功倍,这就是所谓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课前导入的方法。
1、激发情趣
激发情趣导入方式是建立在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基础上的,它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投身于新课的学习之中。激发学生最佳学习状态。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知识的到来。”因此,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就是尤为重要,尽量使学生对教学课堂产生了兴趣,久而久之就会愿意新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那种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现象也就逐渐的消失了。那么,学习兴趣的最佳刺激时什么呢?布鲁纳认为就是对所学教材的心理兴趣。为了使学生对新课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儿童心理特征,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喜闻乐见的游戏,让学生开始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相似或相同之处,从而进行推理得出其他方面也存在相似或相同之处而导入新课的方式。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出台以后,强调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应服务于生活。如随着家庭经济的不断宽裕,现在每个孩子的口袋里都有或多或少的零花钱,且有越来越多的奢望,老师可抓住学生这一敏感的话题进行类比。比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应用题”时,可以把这一枯燥的问题进行类比导入:同学们爱不爱零花钱?请摸摸自己的口袋数数你还有多少钱。接着请听题:如果老师的钱比你的钱多2块,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有多少钱?并说明理由。同学们都各自说出相应的答案来,并且乐哈哈地齐声喊:“用我的钱加上多出来的2块就得到老师现有的钱”。面对多种不同的答案,老师给予肯定并加以引导,这样就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了,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就紧跟老师的思路,兴趣黯然的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地将两个数相加或相减,那么收效必定甚微。老师在设计导入时,应注意知识的启发性,尽量择取学生所喜好的事物为题材。此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又使学生触类旁通,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操作实验,探索数学
就是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有启发性、趣味性的操作,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探索知识,然后老师通过提问或归纳引入新课。数学活动教学,学生应主动参与活动动手操作实验。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验操作,思维和动作得到有效地结合,数学知识就显得更加直观明了,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记忆持久。比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木棒摆正方形或三角形,也可以让学生分东西发现问题,从剩余部分上导入余数。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现在老师手里有8个苹果,要把它平均分给同学们,到底该怎样分呢?谁来帮老师分分看?待同学们纷纷把各种演示后,接着就问:“从刚才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什么新问题”同学们肯定会说:“有的分法还有剩余的。”老师就根据学生亲手演示发现有剩余的情况,揭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题。使学生玩玩摆摆、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走入探索数学知识的殿堂。教师设计时,应注意知识过渡在学生自身参与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充分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数学活动空间。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的目的不同,侧重点则不同,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和组织处理也应有所区别。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直接或间接地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起内在的动机,使其有意地控制和调节自己学习。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恰当地选择方法,精心地设计好每一堂课前导入环节,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有效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