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丽娟
摘 要: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我学会了 ”为习作话题,旨在落实“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这一习作目标。在梳理教材习作要点、关注学生学情、明确习作难点的前提下,笔者尝试习作项目化实践,通过“梳理习作内容,定准教学目标;准确判断学情,明晰习作难点;借助习作项目,突破习作难点”等途径,解决本次习作的难点问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习作目标;习作难点;项目化实践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的习作话题是“我学会了 ”,这是一次半命题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落实本单元习作要素的核心是“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那么如何落实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呢?笔者做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
一、梳理习作内容,定准教学目标
要准确把握本单元习作教学的重难点,精准落实教学目标,笔者觉得有必要先探秘本单元的习作要素,解读其关键内涵。
1.探秘习作要素,读出关键内涵
《我学会了 》是一次关于写事的习作训练。写事类习作是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学生对写一件事并不陌生。同时,叙事类习作练习是本学期八次习作中的唯一一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重点是“按一定的顺序”。再者,“写清楚”也是本次习作的又一重要关键词。这和高段习作的“写具体”有着明显区别,不能相互混淆,它有自己的核心内涵和具体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纵观统编教材,笔者发现在本单元习作之前已经有了五次有关“写清楚”的学习训练。那么,同样都是“写清楚”这一要求,与之前的“写清楚”究竟有何区别呢?
2.勾连习作旧知,明确写事要求
为了研究本次习作的“写清楚”与之前的“写清楚”的异同,笔者翻阅了统编教材中的相关习作,并对其进行前后联系,纵横比较。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部编教材对教学“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一习作目标循序渐进安排了6次练习,横跨三个年段,且集中在四年级。分析四年级上册3次写事要求与本次习作要求,我们会发现它们存在的关联。《生活万花筒》是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一次游戏》是写清楚游戏过程;《我的心儿怦怦跳》是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而本次习作《我学会了 》不仅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还得要求是有趣的;不仅要写清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要写自己是怎么克服的;不仅要写清楚自己的感受,还要求有心情的变化。所以本次习作在写作方法上的要求明显提高了,这次是对习作方法的综合运用,既要按一定顺序写,又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还要写出学做这件事情的体会。
二、准确判断学情,明晰习作难点
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本次习作目标的达成,笔者觉得我们有必要分析学生的学情,明确本次习作的重难点。
1.从习作方法分析,明晰习作重点
在习作方法上,本次习作提出的“按一定的顺序写”对学生来说也不陌生,在四上《生活万花筒》习作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而且在四上第五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也获得了写作经验,学生在感知老麻雀的无畏是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三方面有序地体会,又从《爬天都峰》知道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写作顺序。所以本次习作的“按一定的顺序写”反而是有助于学生达成“写清楚”这个目标,当然,这也为落实单元习作要素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2.从习作步骤分析,明晰习作难点
从习作步骤上看,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三个必要的教学支架。支架一,补充题目再动笔;支架二,提供了写什么,又提示怎么写;支架三,提示怎么改。三个支架循序漸进,为学生习作提供写作思路。
同时,笔者也发现,“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以及“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这些要求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而且难度不小。这是因为学生感知遇到的困难比较容易,但要具体分析克服困难的方法不容易;学生观察外在事物比较容易,而写出内心感受比较困难。再者,这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文,因为发生时距离现在可能比较久远,回忆起来或许没有难么清晰,甚至还会遗忘某些片段,这就会给学生习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三、借助习作项目,突破习作难点
根据上述的习作要素、习作能力目标序列以及学情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本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自我表达的需要,借助范例支架,按一定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难点是能写出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有趣的经历,把心情变化写出来。
1.提供“成就菜单”,探究如何选材
(1)出示教材图片,激发习作兴趣
教材的第一部分提供了弹钢琴,摄影,挤牛奶,借阅、洗碗、栽花共6幅插图,从学习、生活、爱好、技能四个方面提示学生选择习作素材的角度。出示这些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更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2)解读“成就感”,指导习作选材
笔者认为,让自己有成就感的,往往是过程曲折但结局美好,或是其乐无穷,或是收获颇丰,或是感慨万千。可谓是:过程一波又三折,心情就像过山车。这样的事例就是值得选,值得写的。
2.巧用学习支架,攻克重点难点
(1)文本支架,确定习作重点
出示教材习作页的“习作导语”,明确本次习作的写作方法。第一,要写的事例是“最有成就感的”;第二,要写的内容的包括事情的过程,遇到的困难,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还要写出当时的心情;第三,要会评改,写完后先自读自改,然后再与同学相互评改。
(2)導图支架,筛选成就事例
为了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写材,笔者认为不能局限在教材里呈现的六幅图,避免学生写千篇一律的事例,失去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不仅能帮助学生给事情分类,还能帮助学生回忆学会的很多事例,从而筛选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3)范例支架,指导写作方法
①链接课文,分步写过程
要怎样把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作为习作教学的范例。如《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的第二部分,小外甥学习买东西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经历,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通过提炼,我们不难发现,小外甥最终学会了独立买东西这一技能。而这一技能的学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买山楂片”——“换橘子水”——“买橘子水”。
正是这样层层递进,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小外甥学会独立买东西的过程也就展现得非常清晰了。所以,要写清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把过程分步写。
②链接课文,穿插小困难
从不会到会,一定经历了一些困难与波折,而在面对困难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们内心也有起伏,所以在我们分步骤写过程时,我们还要穿插困难,融入心理感受。如小外甥在学会买东西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呢?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他因为紧张忘记要买什么,而我的不放心也在拖他后腿,营业员对他不理睬,都是小外甥买东西时遇到的困难,而他也一步步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在写学本领的过程中,穿插写一些困难,就能把学做事情的过程写得更清楚。
③链接课文,融入我心情
课文中描写了小外甥一开始虽然很想自己买东西,但由于胆怯紧张,连说话都结巴了,失败后他很沮丧,后来学会了用汽水瓶换橘子水,又使他自信起来,这段文字就是这样一步步写清楚了小外甥买东西的经历,而且对于小外甥动作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使小外甥的形象更加丰满。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是我们可以同时呈现心情图,让小外甥过山车似的心理感受更明晰。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要避免一味地叙述,要将自己置身于事件当中,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等等融入习作中,有了真实的感受后,叙事会变得真实生动,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3.运用多元评价,分享习作成果
(1)运用星级评价表,增添评改乐趣
写作完成后,按照习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自读自改和同学间的互读互改来完成评改内容。具体操作可以按我们的星级评价标准,为自己和他人的习作打星。
(2)运用多元化信息平台,分享学习成果
修改好的习作要尽可能地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习作的乐趣,感受习作带来了的成就感。笔者就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班级QQ群、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每周一刊等多种信息平台,让学生的习作拥有更多的读者,让评改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