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非遗项目-宁河评剧的传承与发扬

2021-01-18 14:10张鑫
民族文汇 2021年3期
关键词:戏曲艺术

张鑫

摘 要:宁河评剧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项目,让业内人士振奋欣喜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如何在文化碰撞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让“非遗”保护下的评剧艺术重归观众的视野,从而得到有效的传承的发扬,是现在众多关注评剧艺术发展的人们共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宁河评剧的发展历程开始分析和研究评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策略,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关键词:传统非遗项目;宁河评剧;戏曲艺术;传承与发扬

前言:

评剧艺术的保护是在传承和发展的规律之中被众多优秀评剧演员呕心沥血并不断努力予以推进的。一部评剧史也是一部鲜活艺术形态的保护史。当文化部公布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评剧艺术位列其中,这是一个让关心、热爱评剧艺术的广大社会群众都为止振奋的消息。一百多年来曾被视为低级,落后的传统评剧被国家所重视,这对传统评剧艺术来讲是一种迟到的幸福。随之而来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传承和发扬评剧艺术。

1.宁河评剧的发展历程

宁河民间戏剧——宁河评剧形成于清朝末年,兴盛于1949年至1966年的17年间,1978年至1987年IO年,十三中全会以后恢愎传统戏,形成宁河评剧的再一次高潮,与兴盛吋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从清代到如今评剧大约经历了:对口莲花落时期,唐山落子时期,解放后评剧发展时期,文革前后时期等几个阶段。评剧原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后又写为“评戏”,人们习惯称:“评剧”。据《史料记载》,评剧的前身是河北省东部滦州(现滦县)一带的对口“莲花落”,而对口“莲花落”则是由民间二人说唱“什不闲”(一种表现形式名称)演变而来。据《宁河县志》记载,清光绪五年(1879年)丰台镇就已经成立有“裕泰和”戏班,并请毗邻唐山一带的评剧艺人到丰台传授教戏,其中也有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曾来此作指导。

宁河评剧从最初的莲花落到解放后初期的评剧团,曾经排演过《王二姐思夫》、《宝莲灯》、《秦香莲》等近百个剧目,在京津唐一带及东北三省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有很多宁河籍的艺人,如著名评剧皇后“白玉霜”、著名“新派”继承人王曼苓、在宁河搭班演出过的评剧名旦筱俊亭等演员更是在全国熠熠生辉的戏剧明星。

宁河评剧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着辉煌的成绩,名副其实是中国民间艺术园里的一支奇葩。。

2.“非遗”保护项目宁河评剧的发展现状

“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主要指的是各种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世代传承的、以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的各种文化呈现形式,其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核心技艺与精神。2009年,宁河评剧被天津市政府批准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来说,实质上要回归到服务于人,否则其将失去存在的意義。

评剧艺术起源于社会大众,扎根于社会大众,经历了枝繁叶茂的鼎盛时期,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国内外艺术不断涌现,评剧难以再现往日辉煌,为了传承和发展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宁河评剧的传承与发扬的实施策略

3.1评剧演员的传承和发扬

优秀的评剧剧目离不开演员的努力展现,在宁河评剧界,在剧团(含剧社)活动的近40年当中,宁河县评剧团从艺新剧社发轫,到并入汉沽评剧团;从宁汉分家二次创业,到“文革”初被解散;从1977年恢复重建,到1988年停止演出,经历了三起三落。涌现了许多知名的演员,鉴于情况掌握所限,仅列举如下数位:李筱舫、杨玉霞、李曼、冯旭芳、冯继祥、王继娇、李中菊等,尤其是在现阶段非常著名,在第六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中获得《十大名票》称号的宁河区小百花评剧艺术团业务指导李中菊,她不仅深入村队、社区演出,还将评剧艺术的触角延伸至校园,最大限度地普及评剧知识,培养后备人才。同时,还与区新闻中心合作,利用新媒体开设了“宁河评剧频道”微信公众号,把名家唱段、宁河本地票友唱段和评剧发展史等内容通过手机客户端发送给每一位评剧爱好者,以此让更多人了解评剧、爱上评剧。

3.2加强剧目的继承和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重振评剧事业,会时常举办评剧艺术节,在各艺术节目中,传统与现代的评剧剧目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为评剧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的作用。评剧演员和创作者要在深挖传统剧目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由于近些年来评剧创作者的优秀代表剧目数量稀少,甚至有些剧目与时代脱节,不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导致观众数量大量流失。因此,剧目的创新和改革是传承与发展评剧的一大重点。

3.3加强媒体宣传力度,扩大评剧艺术的影响力

宁河评剧艺术虽然得到了部分观众的喜爱,但由于受到传播媒体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相对于其他“非遗”艺术而言,传播面积非常狭窄,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和众多青少年间对于宁河评剧艺术知之甚少。由此可见,加大宣传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力度是当前评剧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又一关键所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一是挑选优秀代表演员的剧目拍成纪录片或故事片,通过媒体推向全国。二是将宁河评剧的优秀经典剧目制成光盘或书籍全国发行,三是与各大编剧或剧场强强联合,打造适应时代的精品剧目,在各地进行巡回演出,不断扩大宁河评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它、爱上它,并自发的参与到传承中来。

3.4加大优秀青年评剧演员的培养力度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政策上对艺术类高校有所倾斜,可以通过奖学金或减免学费的方式为艺校招生开辟路径。在社会实际的各大剧团中,鼓励优秀演员秉承发扬与保护“非遗”评剧的精神,择优收徒。为评剧的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引导知名企业慷慨资助评剧艺术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河评剧的传承与发扬上,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合作。纵观评剧艺术的发展百年史,无数优秀剧目的诞生,都是遵循着社会发展的规律,以观众为发展基础,发挥评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并打动观众,才是其发展的主要目标。评剧是当今社会多元艺术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继承和发扬评剧艺术的实质是回归社会,服务于人。

猜你喜欢
戏曲艺术
晋剧行当音色特征及音色调节
元杂剧曲辞意境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浅析琼剧艺术的发展
戏曲艺术生存之我见
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意义
浅谈广西地方戏曲如何继承和发展
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
论戏曲舞台时空的特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