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蒜薹之歌》山东高密方言误译研究

2021-01-18 09:09韩成友
红豆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效度文化

【摘要】方言,底层大众的民间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方言误译,是一种地域文化现象。莫言《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方言误译探讨大多局限在某个范围内的例子列举,尚无全面、整体的分析研究。方言误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地域文化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影响了“中国地域文化走出去”的效度。本研究期望引起广大学者对“中国地域文化走出去”效度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天堂蒜薹之歌;山东高密;方言误译;文化;效度

引言

误译,即错误的、有问题的翻译,长期存在于文学翻译作品中。误译是文学翻译的一块硬伤,是任何从事翻译行业的人时刻想规避却又规避不掉的普遍存在。曾有位日本学者河盛好藏认为误译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氧气与空气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伴共生。误译有为了适应某种目的或需要而故意误解原文的有意误译和由于文化误读而导致的无意误译两种,无意误译较有意误译更加常见。就连莫言作品的御用翻译大师葛浩文也频频深陷无意误译的“翻译泥潭”。

方言,一种语言变体,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承载独特的地域文化。山东高密方言,高密县的汉语方言,隶属于胶辽官话。胶辽官话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胶东半岛、辽宁省的辽东半岛、鸭绿江下游地带和江苏省的赣榆县,分登连片、青州片和盖桓片三大片。在《天堂蒜薹之歌》中,莫言用他那粗而不糙的故乡语言——山东高密方言——向我们描写了一个以种植蒜薹为主的乡土世界,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最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生产画面,呈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极富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

《天堂蒜薹之歌》中处处都是山东高密方言,但目前有关《天堂蒜薹之歌》中山东高密方言误译的研究较为有限。据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国内对于葛浩文《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方言誤译的研究共有3篇期刊论文。大多只是在某种范围内的方言误译研究,如彭秀银的《<天堂蒜薹之歌>葛译本歌谣翻译探究》只探讨了英译本歌谣中的“蜡条”、“三弦”、“灭族的”、“灭门的”共四处方言误译现象,研究范围只局限在歌谣中。郭艳秋的《<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翻译现象初探》在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翻译理论视角下只探讨了英译本中“小姨子”、“小龙”、“靿子”共三处方言误译现象,涉及面太窄故无法对其进行较系统、全面分析;杨慧敏的《<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的有意误译研究》探讨了英译本中为了适应西方语言、语法、政治环境而产生的“胳肢窝”、“烟油子”、“干硬的豆荚”、“游不动的鱼”、“老百姓依赖着共产党”共五处有意误译现象,而方言误译大多属于无意误译。《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方言误译现象时而零零碎碎地出现在其他期刊论文或硕博士论文里,但数量、范围很小,迄今为止尚无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一、《天堂蒜薹之歌》中山东高密方言误译

1988年,莫言出版了《天堂蒜薹之歌》。1995年葛浩文出版了其英译本The Garlic Ballads。作为莫言作品的首席翻译官葛浩文共翻译莫言7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是其中的第二部。

例1他摸到了炊帚疙瘩……

“炊帚”,指的是刷洗锅碗用的东西。“炊帚疙瘩”指的是比正常的炊帚要小得多。

In his gropings his hand touched the chimney brush and the spatula, but not his cleaver.

Chimney brush,烟囱刷,管道内壁清洁刷,一般由不锈钢制成。而山东高密刷锅、刷碗用的炊帚是由高粱糜子或竹条制成,此处为误译。

例2……一股高级女人才能放出的香胰子的气味。

“香胰子”指的是香皂。

The gown had an antiseptic smell; the wearer, the clean,soapy smell of an aristocratic woman.

Soapy smell,肥皂的气味,不是香皂的气味。虽然肥皂和香皂都是皂类碱性去污产品,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香皂专为肌肤而设计,里面添加了一些对肌肤有益的成分,如抗菌和滋润成分等,而肥皂就是专为洗衣服而设计,只注重去污性。可见此处混淆了香皂和肥皂。

例3他大嫂子。

“他大嫂子”,农村常用的一种对和自己同龄、没有任何亲属关系的女性的称谓。

Sister-in-Law, she said softly.

Sister-in-Law,嫂子、弟媳、妯娌、小姑,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关系,可见此处为误译。

例4耗子眼,蛤蟆嘴,驴耳朵,知了龟腰……

“知了龟”指的是金蝉,可食用,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在血液中的含量,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改善内分泌。

Rat eyes, a toad’s mouth, the ears of a jackass, all stooped over like a turtle.

Turtle,海龟,不是知了龟,二者在体型和药用价值上都相差很大。此处为两种动物的混淆。

例5放下镰刀,捆紧一个麦个子,他直起腰……

“麦个子”指的是割倒后捆起来的小麦。

Throwing down his scythe, he scooped up some millet and straightened up.

Millet,小米、粟、稷、黍等粗粮,并不是小麦。在中国种植的粮食种类比较多,有麦类(小麦、大麦、青稞)、稻类(粳稻、籼稻、糯稻、陆稻)、粗粮类(玉米、高粱、粟、黍)。此处为粮食种类的混淆。

例6有紫勾勾的野茄子花,有白生生的瓜篓花……

“瓜蒌花”指的是连翘。

Purple wild eggplants and white wither gourds…

Gourds,葫芦,新鲜的葫芦外皮嫩绿,果肉白色,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老的葫芦晒干,掏空其内,可用于舀水或做盛放东西的容器。连翘,落叶灌木,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可见此处为两种植物的误译。

例7拧成了一根靿子,放在地上。

“靿子”,指的是捆扎麦子、蔬菜等的草绳。

Then she took out a piece of hemp and wrapped up the bundles.

Hemp,大麻,桑科大麻属植物,茎皮纤维长而坚韧,可以用于织麻布、纺线、织渔网或制绳索等。大麻绳非常结实、坚韧,而此处的草绳是由稻草秸秆制成,不是那么坚韧,只能用于捆扎麦子和蔬菜等。可见此处为两种不同品质的绳子的误译。

例8溜出兵营与团长的小姨子……

“小姨子”,指的是婚姻关系中男方妻子的妹妹。

He and the regiment commander’s concubine had slipped away together.

Concubine,小老婆,妾,姨太太,尤指旧社会的人称称谓。此处为亲属关系的误译。

例9属小龙的。

中国有十二生肖,即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小龙”指的是十二生肖中的“蛇”。民间称蛇为小龙、龙为大龙。

About the same as my daughter, Jinju, who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Dragon.

Dragon,龙,此处为两种属相动物的误译。

二、《天堂蒜薹之歌》中山东高密方言误译原因

对葛浩文在《天堂蒜薹之歌》中12个方言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其误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地特有的生活用品或当地对某种生活用品的特有称谓

例1中的“炊帚疙瘩”为当地特有的厨房用具,而例2中的“香胰子”则为当地对香皂特有的称谓。

(2)当地特有的生产用语

例5中的“麦个子”和例7中的“靿子”都为当地特有的百姓生产用语。

(3)当地特有的动植物称谓

例4中的“知了龟”、例9中的“小龙”为当地特有的动物称谓,而例6中的“瓜蒌花”为当地特有的植物称谓。

(4)当地特有的人称称谓

中国的人称称谓比较复杂,既有亲属关系的称谓,也有非亲属关系的称谓。如例3中的“他大嫂子”为当地一种非亲属关系的人称称谓,而例8中的“小姨子”则为当地一种亲属关系的特有称谓。

可见,葛浩文的方言误译大多集中在当地特有的生活用品、生产用语、生活咒骂语、地方乐器、动植物称谓和人称称谓上。而这些特有的生活用品、生活生产语言、地方乐器、特有的称谓都属于当地地域文化范畴。地域文化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独特产物。虽然这些误译并不影响其译本The Garlic Ballads在西方的受欢迎度,并不影响其对莫言获诺奖和“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显著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地域文化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影响了“中国地域文化走出去”的效度,有碍于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

三、结语

全世界有7000多种语言,其中约90%在悄然衰亡,方言也在衰亡之列。莫言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故乡方言,既是对“作为老百姓写作”的坚守,也是对家乡语言文化的守护,更是对民间创作的继承和创新。对于作家而言,方言具有普通话无法企及的文学功能,而对于翻译家而言,方言则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方言误译,不是译者的疏忽大意,更不关乎译者的外语语言功力,而是一种地域文化现象。葛浩文在《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方言误译大多集中在当地特有的生活用品、生产用语、生活咒骂语、地方乐器、动植物称谓和人称称谓上,即集中在山东高密地域文化上。探究莫言《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的山东高密方言误译,旨在引起广大学者对“中国地域文化走出去”效度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谢天振.译介学[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胡群昌.山东方言在莫言作品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莫言.天堂蒜薹之歌[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

[4]Mo Yan. The Garlic Ballads[M]. Trans. Howard Goldblatt. New York:Viking,1995.

[5]莫言.莫言对话新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6]莫言.莫言讲演新篇[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巴斯内特翻译理论下莫言小说葛氏英译本中模糊语言翻译研究”(SK2018A0399);

外研社项目“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研究”(2019050502);

皖西學院校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莫言小说英译本中模糊语言翻译研究”(WXSK201711)。

作者简介:韩成友(1976-),男,安徽六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美国文学、文学翻译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效度文化
校企融合背景下,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效度探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大学生积极自我量表初步编制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中文版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初步研究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