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正文摘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融入戏曲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音乐各方面的发展。而我们的小学生对戏曲音乐接触的机会少,感兴趣的人不多,更不用学习戏曲了,如何让学生有效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让戏曲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戏曲 学习兴趣 方法
引言:中国戏曲是一种独特的舞台表演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一门独特艺术;集中国各民族的音乐和文化,经无数新老艺术家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戏曲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表现,更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但由于学生对戏曲艺术了解不多,知之甚少,所以在课堂中开展戏曲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如何激发学生的戏曲兴趣是我们当前开展课堂戏曲教学的关键,通过近一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
一、从听觉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戏剧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样式之一,几乎与人类同步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古往今来,人类创造出宏大壮美、辉煌灿烂的戏剧景观,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这么经典的戏曲文化是如何传承的呢?那一定是先从听唱到学唱再到动作模仿最后到登台表演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因此,笔者决定尝试将传统与流行结合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兴趣。
在孩子们心中流行歌曲中的戏歌和一些古风歌曲深受欢迎,走在学生中间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学的有模有样的,于是笔者在空闲之余收集了大量戏腔歌曲,如《说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梨花颂》、《霍元甲》、《中国功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说女子不如男》、《对话》、《新贵妃醉酒》等音乐作品,学生到了音乐教室之后就播放这些音乐让他们聆听,以激发她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再借机告诉他们这些歌曲是融入了何种戏曲元素,笔者发现学生由原先的只是单纯的喜欢哼唱旋律慢慢开始关注戏曲剧种,并且会主动的去学唱中间的戏曲的旋律,并通过学唱改变了戏曲之前在他们心中只是咿咿呀呀的印象,更让他们体会到歌曲加入戏曲后的另一番味道,对于一些戏曲知识的学习和渗透也就变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这也打开学生心理上接受戏曲的第一步!
二、从视觉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对戏曲的脸谱还是饶有兴趣,充满好奇心的,从这个角度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个好办法,所以笔者在上戏曲课时先让学生欣赏生、旦、净、末、丑的表演,了解它们不同的脸谱特点,学生观赏时注意力相当集中,然后请同学自选一种角色的脸谱进行勾画,学生兴趣盎然,画的非常认真,然后我通过对各个角色的表演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讲解,学生在这个时候听的也非常认真,理解掌握的程度就很深,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戏曲脸谱的基本常识。
通過画脸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点,对戏曲的服饰感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外一个点,因此笔者常会播放一些戏曲服饰图片让学生欣赏或制作一些简单的头饰或租赁一些戏服让学生穿着服装进行京剧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戏曲学习的兴趣。
三、从模仿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戏曲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舞台虚拟动作的表演,可以增强学生对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戏曲表演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同时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得到自信,如,在教学生学习京剧念白《观灯》一课中笔者让学生通过一字一句反复模仿,让学生理解和体会京剧念白的独特韵味。播放京剧《拾玉镯》片段中“喂鸡”“做针线活”“拾镯子”的举止让学生认真模仿,使学生懂得戏曲是通过这些琐碎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鼓励学生试着模仿京剧武打折子戏《三岔口》中武生和丑武的摸黑打斗戏,还有戏曲人物中的亮相、整冠、整鬓、理髯、掸尘、打袖等简单易行的动作,从而使学生对京剧中四功念、唱、念、做、打产生学习兴趣。
四、从树立偶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偶像崇拜是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现象。因此,笔者在戏曲教学课中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艺术家,如:老一代中拥有爱国艺人美誉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女士。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的表演艺术家梅先生。为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的表演艺术家竺女士,她们的爱国行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也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再借机向学生介绍这些艺术家的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红灯记》《铡美案》、豫剧《花木兰》等,增强学生正义感及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上为笔者在激发小学生学习戏曲兴趣方法上的初探,戏曲进小学音乐课堂,是符合新课程发展方向的。以音乐课堂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对戏曲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