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琴书生存现状及传承探讨

2021-01-18 05:10吴燕菊
音乐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苏北艺人

苏北琴书,作为江苏著名的地方戏曲广泛流传于江苏北部宿迁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和徐州市等地区,因其在江苏北部地区尤为流传,因此被称为“苏北琴书”。该曲艺自明末清初以来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受到了民众的一致欢迎,目前已经被列入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之中。本文主要针对苏北琴书的发展现状和传承发扬展开了研究,希望能够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苏北琴书最早诞生于明末清初时期,是在苏北地区的民间小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苏北琴书又名宿迁琴书,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苏北琴书最早出现于江苏宿迁地区,苏北琴书也被当地人称为“打扬琴”。随着扬琴的盛行,苏北琴书迅速向苏北周边地区发展,同时融入了北方评书的元素,开始唱一些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长篇书目,因此又被称之为“扬琴书”。对苏北琴书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是艺人李义成。据史料记载,李义成幼年时一直定居在宿迁的皂河地区,对于这一地区的民间小调颇有研究。一直以来,李义成在江苏、河南和山东三省交界处演出,因为唱功极为突出,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使得“打扬琴”(苏北琴书)在当地有了较大的名气。因此,民间艺人李义成对早期苏北琴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后来苏北琴书逐渐分化为两大门派,我们称之为柴门和陆门:其中柴门继承了李义成的衣钵,在清光绪初年出现并发展至今;而陆门的代表人物是陆成金和陆成银兄弟,陆氏兄弟本来是苏北泗洪县人,是李义成的众多弟子表现比较突出的两个人,他们来自柴门,后来脱离自成门派,又因为宿迁和泗洪分别位于淮河的南北两岸,因此苏北琴书南、北门就来源于这里,如今的苏北琴书艺人都是这两个门派的弟子,而且各自流派都对苏北琴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苏北琴书是地方性的曲艺品种,以“站”唱琴书的风格比较明显,艺人们为了提高其观赏性,在唱腔融入了地方戏曲的元素,因此唱腔婉转,可以很好地表达喜怒哀乐,因琴定腔是苏北琴书的另一特色,不同的故事情节的唱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苏北琴书的演唱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具体是单口、对口和群口演唱方式。所谓单口演唱方式,就是演奏、伴奏和演唱都由一个人进行;对口演唱就是二人配合演唱,拉坠胡和击琴打板由两个人分工完成;群口演唱的演员较多,敲琴打板、拉坠胡和演唱分别由不同的人进行,部分情况下还会加入其他音乐伴奏,在具体的演唱中,对口和群口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演唱模式,其表现的内容也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琴书的句式结构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常见的有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和三字句等多种句式,苏北琴书一共有十三大韵,演唱必须按照这些韵一路走下去。其演唱表演角色特征鲜明,有“花腔”相伴,同时花板和打花舌是苏北琴书演唱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其说白抑扬顿挫,演唱高低起伏,同时艺人在演唱时常用辅助动作,因此极具艺术感染力。

目前,琴书艺人老龄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苏北琴书后继乏人的现象非常明显。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普遍较大,而演唱苏北琴书并不能给人们带来较大的收益,因此也被逐渐边缘化。琴书的传艺方式一般是口口相传的,这也是我国民间艺术传承的主要方式,这种传承机制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技巧传授方法,这是我国农耕文明时期延续下来的主要传承法则。艺人作为苏北琴书的传承人,带徒传艺不仅可以使这一民间艺术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也是琴书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在,愿意学习苏北琴书的年轻艺人越来越少,目前这个艺人群体主要是由年长者构成。就目前具体实际来看,学习琴书不仅收入微薄,而且学习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年轻人主要选择从事其他行业。

随着外来文化开始进入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西洋管乐以及现代流行音乐更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琴书作为民间艺术慢慢被年青一代所忽视。中老年人成为琴书的主要听众群体,青年观众极为缺乏,一些年轻人甚至不知道“琴书”这个艺术形式,更不用说去倾听和品鉴了。这也就导致琴书受众群体数量锐减,部分欣赏过琴书的年轻人,对于琴书表演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也缺乏应有的了解和认识,这都对苏北琴书的可持续发展传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苏北琴书最初来源于民间小调,与民众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琴书可以说是苏北地区历史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是苏北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生活状况、风土人情的集中体现。目前,大多数琴书曲目与现代社会没有任何联系,这是琴书发展面临困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一种艺术要想在社会中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就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当今时代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苏北琴书作为传统民间艺术更应当与时代同步发展。但是现实中的苏北琴书艺术形式单调,内容缺乏创新,琴书编排没有新的突破,墨守成规,这直接导致了苏北琴书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1.正面引导,文化自信

苏北琴书根植于苏北大地和人民之中,因此必须与广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引导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在文化娱乐方面发挥自己突出的作用。目前,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并未引起应有的关注。这种情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相关部门应该从源头和新生代抓起,在大中小学文化教育和宣传中加大苏北琴书的推广力度,做到正面宣传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下一代在“接触—认识—喜欢—享受”中对苏北琴书树立正确的认识,让我们的传统艺术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下去。

2.拓展舞台阵地,扩大受众范围

苏北琴书要想实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必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受众群体,并通过潜移默化与环境熏陶提高自己在民众中的影响。要想让更多的民众接受并喜欢上苏北琴书,就必须让他们经常可以观看到精彩的琴书演出。所以,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鼓励和帮助他们把琴书表演送进社区、学校、剧场和企业之中,根植于人民群众中间,尤其要在年轻群体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1.实现苏北琴书进课堂

新时代我们的教育体系必须构建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而把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来。艺术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的艺术教育受到西方艺术文化的冲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很好地开展。因此,相关部门对于苏北琴书这样的曲艺形式,要充分利用灵巧、轻快、易上手的优势,就在当地中小学开设苏北琴书欣赏课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欣赏课是普及苏北琴书的基础,既可把潜在的听众培养出来,又可以鼓励热爱琴书的孩子加入学习琴书的行列中来,并把他们作为重点苏北琴书的后继人才来培养。与此同时,还要鼓励高校音乐专业开设苏北琴书教学课程,并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建立琴书传承基地,并借助市场化模式展开琴书教学,在推动苏北琴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方式来培养琴书人才。

2.发挥老艺人的传、帮、带作用

当前苏北琴书教学几乎没有存在感,授课老师多没有对苏北琴书进行深入的了解,甚至只是把它作为鉴赏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对其的接触仅限于粗浅的了解阶段。学校体系化教育优势并没有因此被充分地发挥出来,也就不能把苏北琴书真正的人才培养出来。因此,相关高校可以把民间艺人引进校园,让他们能站上讲台直接把真正的琴书技艺展示和传授给学生,也让原汁原味的苏北琴书被学生直接接受和体验。同时还要留住相关人才,把教学相长的良性苏北琴书循环教学体系构建起来。

1.保障就业途径

专业院团的作用必须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为苏北琴书优秀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地方曲艺队可以吸收并培养众多琴书名家,使得苏北琴书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也为相关部门探索苏北琴书传承路径提供有力的支持。要推动实现苏北琴书演出的市场化演出,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使苏北琴书从业者对演出市场的规律有深刻的了解,进而在市场中做出准确的定位。

2.合理增加艺人的收入

可以借助政府购买的形式,组织艺人展开各种演出活动,并借此来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通过政府购买琴书文艺演出,可以让政府对琴书的惠民演出活动买单,使得艺人的演出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对于表现突出的艺人要加大奖励力度。对于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较大成绩的艺人,地方文化部门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上进行奖励,以保证艺人积极主动投入艺术发扬和传承中去。

1.表演方式发展创新

目前,网络自媒体迅速发展,对于艺术和娱乐方式的听、看、思、互动的愉悦度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所以,苏北琴书要在自身本质特色不变的前提下,对其他舞台艺术的表演方式进行借鉴,使其独有的特质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改变原来表演模式的弊端,加大表情和肢体表演形式的比重,在与观众的互动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2.演唱方法的创新

调查研究表明,85%的学生认为苏北琴书难登大雅之堂。我们通过认知的分析可知,大学生之所以对传统苏北琴书艺术没有引起较大的兴趣,最主要的是他们对苏北琴书不太讲究气息等演唱技巧运用不满意,认为琴书多是运用大白嗓演唱,声音干、紧、尖、缺乏圆润的魅力。因此,我们要在保持苏北琴书唱腔韵味前提下,充分掌握气息运用的技巧,对演唱方法进行创新。这样琴书的特有韵味不仅可以被传承下来,也能同时激起年轻人学习的兴趣,使得这一传统艺术在传承中永葆青春。

3.创作全新的曲目

苏北琴书的曲目多数是《杨家将》《包公案》《七侠五义》《白蛇传》等传统内容。这些琴书通过历代艺人千锤百炼,无疑可以称之为精品,而且在民间广泛流传。时代已经进入了21世纪,经典固然需要传承,但是曲目内容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把那些可以反映时代风貌、符合当代大众审美需求、与目前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琴书创作出来。老一辈琴书艺人因为年龄偏大、文字功底不高,因此对曲目内容进行創新的任务很难由他们来完成。因此,文化部门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前提下,组织专业人士对琴书的曲目内容进行创新,向苏北琴书与现代生活与工作相结合倾斜精力,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曲目内容来感染和激励他们。

综上所述,苏北琴书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得到了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这就要求苏北琴书新一代继承人不辱使命、砥砺前行,执着追求其中蕴含的艺术精华,在新时期把苏北琴书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琴书的演绎、形式和创作方面不断地创新,推动苏北琴书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推动其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同频共振。苏北琴书本就是来自人民群众,对其进行传承,本身就是在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因此新时期有必要对其发扬光大,让其走出国门,把我国的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在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运河(苏北段)民间说唱音乐调查与研究”(2021SJA220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严永福、戈丽芳、徐禧:《苏北琴书传承人口述史的初步研究》,《民族音乐》2019年第6期。

[2]周珊:《中国扬琴传统音乐发展现状的思考》,《音乐生活》2015年第12期。

吴燕菊 江苏宿迁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苏北艺人
朝三暮四
老艺人的匠心
艺人指数Top10
“西芹”老太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花灯艺人
猴子杀鸡
爱你有罪
永远不说再见
浅眠里的一场蓝色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