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建
莫西沙星是目前临床上具有广谱且抗菌的一种新型抗生素药物 ,对于革兰阳性与阴性菌、厌氧菌等抗菌活性效果良好[1]。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2]。近年来,由于临床上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导致致病菌对药品产生耐药性。而老年人作为生理功能较差的特殊群体,合并多种疾病及其多种用药等原因,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高度重视对老年人用药的合理性,且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老年人用药安全性[3]。本研究评价莫西沙星注射液在老年患者中的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整理报道如下。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齐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的患者360例。其中男211例,女149例;年龄60~88(77.37±10.63)岁,60~70岁者125例,71~79岁者100例,≥80岁135例;科室分布:急诊内科196例、呼吸内科107例、肾内科21例及其他36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老年患者;(2)能够配合治疗及随访;(3)有炎性反应症状,如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患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3)不能配合观察者。
1.3 用药方法 本研究所纳入患者均接受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Bayer AG生产,注册证号J20140110,规格:250 ml:莫西沙星0.4 g与氯化钠2.0 g)0.4 g静脉滴注,每天1次,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调整,疗程4~15 d。
1.4 评价指标及标准 分析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用药不合理因素、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合理性评价标准:合理性评价标准依据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的相关学术研究等,通过讨论明确莫西沙星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将莫西沙合理性评价标准分为2个级别指标:一级指标包括适应证、用法服量和用药疗程、特殊群体、药物的相互作用、联合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监测等组成8个部分[4]。一级指标下又包括若干个二级指标(反映用药产生的具体状况)。
疗效依据《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标准》进行评定[5-6]:(1)治愈: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检测指标与病原学检查都恢复正常;(2)显效:患者在用药后,病情有明显好转,上述指标中4项仅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3)有效:患者在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效果不明显;(4)无效:患者在用药72 h后,病情无缓解且有加重,需更换或合并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安全性评价:观察使用莫西沙星注射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QT间期延长、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及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症为主)影响等,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医院的处理措施与转归状况[7]。
2.1 病原学检查 所有患者中送病原学检查219例,送检率60.83%;且2种样本采集有15例,总计样本234份。样本以痰样本为主,其次为血液样本。234份标本中检出特异性病原菌(白色念珠菌和草绿色链球菌不计入阳性范围)70份,检出率29.91%,血液样本中未检出病原菌。
2.2 用药不合理因素 根据莫西沙星合理性评价标准及患者临床诊断中的病史记录,共计用药不合理70例(19.44%),存在问题主要包括: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指征错误、药物配伍不当和用药疗程不当。见表1。
表1 莫西沙星用药不合理因素
2.3 治疗效果 360例患者中治愈105例(29.17%)、显效201例(55.83%)、有效35例(9.72%)、无效19例(5.28%),总有效率为94.72%。
2.4 安全性评价 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76例(21.11%):包括血钾降低43例,QT间期延长15例,皮疹及药疹10例,胃肠道不适8例,其他10例。其中出现2种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0例,血钾降低及QT间期延长为主要不良反应。
中国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群数量比例较大,由此出现老年患者在整个患者人群中占有的比例逐年增高[8],因此研究老年患者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抗生素是临床常用药物,由于其治疗感染性疾病临床效果较好,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但近年来出现的抗生素滥用现象较为普遍,已经引起了国家卫生部的重视,并且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规范抗生素的使用[9]。
莫西沙星属于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其口服效果较好,半衰期长,患者换药次数减少,有着强大的抗菌效果[10]。老年人合并多种疾病及其多种用药等原因,因此药物治疗比较有挑战性且有复杂性[11-12]。基于以上认知,笔者以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的相关学术研究等作为本次研究参考资料,分析和明确莫西沙星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将莫西沙合理性评价标准分为2个级别指标:一级指标包括适应证、用法服量和用药疗程、特殊群体、药物的相互作用、联合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监测等组成8个部分。一级指标下又包括若干个二级指标(反映用药产生的具体状况)。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送病原学检查219例,送检率60.83%;且2种样本采集有15例,总计样本234份。样本以痰样本为主,其次为血液样本。234份标本中检出特异性病原菌(白色念珠菌和草绿色链球菌不计入阳性范围)70份,检出率29.91%,血液样本中未检出病原菌。用药不合理因素主要包括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指征错误、药物配伍不当和用药疗程不当等。同时,360例患者中治愈105例(29.17%)、显效201例(55.83%)、有效35例(9.72%)、无效19例(5.28%),总有效率为94.72%。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76例(21.11%):包括血钾降低43例,QT间期延长15例,皮疹及药疹10例,胃肠道不适8例,其他10例。其中出现2种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0例,血钾降低及QT间期延长为主要不良反应。由此可见,莫西沙星的临床效果确实可靠,但医院存在微生物送检率不高等问题,下一步应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同时,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临床应把握好其用药适应证、禁忌证,注意用药周期,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在采用莫西沙星为患者治疗前,应先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严格掌控用药适应证、禁忌证,并密切留意患者有无发生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