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亮,张玮
作者单位: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科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进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有利于对药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患者使用静脉输液安全、有效。提高输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控制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工作中发现产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为:药品与基础输液本身携带的异物;调配过程中带入,包括胶塞、碎屑等异物;难溶性药品不完全溶解而带入的微粒[1-3]。本文考察PIVAS常用难溶性药品的溶解度与温度、基础输液pH值、溶媒(基础输液、预溶解溶媒)、振荡器促溶的关系,从而探索制定PIVAS难溶性药品的调配方法。我院调配药品品种合计200余种,其中较难溶解的药品有20余种,包括部分抗菌药品、细胞毒药品及普通药品等。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绝大多数药品的溶解是吸热过程,故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PIVAS调配间温度为18~26 ℃,因此,相比较常温及阴凉保存的药品,冷藏药品因储存条件受限,从冰箱中取出立即调配会影响药品的溶解度。如何提高冷藏药品的溶解度,对提高调配效率及成品输液质量具有意义。以头孢硫脒粉针1.0 g(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为例,探讨放置至室温后调配与从冷藏箱取出立即调配药品溶解度及溶解时间的差别,从而发现调配时间及调配质量的差异。
实验方法:将需冷藏保存的头孢硫脒粉针1.0 g分2组,一组放置至室温后调配;二组调配前从冷藏箱中取出,立即调配。每支药瓶中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 ml,手工振摇15 s,观察溶解时间及溶解度。实验结果:静置10 s后,一组药品充分溶解,二组药品未充分溶解,药品大量粘壁,需二次冲瓶,且部分药瓶中发现药品胶塞脱屑。实验结论:将需要冷藏保存的药品在调配前放置至室温,以提高药品溶解度,更重要的是放置至室温后,药瓶胶塞弹性较好,因此,一组产生的胶塞碎屑较二组少。我院PIVAS此类药品主要有:头孢硫脒粉针1.0 g(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多西他赛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异环磷酰胺粉针(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达卡巴嗪(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替考拉宁粉针(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等。
药品多为有机弱酸、弱碱及其盐类。这些药品在水中溶解度受pH值影响很大。弱酸性药品随着溶液pH值升高,其溶解度增大;弱碱性药品的溶解度随着溶液的pH值下降而升高。而两性化合物在等电点等于pH值时,溶解度最小。常用基础输液pH值: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 7.0;5%葡萄糖溶液pH值 4.2~4.5;10%葡萄糖溶液pH 值4.5~4.6;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pH值 4.0~4.1;小儿电解质补给液pH值 5.0。工作中严格依据药品说明书选用适宜的溶媒,保证药品的溶解度及成品输液质量。
部分药品的选用基础输液举例:乳糖酸红霉素粉针选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也可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稀释,但因5%葡萄糖溶液偏酸性,故须每100 ml溶液中加4%碳酸氢钠注射液1 ml起中和作用;溴己新粉针可选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溶液为溶媒,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时会出现白色浑浊,20 min后澄清,但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时无此现象,故推荐选用5%葡萄糖溶液做溶媒。
溶媒通过降低药物分子或离子间的引力,使药物分子或离子溶剂化而溶解,是影响药物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预溶媒类型、预溶媒体积、基础输液类型及其体积。大部分静脉滴注的药品说明书均注明需选用的基础输液及体积,未注明的可检索文献或指南。现将我院此类药品的基础输液配伍表汇总如下(表1)。
3.1 预溶媒类型对药品溶解度的影响 检索药品说明书发现以下药品需选用无菌注射用水作为预溶媒:谷胱甘肽粉针、五水头孢唑林粉针、替考拉宁粉针、苦参碱粉针、万古霉素粉针、氟达拉滨粉针、甲氨蝶呤粉针、表柔比星粉针、12种复合维生素粉针、头孢呋辛粉针、氨溴索粉针、阿奇霉素粉针、伏立康唑粉针、氟脲苷粉针兰索拉唑粉针及益气复脉粉针等。用药医嘱包括基础输液与药品,一般选用基础输液预溶解,若用无菌注射用水预溶解,会增加医疗费用与调配工作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在不影响药品溶解度及输液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对PIVAS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以上述药品为例,探讨以无菌注射用水与基础输液预溶解药品溶解度的差别,从而发现溶解时间与溶解度的差异。实验方法:同一品种药品(相同厂家、相同批号)使用无菌注射用水、基础输液预溶解,同一人员调配完成后,目视对比溶解度、溶解时间。实验结果:除万古霉素粉针0.5 g(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表柔比星粉针10 mg(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药品选用无菌注射用水与基础输液预溶解,溶解度及溶解时间无显著差异。见表2。实验结论:万古霉素粉针选用10 ml无菌注射用水预溶解、表柔比星粉针选用3~5 ml无菌注射用水预溶解、其余药品选用基础输液预溶解,可降低预溶解时间、提高调配效率与输液质量。
表2 无菌注射用水与基础输液预溶解药品时间表
3.2 预溶媒体积对药品溶解度的影响 预溶媒体积选取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药物预溶解的充分性、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而影响药效,选用适宜的预溶媒体积对提高工作效率与输液质量非常重要。以部分难溶性药品为例,探讨不同预溶媒体积对药品溶解度的影响,从而发现溶解时间与溶解度的差异。实验方法:同一品种药品(相同厂家、相同批号)使用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或说明书规定的其他溶媒,同一人员调配完成后,目视对比溶解度、溶解时间。实验结果:除益气复脉粉针外,选用预溶媒体积较大,溶解时间及溶解度更好。见表3。实验结论:选用适宜的预溶媒体积,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输液质量与工作效率。规定部分难溶性药品的预溶媒体积如下:奥沙利铂粉针50 mg用10 ml溶媒预溶解、100 mg用20 ml溶媒预溶解;吉西他滨粉针200 mg用5 ml溶媒预溶解、1.0 g用25 ml溶媒预溶解;伏立康唑粉针200 mg用19 ml溶媒预溶解;益气复脉粉针0.65 g用5 ml溶媒预溶解;谷胱甘肽粉针0.9 g用7.5 ml溶媒预溶解、1.2 g用10 ml溶媒预溶解;门冬氨酸鸟氨酸粉针2.5 g用10~12.5 ml溶媒预溶解。
表3 不同预溶媒体积对药品溶解度的影响
药用振荡器专为各种难溶粉针剂充分预溶解而设计制造,可以使粉针剂均匀混合、充分溶解、减轻调配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与输液质量。
4.1 我院PIVAS使用的药用振荡器有两种 专用型: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专用振荡器,扬州宝军电子机械有限公司,振荡频率20 Hz,振幅:X轴方向7 mm、Y轴方向7 mm、Z轴方向4 mm,有定时提醒功能。普通型: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TS-2型,可调节转速及时间。
4.2 不同类型振荡器适用的药品 专用型:仅可用于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30 mg(南京绿叶制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药品预溶解,使用前先向瓶中注入5%葡萄糖溶液10 ml,置专用振荡器上震摇5 min至完全溶解。普通型:适用于除紫杉醇脂质体外的难溶性药物。根据需要调节转速,震摇至药品完全溶解。
4.3 使用振荡器提高输液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技巧 紫杉醇脂质体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调配,从而保证调配的成品输液安全、有效。本文主要讨论其他难溶性药品的调配方法。因用振荡器溶解后的药品需二次消毒、待干、摆台、调配,所以为保证工作效率,仅用振荡器溶解日用量较大或极难预溶解的药品。以部分难溶性药品为例,探讨采用振荡器促溶与手工晃动对比溶解时间与溶解度的差异,从而发现最适宜的溶解方法。 实验方法:对每种药品(相同批号)分别采用振荡器促溶、手工晃动两种方式,对比完全溶解时间及溶解度。实验结果:采用两种方式均可将药品完全溶解,但预溶媒体积及溶解时间有差异。见表4。实验结论:采用振荡器促溶,可选用少量溶媒,减少工作强度,但需二次消毒、待干、摆台、调配,适用于用量较大的药品;采用手工晃动的方式,需要较大剂量的溶媒,工作强度较大,但无需二次摆台,适用于用量较小的药品。两种方式搭配使用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输液质量,具体如下:美洛西林舒巴坦粉针1.25 g,每批次用量大于30支,采用振荡器促溶;美洛西林粉针2.0 g,每批次用量大于10支,采用振荡器促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粉针4.5 g,每批次用量大于10支,采用振荡器促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粉针0.5625 g,采用手工方式预溶解;谷胱甘肽粉针1.2 g,每批次用量大于30支,采用振荡器促溶;多索茶碱粉针0.3 g,每批次用量大于50支,采用振荡器促溶。
表4 不同药品采用两种预溶解方式比较
难溶性药品在PIVAS中应用广泛,因此,探讨难溶性药品的调配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验证明采用以下方法可保证输液质量,提高药品溶解度与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不溶性微粒:(1)冷藏药品调配前放置至室温;(2)配伍适宜的基础输液;(3)选用适宜的预溶媒类型及体积;(4)选用合适的振荡器促溶。通过安全、合理、有效的调配,可更好发挥药师在PIVAS中的作用,提高调配工作效率,保证成品输液安全、有效,使新职工更快掌握调配技巧,减少调配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