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的研究

2021-01-18 14:31刘倩玲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文创广西

刘倩玲

一、前言

随着全国文化创意热潮的掀起,广西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也迅速发展,并有了很大进步。2017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发布了《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这一纲领性文件强调要积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目前,广西文化创意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创频繁被大众提及,大众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关注与喜爱不断升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梳理广西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探索促进其开发的路径。

二、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的现状及特征

(一)文化创意设计主体涌现

乘着国家鼓励和社会关注的东风,广西涌现出一批文化创意设计的主体。2017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公布了15家单位为首批自治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其中公益性单位3家,国有企业1家,私营企业11家,见表1。

(二)文化创意设计比赛丰富

表1 广西首批自治区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名单①来源: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

(三)博物馆文创热度持续

广西民族博物馆持续加大民族特色文创产品研发力度,并注重跨界合作,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近年来,广西民族博物馆研发了“乾隆展”系列、“三角梅”城市文化系列、“纹创”系列等文创新品280余款,量产5万余件;开发了“花山”系列文创产品线上小程序;与16家知名业态品牌合作举办《纹创广西八桂造物》大型文化创意展,并在南宁航洋城购物中心、万象城等地举办文创宣传推介活动,着力打造文创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与广西艺术中心、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等十几家知名企业跨界合作,开展文创产品宣传推广和展示销售;以博物馆授权形式,与南宁百货合作开发联名款纪念包;与肯德基民族文化主题餐厅联合策划民族文创活动,宣传推广文创产品;与“阳朔·三千漓”山水人文度假区共建文创基地,完成基地文旅产品的调整和升级[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进行创意研究与开发,建立健全品牌授权机制,拓宽文创产品开发投资渠道,通过自主研发、跨界融合等方式,研发了6个系列共53个品种的特色文创产品。它建设的文化创意空间集合文化传承、文化体验、文化创意等功能。它还通过举办文创沙龙、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等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打造文化创意交流平台,全年共接待高校师生、社会企业等2000多人次参观学习,有效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2018年度“文化产业双创扶持计划”项目。

(四)文创两大主力各有优势及不足

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的作者,有文化文物单位、工艺美术研究机构、文化创意设计企业的工作人员,也有高校学生、手工艺制作者、非遗传承人及文创产品爱好者。虽然在广西首批自治区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名单中,企业占大部分,但从设计大赛的获奖情况看,并综合对文创设计行业的调研发现,高校与博物馆,是广西文化创意设计的主力军。高校和博物馆这两大主力军,各自存在优势及不足:高校“学院派”创意丰富,设计理论运用娴熟,设计制图基础扎实,但往往资金有限,无法制作高档精美的产品,甚至不少“学院派”的设计仅有设计稿而无实物样品;而“博物馆派”资金相对充足,可使用单位的资金制作实物样品,在工艺上提升产品的档次,但创意的活力稍欠一些。两大主力在市场化程度上皆有不足。

以广西文化厅2016年、2018年举办的两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为例。2016年大赛一等奖作品“溪·梳”作者来自广西艺术学院。该作品(见图1)采用苗族的头饰与颈饰作为基本造型,木梳上雕刻中国传统吉祥如意图案,既可日常使用,又可作为婚庆用品,虽然工艺不够精细,但胜在创意;再看三等奖的桂林理工大学作品“壮锦磁钉”,使用了壮锦四方连续图案的特点,设计成可任意拼接的模块化磁钉,创意十足,但该设计没有实物,只有概念设计图。

图1 2016年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溪·梳”

2018年大赛产品设计类一等奖“珐琅彩百花纹系列产品”作者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该作品提取了馆藏文物珐琅彩瓷器上的纹样,用在桌旗、包包、围巾、靠垫、帽子、雨伞等一系列日用产品上。虽然创意比较简单,只是将馆藏文物的纹样平面印制在产品上,但制作精美,见图2。

图2 2018年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产品设计类一等奖作品:“珐琅彩百花纹系列产品”

二、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的不足

(一)文创精品不多,文化内涵理解不够透彻

纵观市场上的广西文化创意产品,缺乏创意、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不高一直是老问题。虽然创意设计大赛的参赛作品整体上比市面的大部分文创产品有创意,但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创精品依然不多。2018年,广西青年创意创新大赛暨“桂林有礼”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特等奖空缺,柳州城市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金奖空缺,也侧面反映了高质量的精品设计不足的现状。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课下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快进、后退、暂停或反复播放微课,全面带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更利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绣球、铜鼓、壮锦是广西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绣球极少有经过创意设计的精品,市场上大部分仍是传统工艺制作的传统款式绣球,同质化严重。铜鼓和壮锦符号更受文创青睐,运用范围较广,同质化产品相对较少,但创意和艺术性不高的产品也比较多。如原样复制的铜鼓摆件;以配色艳丽的整片壮锦制作壁挂、围巾、杯垫;或以壮锦原始纹样和颜色印制成的布料制作丝巾、背包。由于铜鼓不轻的重量,壮锦过于艳丽的配色,不低的价格,都让喜爱时尚的年轻人接受度不高。

还有一些设计,对广西民族文化缺乏正确理解。如,把经过大幅更改、造型夸张的舞蹈服装错当成壮族传统服饰。这类文创产品在传播广西民族文化中会造成误导,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另外,广西大部分文创产品都没有说明书,无法满足消费者了解产品、获取知识的需求,也达不到解释创意、传播文化的目的。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中,很多有创意的设计虽有说明书,但却极其简单,无法展现文化内涵。

一些文创产品忽略了与市场的对接。有的产品认为“精品=高价品”,虽然精美,但价格不亲民,大部分消费者“只看不买”;有的只重造型美观而不重实用功能,“华而不实”;还有的产品结构复杂或体积庞大,不易包装,更不易携带。如铜鼓复制品、瓷器复制品摆件等价格偏高但实用性不强的产品,与大众消费市场存在一定距离。

(二)设计以传统产品为主要对象,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广西文化创意设计以低技术含量的传统文化产品为主,而高技术含量的数字产品、新兴文化创意产品占比较小,将广西特色文化优势与先进技术通过创意有机结合的更是凤毛麟角。

目前,广西文化创意产品按用途分,其一,有桌椅、餐具等轻型家居家具,如“壮牛”系列家具、“壮风茗韵”系列茶器、“意境梯田”茶盘;其二,有文化办公用品,如“花山岩画”系列办公用品、“蝴蝶成长”纸胶带;其三,有服装配饰,如织锦首饰、“金盘荷开”坭兴陶首饰,等等。从题材来源看,有以广西的自然风景、城市景观及特产等为创作元素的设计,如象鼻山纪念币、螺蛳粉包装设计;有以广西历史文物、古迹为创作元素的设计,如真武阁模型设计;有以广西民族元素为灵感的设计,如“侗乡银饰”木质书签、“那小楼”民族文化主题餐厅设计、广西壮族神话传说少儿绘本《伦哥朝观》,等等。

与科技相关的文创产品也有一些,如手机壳、音响、U盘之类数字影音配套产品等,但要么是外观设计不够美观,要么是过于追求外形却并不实用,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少。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中至今也未有一项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设计获得大奖。

(三)创意设计落地不理想

2016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颁奖仪式邀请了企业参加,旨在为文化创意和生产经营企业牵线搭桥。虽然当场有企业表达了对部分项目的投资意向,但至今未有一个大赛设计产品真正落地投产。很多博物馆、图书馆、研究单位和高校的创意设计,也由于没有后续开发而搁置。

设计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投产后才能检验。有的产品在设计阶段很有创意,但实际制作中遇到困难无法量产;有的产品看似发现了市场的空白,但很可能其实是伪需求;有的产品虽然优秀,但缺乏有效的营销,最终成为“卖不出的深巷美酒”。落地投产是文创设计产品转化成文化商品的途径,再优秀的文化创意,只停留在概念设计上,无法付诸实践形成文化商品,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的空想。投资者投资一款文化创意产品,必定追求盈利。当一个产品设计出来,后续要做的就是将设计转化为可供盈利的商品。能盈利的产品不一定是优秀的文化创意设计,却是好的文化商品。产品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从生产成本到包装,再到后期销售推广,经过不断打磨,改进设计,才能成为好的商品,才能带来利益。普通的小工作室或个人,尤其是学生,并不具备这种后续开发运营的资金、资源和能力。公益性单位又由于体制限制不能直接进行后续开发。

(四)公益性单位文创后续开发动能不足

目前,除了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在文创开发经营方面做得比较好外,其他主题博物馆、地方性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大多停留于打样阶段,这些样品只用于展示或者参加比赛,很少有进一步量产销售的动力。

2019年在桂林举办的中国—东盟旅游展广西形象展位上,陈列展出了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博物馆、柳州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红八军纪念馆等单位的文创产品。曾有数名观众被柳州博物馆和红八军纪念馆的文创产品吸引,意欲购买,询问之下被告知展品仅为样品,不进行售卖,观众只能失望离去。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一方面,市场对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不少优秀的创意设计即使具备吸引消费的购买潜质,也无法市场化。

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博物馆、图书馆之类的文物单位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不具有经营属性。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则明显带有经营性质,产品需要售卖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达到更广泛传播文化的目的。但是,大多博物馆还未寻找到适合自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道路,无法合理协调“公益属性”与“经营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使设立有文创部门或者有文创人员,但缺乏相应的机制。当前这类单位的文创开发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拨款,文化创意产品经营的收入如何分配又缺乏系统性的明确规定。如此一来,文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对他们来说,文创产品只要打样制作就算完成工作任务,后续如何开发,不但对个人收益无丝毫影响,还存在诸多限制,因此,就失去文创产品开发的动力。这就造成了文创产品没有得到进一步挖掘、提升和拓展,其文化价值和经济潜力无法得到释放。

博物馆是文化创意设计资源最为集中的单位,已经对文化文物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甚至有不少已经提取出纹样。但广西大多博物馆尤其是地方性博物馆,手握丰富资源却未开发利用,平白浪费一手“好牌”。有意向有能力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企业,往往掌握的文化资源有限,远无法与博物馆相比。由于知识产权归属的原因,这些企业无法直接使用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资源,想获取文物设计开发版权,就必须与博物馆合作。然而广西大部分博物馆由于受到体制、制度、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以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动能不足,并无强烈的合作意向。

(五)流通渠道窄,小、散、弱现象比较突出

广西文创产品流通的渠道尚未打开,文创设计产业主体各自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消费者购买广西特色文化产品渠道狭窄,目前有几个途径:其一,是前往广西土特产店。这些店铺里的商品往往以食品居多,不易携带和保存,也缺乏文化内涵。它们偶尔有绣球、壮锦之类的工艺品,也是种类单一,工艺水平不高,有些商品甚至十分陈旧。纪念品同质化严重,各个特产店里的纪念品并无太大区别。其二,前往博物馆商店或文创企业的店面。但这些商店进行的宣传不多,知名度不高,大众一般不易想到。而且,大多数博物馆地处偏僻,前往不易。目前,博物馆商店产品数量较多的是广西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商店规模有限,且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广西博物馆位于繁华市区,但一些文创产品也仅有样品并不售卖,出售中的产品可供普通消费者选择的范围也不大。与广西博物馆同在一处的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店面商品数量较多,但以传统工艺品为主,价格适中又有创意的文化产品比重小。广西自然博物馆地处市区,但其文创产品种类非常有限。其三,线上平台。开设了文创产品的网站还很少,现有广西文创产品的淘宝店或微店,也同样存在分散不易找到的问题。

三、促进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的路径探索

(一)提高创意设计层次,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设计是根,创意是魂。广西文创应抓住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优势,扬长避短,将文化特色符号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是突破文创产品尤其是旅游纪念品同质化问题的最佳手段。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对文化符号的运用,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越往后越富有创意。第一层,是最低层次的设计,几乎没有创意,就是直接复制原始的文化符号。第二层,是把文化符号在普通产品上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如提取文化物品的纹样直接印在杯子、手帕等物品上。第三层,是对文化符号进行再设计,如进行二维与三维的转化,或改动材质及组合方式,或用传统工艺表达时尚内容,等等。第四层,是最高级的创意设计,对文化符号进行概念性提炼,设计成极具个性的IP形象;或是寻找到文化符号和某件产品之间的契合点,以此为基础,通过巧妙的设计将两者有机结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创意,还具有实用性的产品。广西应进一步提升文创产品对文化符号的运用层次,运用方式也应更加多元。

前文所述的壮锦围巾、口袋等产品属于第一、第二层,其创意不足。提取壮锦部分代表性纹样进行再设计,印制成口袋、手机壳,属第三层运用的产品就比较受欢迎,如广西民族博物馆与肯德基共同推出的三款“纹创”环保袋。柳州的文创产品“壮锦积木”(见图3)属于第四层运用,它将壮锦独特的几何图案分解为一块块积木,为积木重新刷上清新柔和的糖果色,积木的高低坐落可组合成柳州的城市景观,其集艺术性、文化性、可玩性和地域特色于一身,富有创意。“壮锦积木”体积大,价格高,一般家庭无法承受,比较适合学校、培训机构等单位购买。

图3 壮锦积木

其实,小创意也能使文创产品产生大飞跃。例如,传统三江农民画原来是绘制于纸面或者木面上的,而三江县的侗族农民画家杨梅香,别出心裁地把三江农民画搬到了竹编的簸箕上。农民画与竹编的结合,使农民画更添一份乡土气息,更增一份创意。她还将农民画融入到更多竹编装饰品上,并且基于簸箕农民画开设了个性定制、培训班、体验课等等项目。只是改变绘画载体这一简单的举动,就带火了三江农民画,让非遗走近更多人的生活。这样人们不仅能亲自体验三江农民画的魅力,还能带回自己绘制的特色竹编农民画。竹编画的推广,不仅盘活了农民画这项非遗技艺,还带动了当地的竹编、竹子种植产业的发展,成为精准扶贫的新助力。

另外,展示设计也应充分融入创意。产品参加展会,展位搭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材料成分和一次性使用的特点有违环保理念。南京博物院的展位模块化设计思路值得借鉴,其创意制了作用于展会的固定展示模块。每次外出展览都可重复使用这些模块,并且可根据场地情况调整模块组合方式,搭建不同面积、不同形状的展位。这种设计不仅加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VI印象,①VI全称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组织形象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将组织的理念、文化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记忆和可识别的形象符号,从而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也节约了搭建成本,低碳环保。

(二)增强产品实用性,关注用户使用体验

国家文物局《关于贯彻执行〈博物馆条例〉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应立足藏品的生动元素,更加注重实用性,更多体现生活气息。”②国家文物局:《关于贯彻执行〈博物馆条例〉的实施意见》,文物博发〔2015〕5号。因此,大部分除了那10%的收藏级精品外,80%的文创产品都应该具备基本的实用功能,才能真正得到市场的认同。广西的文创产品开发应多重视功能设计,关注使用体验,开拓思路,扩大“用”的范围,甚至变一物一用为一物多用。无需盯着纸胶带、便签、钥匙扣之类的雷同产品不放,而应放眼大众现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购、娱等各类场景。

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关注当代城市人的“行”,和“长安通”公司合作推出“皇后之玺”交通卡。这款交通卡不同于一般平面卡片,而是以西汉皇后之玺为原型缩小比例立体打造,挂在腰间是美丽的装饰,拿在手里就能刷卡乘车。这其实还是博物馆藏品复制的老一套,但创意点就在于利用成熟的NFC技术,①NFC技术即为近场通信,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简称。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即人们常说的“靠近刷卡”。赋予交通卡这一现代日常用品的多功能用途,产生无限生机。

(三)向高新技术融合,激发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意

在当下新技术迭代下有的物品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如随着当下扫码支付的普及,使用现金的人逐渐减少,钱包市场迅速萎缩,就没必要再设计开发如壮锦钱包、绣花钱包之类的文创产品。应当多鼓励开发利用互联网、卫星定位、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文创产品,用科技加强文创产品的趣味性和交互性,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跨越。从线上到线下的穿越。如故宫和网易合作的手游《绘真妙笔千山》,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上线后就占据App Store榜首;和腾讯合作的手游《天天爱消除》中融入故宫的景观;在《奇迹暖暖》中出现的宫廷服饰,下载量达到4000万。

广西可考虑将旅游线路与手机游戏结合。用户每到达一个景点,根据手机定位,游戏中的人物也同时到达此景点,此时在游戏里收集其中的宝物,或是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用手机扫描旅游景点,就能在屏幕上看到景点里隐藏的宝物。然后在不同景点收集不同的宝物,组合成一件产品,可以是游戏装备或角色皮肤,也可以是景区的线下优惠券。如此可同时提升游客(玩家)在景点和游戏中的体验感与获得感,也大幅加深对他们景区的印象。

(四)重视产品说明,讲好广西文化故事

文化创意产品除了创造经济效益外,还承担着传播文化的任务。很多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较深,需要解释大部分消费者才能理解。再者,是否知晓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很大。为此,文创产品应当附设说明书,介绍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等。文化故事不仅要讲,还要讲得好,因此说明书也是创意设计的一环。为将故事讲好,说明书可交给专业的文案宣传人员来撰写。详细的产品说明书既普及了文化,又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

从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屈肢葬烟灰缸(见图4)就得到了有意义的启示。该产品的创意来源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的特色墓葬形式“屈肢葬”。墓葬这种被大众认为“不吉利”的文化符号,一般不敢用于文创产品,但这个设计十分大胆且有创意地找到了它与“吸烟有害健康”警示的契合点,用屈肢葬图样代替传统警示的骷髅。这个设计最精巧之处还在于使用中的动态效果:烟灰缓缓落下,埋住烟灰缸底部屈肢葬图案,正如泥土掩埋墓葬;倒掉烟灰,又如考古过程中扫开泥土,现出墓葬,见图4。

图4 屈肢葬烟灰缸

如此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此巧妙的构思设计,皆需要说明才能传达,如果没有说明,这件产品就和普通烟灰缸无异。遗憾的是,这款烟灰缸的包装仅有简陋的纯白色纸盒,没有印花,没有logo,更没有文字说明。笔者在购买这款烟灰缸时,旁边一位男士原本毫无兴趣,听了笔者的说明后立刻也购买了一个,他还说,虽然自己不吸烟,但这个设计很有意思,可以放在家里招待吸烟的客人同时给他们讲讲背后的文化。这样的“讲故事”,无形中又实现一次文化的人际传播,正是文创产品最需要的。

(五)合理分配产品档次,提高性价比

文创产品要走入大众,就要满足各类人群的消费需求。商品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当商品价格与消费者心中的参考价格越接近,或低于心中参考价格,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强[3]。调查中,众多销售方表示,50元以下的产品销量最大。因而,可如此构架设计文创产品档次比例:70%的产品为50元以下的大众消费品,以生活中常用的小件物品为主,如文具、日用品、数码配件等;20%为中档品,以一定档次的礼品和自用品为主,如服饰、家居用品等;10%是高档精品,具有收藏价值,如名家作品、手工艺品等。总之,应当面向大众,多设计开发高性价比的文创产品。例如,南京夫子庙状元郎礼物有限公司针对科举文化设计的“状元郎”系列文创产品就很值得学习。该系列品类丰富,价格适中,品质把控好,注重实用性,还特别增设女孩形象,细分女孩这一当今占据半壁江山的消费群体。“状元郎”系列文创产品的受众范围很广,一些地方博物馆商店,也出现了“状元郎”产品的身影。

(六)馆、校、企跨界合作,促进创意落地

设计开发与生产销售,两者缺一不可,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优秀的文创产品设计只有投入生产才能体现价值。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奖励只有奖金和奖状,政府方面的文化创意扶持方案也以经济补贴为主。其实产业扶持比经济补贴更能促进创意设计成果的转化落地,更能鼓励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文化创意行业当中,从而保持行业持续不断的创意和活力。尤其对学生来说,获奖是重要的精神鼓励,奖金也是不小的经济支持,但相比之下,获得订单与合作,才是促使他们真正迈入文化创意行业的动力。

针对公益性文化单位文创产品开发机制的问题,广西两大省级博物馆采取的方式是成立下属公司或与其他公司合作,即博物馆授权给公司,由公司进行生产和销售,博物馆文创人员仅负责文创展览、创意策划、对接公司等工作。广西应积极把这些经验向地方博物馆、主题博物馆推广,合理解决博物馆公益性单位不能进行经营活动的症结。

院校和博物馆各有特点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同时应与企业一起,三方共同探索“馆、校、企”跨界合作共建模式,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落地方面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达到合作共赢。院校聚集着较多年轻时尚、头脑灵活、思路广阔的创意设计人才,可以为博物馆和企业提供设计理念和设计创意方面的专业支持。博物馆可以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学习研究的平台。企业能通过合作研发和授权等方式提供文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解决文创产品只停留于打样环节的问题。通过深度合作,促进三方文化资源、创意设计、营销渠道、市场信息的共享,促进创意设计落地。

(七)建立全广西连锁的统一文创产品流通平台

全国各地,以地域命名的各种文创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湖北礼物”“西安礼物”“洛阳礼物”“秦淮礼物”“平遥礼物”“这湘有礼”……商店聚集了当地各种文创产品,统一宣传销售,对当地文化产业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广西目前的文创产品还不够丰富,文创主体大多比较弱小,无论是生产和销售都还是各自为政,非常分散。因此,建立全广西范围的综合性文创产品流通平台十分有必要。广西应建立一个以广西地域为名的平台,整合散落的各家力量,统一打响一张“广西文创名片”。平台设实体连锁商店和线上商店,在自行开发产品的同时,邀请广西各类文创产品进驻,从包装富有创意的食品,到传统美术工艺品,再到文化创意产品,消费者可在店里一站购齐广西最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同时依托平台有效整合中小文化企业和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化资源,吸收社会分散的创意资源,形成统合优势。平台可借举办主题设计大赛、文创进校园、文创结合非遗等活动,积极宣传广西文创;还可以采取授权或合作开发的方式,长期为优秀的文化创意项目提供优化升级、生产制作、营销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积极推动文化创意设计落地。

五、结语

总体来看,当前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进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广西的文化创意设计在提升自身的同时,与外省、与世界相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广西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单位和个人应该努力提升创意设计水平,使文创产品具备文化底蕴深厚、富有地域特色、质量过关等符合市场需求的特点,同时把握市场动态,做好经营管理。在政府、博物馆、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广西文化创意的设计和开发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文创广西
广西贵港
陶溪川文创街区
甜甜圈
月满中秋
大树
宇宙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