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院校课证融合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金融专业为例

2021-01-18 08:54罗红华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证证书金融

甘 玲,李 晶,何 静,罗红华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

1.研究背景

2020年9月15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为了贯彻落实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启动 “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相关中高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种类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截止2020年11月全国已经有超千家高职院校参与试点,高职院校累计试点证书数量多,占比高。课证融合是实现“1+X”制度施行的重要路径,目前高职院校都在推行,但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选取金融专业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2.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证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学生缺乏目标定位,考证动力不足

大学学习跟高中学习最大的不同是主动学习,有了目标定位,主动学习才有方向。目标定位是对自己学习和发展方向的预判和选择,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高职金融专业的生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通过“统考统招”高考录取的普高学生[2],文化基础和学习方法相对较好,但学习能力不拔尖;第二类是普通职业中学生源[2],文化基础和学习积极性都一般。在经济调结构、就业竞争大和部分优质企业招聘高门槛的背景下,部分学生觉得高职学历竞争优势不突出,会选择一些要求相对较低的小企业,从而导致目标动力不足,对某些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兴趣不大。以证券从业资格证为例,部分学生认为,证券公司大部分岗位准入门槛较高,高职背景毕业生优势不明显,所以这个证书可有可无。但事实上还是有部分岗位是可以胜任的,如证券经纪人、营销专员等,并且进入后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职涯提升。这种片面想法的根源就是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就业目标定位不准,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

2.2 理论课堂枯燥,实训效果不显著

高职金融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有经济学、金融学、经济法、证券投资、会计基础、保险学、个人理财规划、金融产品营销等。传统课堂,老师一般使用PPT讲授法,教学内容偏理论,概念抽象、知识点又多,学生听完大多一知半解,觉得枯燥,课后不做功课,很快成过眼云烟。而这些基础课程包含了考金融、财会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很多知识点,如能在课程学习中牢固掌握,考证难度会减小。为了助力学生考证,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考证实训课程。金融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点多以理解记忆类为主,实操的比较少。部分学校考证实训的做法是按证书开设对应的实训课程,遵循“老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老师先讲授考证复习思路,学生复习考点,然后刷题强化训练,老师再答疑解难。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面临的最大的障碍是对考点不理解,刷题命中率不高。考证实训课开设的出发点很好,但鉴于部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前期专业课知识掌握又不牢,导致在实训过程中又要“从零开始”,很难一蹴而就。课证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能真正“融合”,并能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教学体系,教学成果将会更显著。

2.3 考证选择盲目,参与度和通过率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金融专业致力于培养服务金融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就业面虽广,但大型金融企业、事业单位的招聘的金融毕业生门槛相对较高,很多高职学生觉得有些证书考取后对入职某些岗位作用甚微。再加上很多学生对于本专业适合考取的证书没有较为系统的认知,对考证方式,复习资料的来源,学习方法等问题也没有科学指导意见,出现了考证盲目,扎堆报考的现象,通过考证提升专业技能的效果也大打折扣[3]。另外,在“1+X”制度的推行下,高职学生考证热情提升,但在考证参与度和通过率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考证参与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证人数,二是证书覆盖数。证书是检验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标准,考证也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考证通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报考积极性,也关系到课证融合的可持续性发展。

3.高职金融专业课证融合对策研究

3.1 明确就业方向,激发学习动力

3.1.1 明确就业方向并论证可行性

部分高职学生的迷茫,很大程度上源于就业的不确定性。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部分高职学生潜意识里认为,自身竞争力不及本科生,在均等的就业机会面前优势不明显,甚至有部分学生在考证时错误地认为“与其做无用的努力,不如不努力”。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职业教育也是输送经济建设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在就业选择上还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的。所以,明确高职金融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并能提供让学生信服的可行性论据,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及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十分重要。根据往年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及各大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笔者总结了高职金融管理毕业生就业的几大重点行业和岗位,具体见下表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能力,选择目标就业方向和岗位,然后根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针对性地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和其他必备的职业能力,或考取相关岗位认可的资格证书。

表1 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重点行业和岗位表

3.1.2 建立优秀校友资源库

发挥校友优势资源,选取代表性案例,编辑列入校友资源库,打造良好的校友文化。“事实胜于雄辩”,找到往届校友就业成功案例素材,给在校学生正面激励教育,用事实验证就业的可行性路径,给予在校生学习的斗志和信心,推动课证融合的积极发展。案例教育需把握以下几点:对象选择为本校金融专业往届毕业生;行业选择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银行、证券、保险、小额贷款、保理公司等;案例内容包括目前工作岗位和职责,能力要求,学校学习的哪些内容对工作有帮助,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等;案例形式表现为编辑成案例册或拍摄成视频;传播方式为案例册可以发给学生,视频可以共享在学习平台或者在学校宣传渠道上投放,老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选择性地播放。案例教育除了给予学生正面激励外,还可以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引导教育学生毕业后好好工作,争取成为学你妹们学习的榜样,延续学校毕业生的好口碑,为母校争光。

3.2 “课证融合”任务驱动下创新教学活动

3.2.1 多样化教学模式

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课证融合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方面,通过将已经发生过的场景再现,让学生成为案例主体,利用相关知识技能参与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案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分析,还能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4]。情景模拟教学方面,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任务驱动,设计针对性的情景,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发生的过程。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在模拟演练的实战过程中弥补短板,巩固知识[5]。实地体验教学方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实际情景的创造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对情景的亲历过程中产生共鸣,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6]。体验式教学既可以课堂模拟,又可以实地体验。实地体验必须依托具体企业,学生去对口企业进行跟岗实习或者顶岗实习,在实际场景中,实践已学知识,获得相关知识技能,并发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领域,还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在企业实地体验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保持互动沟通,定期总结分析和提升,搜集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分享。这几类教学模式共同点是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将“证、岗”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融入课程当中,把“课、证、岗”三个要素融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接轨、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接轨。

3.2.2 创新学习形式

在课证融合改革背景下,创新学习形式,可以巧妙地提升学习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具体途径:一是口诀法和表格法帮助记忆。通过口诀法,将知识重点和难点编成有趣易记的顺口溜。运用表格归纳法,精准提炼课程知识要点,去繁从简,将其以表格形式呈现,并串联知识点做对比分析,减轻学生记忆难度[7]。二是利用好在线学习平台。在平台上开设考证专栏,按科目和知识大类设置目录,老师们可以把用口诀法和表格归纳等方法总结的考试要点上传至对应目录;配套一些网络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记忆;在考点后附上经典考题,供学生训练;设置师生互动留言区,答疑解难,改进提升。创新学习形式,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证融合”做到更加紧密。

3.2.3 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第二课堂是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的实验实习基地,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8]。在课堂外举办各类金融财会技能大赛,以“课、证、岗”融合为准则,三位一体,精选比赛内容,涵盖金融财会基础知识、岗位技能。学生参与比赛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都是教师发挥导师作用的阵地。赛前,教师指导学生准备的重点和方法,互动交流;赛中,教师客观评价,总结记录;赛后,教师帮助寻找知识和业务短板,并给出提升建议。在这个比赛过程中,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且牢固性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高职金融专业第二课堂技能竞赛类型可选择:基础知识竞赛,如金融知识、财会知识、财经法规等;职业技能竞赛,如银行柜台技能、理财规划、炒股分析、营销策划等;其他创业创新类竞赛。总的来说,高职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通过以岗促教、以赛促教、以证促教,将“课证融合”效果达到最大[9]。

3.3 精选证书重构课程重点攻关

“1+x”证书制度出台后国家先后出台了众多试点证书中,金融专业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有智能财税、人身保险理赔、健康财富规划等,但笔者认为“x”并不一定局限于试点证书,只要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有帮助的证书都可以,如银行从业、证券从业、基金从业、初级会计师等。但这些证书全部考取不太现实,笔者建议各高职院校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精选证书重点攻关。在课程重构上,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为出发点,重点关注两方面:一是培养方案精选课程,培养方案尽量与岗、证匹配;二是适当调整课程标准,使课程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应尽可能与考证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相一致[10]。对学生而言,这样既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课程学习,同时又兼顾了考证;对学校而言,不需要额外开设具体证书的实训课程,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4.结语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肩负着培养金融服务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课证融合能够践行“1+X”制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金融服务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证证书金融
WJCI 收录证书
课证融合背景下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