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岱峰,李维根,孟 威
(辽宁省农药检定站,辽宁 沈阳 110034)
榛子为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植物,是东北低山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的经济林树种,其果仁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等多种维生素和铁、钙等多种矿物质元素,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辽宁省的铁岭、抚顺、本溪、丹东、营口、鞍山、辽阳、沈阳、阜新、锦州、葫芦岛、朝阳等地市的丘陵山地、缓坡地常有大面积野生平榛灌丛分布。随着榛子产业的发展,榛子的种植也由野生天养的自然生长阶段转为人工栽培管理阶段,榛子病虫害发生严重[1-2],榛园常发生的危害较重的病虫草害主要有榛子白粉病、榛子褐苞病、榛实象甲、榛瘿蚊及菟丝子等。
1.1 榛子主要病虫害情况 结合特色小宗作物试验用药筛选项目和查阅文献,主要对榛实象甲、榛瘿蚊、榛白粉病等3种主要病虫害特点进行汇总(表1)。
表1 榛子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1.2 榛子用药情况 通过走访种植农户实地调查,榛子用药存在较多问题,一是辽宁省开展用药筛选之前无登记农药。2015年以来根据田间药剂筛选试验和残留试验结果,辽宁省组织开展榛子用药登记联合试验,目前已经有24个农药产品获得了榛实象甲和榛白粉病的登记;二是存在乱用药现象,有的种植大户,直接从厂家进药,很难追踪溯源,小的种植业户,按农资销售人员推荐,实行购买“礼包”形式的组合产品,过度使用农药;三是滥用药情况严重,因为榛园施药难度较大,人工成本较高,所以施药时常常是品种多,用量大,表现在多种药剂混合使用,使用浓度过高,防治适期凭经验,施药次数过于频繁。
2.1 用药筛选 针对榛园常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榛瘿蚊、榛实象甲、榛白粉病,辽宁省于2015年在铁岭、抚顺、本溪等地开展药剂筛选试验,根据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氰戊·马拉硫磷乳油、25g/L溴氰菊酯乳油防治榛实象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啶虫脒乳油防治榛瘿蚊;50%苯甲·丙环唑乳油、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防治榛白粉病。
表2 榛子用药筛选试验结果及田间GAP数据
2.2 分析方法 目前,有关榛子中农药残留量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4],本文研究建立供试农药在榛子苞片、榛仁中残留量检测方法,(表3)整理了的检测方法、线性、回收率、定量限、最低检出浓度等数据。
表3 残留检测方法概况
2.3 残留消解动态 消解动态试验按供试农药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施药,于施药后间隔6h、1、3、5、7、14、21、28、35d采样,处理重复3次,各重复间设保护隔离区,另设清水空白对照。按照2.2中的检测方法,各有效成分半衰期试验数据表明,除30%苯醚·丙环唑悬浮剂中苯醚甲环唑在榛子苞片上的平均原始沉积量为0.01mg/kg,从第1d开始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浓度0.01mg/kg,无法拟合降解曲线外,其他供试农药各有效成分在榛子苞片中的消解趋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y=ae-kt。试验数据(表4)。
表4 榛子苞片中的消解试验数据
2.4 最终残留量 最终残留试验按各供试农药的推荐最高剂量及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施药2~3次,施药间隔15d,2次、3次施药均按照末次药后间隔28、35d采集榛子样品。按照2.2中的检测方法,榛仁中残留供试农药测定浓度均<方法的定量限0.01mg/kg。
GB 2763-2019暂未规定本文中的各农药有效成分在榛子上的MRL值,根据残留试验数据,按照《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应用指南》和《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推荐各有效成分农药最大残留量,结合各农药有效成分在我国登记情况、ADI、MRL情况以及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进行风险评估[5-6],推荐最大残留限量及风险评估数据(表5)。风险概率(RQ)均<100%,结果表明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表5 推荐最大残留限量及风险评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