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 达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地形多以山地、丘陵和山间平坝为主,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1]。贵州耕地面积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而且土地贫瘠,农产品种植不易,发展传统农业有一定的困难[2]。但贵州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因素,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造就了贵州生态食用菌的绝佳品质[3],适合将食用菌产业发展成其农业支柱产业。
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扶贫,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行动[4]。但在发展食用菌产业扶贫脱贫的同时,还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同时,多举措并举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局面[5]。对退耕还林(草)、停伐林木的要实行生态补偿,对减少木材原料使用的食用菌栽培户要给予一定的生态效益补偿、造林补贴等,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通过参与食用菌生态保护建设获得收入。
通过对贵州食用菌的生态补偿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建立评估模型系统,研究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
食用菌产业综合指数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主要由食用菌产业环境、食用菌经济和食用菌资源等方面的多个影响因子构成。所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来评价食用菌产业在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食用菌产业综合指数用R用函数f(x)来表示:
式中:A表示食用菌产业经济指标,如食用菌产业总产值、GDP,食用菌产业占GDP的比重、农业增加值、食用菌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食用菌环境治理投入等指标;B表示食用菌产业在环境方面的指标,如废水排放量、菌渣、菌棒等废弃物污染排放量、食用菌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等指标;C表示食用菌资源方面的指标,如森林资源消耗量、水资源消耗量、食用菌产值能耗等指标。
通常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会带来森林木材资源的消耗、水资源的消耗,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特别是工厂化食用菌栽培,给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可能还会有大气污染、废弃的菌包菌渣污染、噪声等多种生态环境破坏,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补偿金额和补偿机制。食用菌产业综合指数R主要是从食用菌产业的经济评价指标、环境评价指标和资源评价指标3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食用菌产业综合指数还没有统一评价方法。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有投入产出法、模型优化利用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等。由于食用菌产业综合指数涉及的指标众多,具有多指标模型的特征。将这些指标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处理,更有利于开展指数评价。因此,根据食用菌生态补偿评估模型的需要,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具体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灰色模型、模糊评价等几种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将多指标合成一个综合指标来进行评价,计算过程也相对简单。具体采用其中的线性加权评价法进行建模,对上述食用菌产业综合指数进行评价,构建评价体系建立评估模型。用“综合评价”的分数来定性地表示食用菌生态补偿效果的好坏。基本上可以反映食用菌产业扶贫生态补偿在贵州真实情况,直观反映出贵州食用菌产业生态补偿的效果。
食用菌产业对环境主要有废菌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废弃的菌渣栽培料和带有杂菌的废水等污染,这其中以菌渣排放量最大,对环境的污染也最大。因此,定义污染系数K计算公式为:
式中:K为污染系数(K<1),表示食用菌生产者(食用菌栽培基地、食用菌工厂等)排放的菌渣占整个食用菌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Pi为第i个食用菌生产者菌渣污染物占食用菌行业污染物总量的比例;Pn为食用菌生产者产生的污染总量在n个行业污染物中的比例。
污染系数K的大小表示了食用菌菌渣排放量对整个食用菌业污染物放排放量的贡献率,污染系数K值越大,说明该食用菌生产者对环境影响越大。
第i个食用菌生产者菌渣污染物占食用菌行业污染物总量的比例Pi计算公式为:
食用菌生产者产生的污染总量在n个行业污染物中的比例Pn计算公式为:
式中:Cj为第i个食用菌生产者排放的第j种菌渣排放量(t);Co为Cj对应的国家标准排放限值(t);Qi为第i个食用菌生产者菌渣排放量(t)。
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中的条款[7],菌渣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氨氮等五种污染物。但食用菌的生产方式多种多样,其生产工艺过程也千差万别,期间产生的污染物种类也各不相同,具体的污染物种类可以根据实际的栽培技术特点来确定环境污染指标。
食用菌经济评价指标是指食用菌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所带来的损失,即用货币补偿的方式来进行生态补偿的总金额。主要包括因食用菌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还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间接损失,核算公式为:
式中:E为食用菌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万元);Xi为第i个食用菌生产者平均产生的污染物数量(t);Yi为第i个食用菌生产者污染物处理成本(元/t)。
不同食用菌生产者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可通过判断系数K计算公式为:
式中:Ei为第i个食用菌生产者污染物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万元)。
将环境与经济指标的整合,食用菌产业综合指数R计算公式为:
式中:Vi为第i个行业的农业增加值(万元)。
评估农业行业中食用菌产业综合指数R的综合效益,R值越大,说明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效果来看,食用菌行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越严重。应当适当调整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减少食用菌行业对森林资源、水资源等环境资源使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业生产中适当减少食用菌产业的占比或数量。核算结果中以R=1.0为临界点,R<1.0表明食用菌行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加大发展力度;R>1.0则要限制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贵州食用菌综合评估模型建立过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对贵州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从资源角度实地考查食用菌产业发展对当地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占用情况;人工栽培和仿野生栽培食用菌的数量、比例;贵州食用菌产业中草腐、木腐菌人工栽培的配比等。从环境保护角度重点调查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污染排放数量等,特别是发展食用菌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经济角度考查食用菌循环经济的比重、食用菌栽培的经济效益、因食用菌栽培得到的扶贫资金数量,还有因生态保护所给予的森林恢复补偿标准、退耕还林补偿标准、食用菌用林的造林补贴等。生态补偿核算体系分2步构建。
1)应用系统综合分析法建立食用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了食用菌产业的经济评价指标、环境评价指标和资源评价指标等3个方面。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将食用菌产业的环境、经济和资源融合为1个系统,采用均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综合分析这3种方法进行分析。
2)选择生态补偿核算办法,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核算。对食用菌污染系数K值进行核算,得到环境评价指标的核算结果;再对食用菌经济评价指标E值进行核算,得到食用菌造成的污染经济损失;最后对环境和经济2个系统整合成1个系统,对食用菌产业综合指数R进行核算。以此为基础,对食用菌污染价值损失采用价值量核算法进行核算,该方法对食用菌生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各种污染进行核算,用经济价值来衡量损失的大小。本文采用《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中的价值量核算理论,建立核算方法。
对已经核算出的贵州食用菌综合评价指数,再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2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 从理论的角度,反复研究核算方法的合理性,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如对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分析就是分析食用菌生态补偿的对象、补偿的标准和补偿的基本要素等进行分析,确定出能代表食用菌生态补偿特点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这一过程可以采用文献调研访谈、电话访谈、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
2)从实践的角度,不断对生态补偿核算体系进行实地考查验证,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在实践研究中,需要考虑食用菌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如对环境污染的指标应尽量使用国家环保局已经有的测量指标、贵州环保局能够得到的污染物统计数据等;在评估算法上也要考虑多采用成熟的算法和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核算方法。最终形成贵州食用菌生态补偿方案,供政府等决策部门参考。
研究了贵州食用菌扶贫的生态补偿问题,以食用菌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共举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食用菌产业综合指数进行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食用菌生态补偿的评估模型,系统研究了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该模型能够为贵州政府制定食用菌产业的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促进食用菌产业走循环经济、资源节约、高效发展、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后期的研究将对部分核算指标分配和数据估算进行研究,以提高评估模型核算指标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