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的人辛辛苦苦努力很久,都希望减掉肥肉,降低体脂。但是,减肥的效果差异很大:有时候体重减了,穿衣的感觉却差异不太大;也有时穿衣服感觉瘦了,体重却没有下降,甚至增加了;有时候腰围瘦了,臀部和腿部却纹丝不动;也有时候腿变细了,腰背部的脂肪却依然故我……到底哪种变化才是真的减掉肥肉、促进健康呢?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体重减了,体脂率却没有明显下降,甚至降低代谢,伤害健康。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真的减脂了呢?不妨对照检查一下。
腰围减小,说明你的体脂率大幅度下降,内脏脂肪大幅度减少。体重没有变化,说明在减脂的同时,身体的有用成分增加,肌肉变得充实,抵消了减脂带来的体重下降。同时,这也说明你暂时没有出现营养不良问题,肌肉没有流失,反而有所增加。刚开始运动一两个月到两三个月的时候,很多人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好事,说明身体的代谢能力正在提升。由于梨形遗传身材的女性下半身肌肉充实,也容易积累皮下脂肪,因此减掉臀部和大腿的围度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下半身的脂肪无害健康,所以无须担心。不过,很多人因为体重不下降而焦虑万分,运动的努力往往半途而废,非常可惜。对于原本并不超重、肥胖,只是想得到更好身材的人来说,没有必要追求低体重。适度的运动可以带来光洁的皮肤,红润的气色,再增加一些塑身运动,练练肩部肌肉,减少臀部脂肪,就能得到窈窕曲线的好身材。如果你原本超重、肥胖,那么在这个阶段之后继续运动,加上稍微调整饮食,体重就会慢慢下降。
对于一个原本体重没有超重、肥胖的人来说,精力改善,腰围没有增加,腹部还变平了,那么体重增加并不是坏事。用俗话说,就是“气血足”,用科学语言来说,是代谢率上升了,这也是好事情。只有脂肪增加才叫作发胖,如果是肌肉、骨骼、血液等有用组织增重,不叫胖,而是健康增重。这里又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原来肌肉量实在太少,或者曾经有过节食减肥,曾经营养不良,饿着也瘦不下去,那么先要经过这个阶段,通过补充营养,同时适度运动,改善体力,把代谢率提上去,才能重新开始新的减肥。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体重上升,看起来却不显得发胖的中间过程。要耐心。等精神好了之后,再适度增加运动,或者略减一点脂肪和主食,就可以缓慢变得更苗条。
另一种情况是虽然运动了,但食量也上去了。假如原来确实有超重情况,那么这时应当反思自己是否吃得过多。只要去掉饮料、零食、酒类等,再略减一点炒菜油和主食,就可以看到体重下降。
这是非常好的变化,说明你从代谢疾病高危状态,变成了健康状态。同时,不存在营养不良问题。
民间俗话说,背薄一分,命长三分。其实不是说背上肌肉少好,而是说肩胛部位的皮褶厚度比较薄,这意味着体脂率低,内脏脂肪少,代谢功能好。如果你穿胸罩的时候能勒出来很深的沟,说明你的体脂率高,内脏脂肪多,这不是好事。通过运动,即便体重不下降,也消耗了内脏脂肪,减少了躯干部位的皮下脂肪,生理年龄变得年轻。
另一方面,腿粗臀圆,说明肌肉充实,营养状态好,三高风险小。早有研究证实,大腿的皮下脂肪无害健康。近期还有研究发现,大腿太细容易患上高血压。臀部变得饱满,臀肌发达,也是全身肌肉充实和营养状况良好的一个指征。
这是代谢变差的一种表现。体重的下降,可能是来自肌肉和水分的流失,也可能是因为脂肪的减少。减脂肪难而慢,减肌肉易而快。腿是人体肌肉的重要储备库。同样体重,腿细的人慢性疾病风险高,血压和血糖更容易超标。近期研究还发现,上臂脂肪多与糖尿病风险相关。腰腹部脂肪没有减少,而四肢变得细而松软,这是肌肉流失和内脏脂肪率上升的表现,也是糖尿病高发体型,与健康活力背道而驰。需要反思一下减重的方法了。这种结果不会让人真正的变美,而是自伤。
平日总觉得很累,容易困倦。虽然运动减肥有益健康,但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营养一定要跟上。平日运动基础很差的人,突然进行大运动量或者高强度运动,容易出现运动伤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出现酱油色尿和肾脏损伤。也有多项研究发现,长期过度运动而营养不合理,反而会增加营养不良,甚至促进动脉硬化,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运动之后肌肉有点酸胀没关系,但不能到严重疼痛甚至麻木的程度。要以自己运动之后不觉得困倦,第二天神清气爽、精神很好为准。如果变得特别容易疲劳,那就是运动过量或者吃得太少营养没有跟上。每天疲劳不堪的状态,是不会让人成功减肥的。因为这时身体会自我保护性地让你日常减少活动欲望。虽然有了专门锻炼,但不锻炼的那些生活时间当中,实际能量消耗反而变小,抵消了你运动的成果。这时的解决方案是略降低运动量,多吃一些食物。不仅蛋白质要够量,特别是主食要增加一些,会让你明显感觉到体力改善。这是因为疲倦时通常意味着身体能量不足,肝脏负担加重,维生素B1供应不够。谷类食物可以同时解决及时提供能量、不加重肝脏负担、增加维生素 B1的任务。
看一看,您是哪一种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