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教”改革面临的问题与路径

2021-01-18 10:41龚玮
职业时空 2021年6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摘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推行“三教”改革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向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通过对教师、教材、教法的内涵认知,分析高职院校在“三教”改革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背景

2019年4月,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谢俐副司长撰文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这是职业教育领域首次出现“三教”改革的理念。《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的文件颁布,是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职教20条,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其目的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驱动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1]。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必须从解决“双师型”数量、重启新一轮的教材建设、扭转教法“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状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新时代教育发展。[2]

二、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意义

(一)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建设的一项基本而长期的任务。在“三教”改革体制中,教师素质是核心动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我国师资队伍建设还没有完全适应。新时期,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其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创新的教师队伍,迫切需要加强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优化教学团队的规模和结构,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只有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担负起国家振兴任务的新一代接班人。

(二)推进教材革新

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教育领域国家意志的直接体现,与教育意识的形式导向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关。[3]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应打破学科体系和知识水平的約束,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突出应用和实用性。要将专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工作规范联系起来,体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关注新内容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从最初的多媒体课件和数字资源库的应用,现已经发展成为基于“互联网+”的数字课程。它促进了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引发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转变教学方法

教法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高职教育过程以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来开展,教学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是实现传达新知识、新思想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创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因此,教法改革是关键。 运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新常态,通过创新性的转变,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

三、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高职院校“三教”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改革面临的问题

1.教师总量不足,团队力量薄弱。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扩招政策的贯彻实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规模需进一步扩大。《2018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指出,“部分院校专任教师总量不足,约885 所院校生师比超过18∶1,专任教师数量不足70人的院校有30多所,专任教师不足2人的专业点有1500余个。”[5]通过评估数据的呈现,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规模还不能满足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另外,就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而言,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大部分专业教师通常缺乏行业和公司前线工作经验,缺少系统化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2.双师型教师缺乏,专业领军人物匮乏。2019年10月17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会上提出:“截止到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从需求方来看,“双师型”总量现在有45.56万人,其中中职部分中有26.4万人,占中职专任教师是31.5%;高职中有19.1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6]从统计数据来看,“双师型”教师数量逐渐增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是,针对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的认定标准而言,即“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具备相当的经济素养;具备相当的社会化沟通交往、组织协调能力”,按此标准,其真正具有“双师型”素质水平的教师是否能达到统计的数据比例值得进一步调查。同时,当前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尚不完善,缺乏具有“带头”作用的专业人士,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创新的改革,导致部分专业建设成效较差,不具备鲜明的特色。

3.教师培养制度不完善,成长效益偏低。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发展促使教师培养制度不断成熟,但在教师培养模式的革新上还存在某些问题。教师培训的途径、方式日趋多元,对于教师培训制度的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一是教师培训方面,由于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资历、不同的背景,院校未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对于职前、职中、职后的一体化培训体系尚未建立,教师发展的方向不明确。二是教师赴企业轮训锻炼的机会欠缺,由于教学任务的制约,导致部分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去企业实践。因此,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缺乏体系化成长路径,造成教师专业发展成效缓慢。

(二)教材改革面临的问题

1.职业教育教材呈现形态较为单一。“教材形态”是指教材承载教学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媒介的表示形式,可以反映教材建造者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价值观,是决定教材质量的关键。目前,职业院校教材的外在形态还是单一的纸质教材,改革教材形式的最根本因素是满足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是让学生在心理和认知上能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与内容;二是让学生掌握实际职位所需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三是让学生了解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内涵;四是让学生掌握自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不断革新,职业教育应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飞速发展。高职大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领域涉及的学习需求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需要研究如何编写、遴选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相匹配的教材。针对目前亟待解决与研究的这一问题,“职教20条”提出了新的形态教材概念,即“活页式、手册式”教材的建立。这两种形式的教材打破了长期以来教材的固有形式,对职业院校教材组织方式的转变,逻辑结构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扩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亟待深化加强。就现阶段而言,职业教育教材的研究历程还不够,针对新发展趋势下高职教育特点,对于教材的研究应根据职业教育专业学科体系的教材目标、内容、教学要素及信息技术等方面来研究建立教材,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设计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材的建立应符合专业发展趋势,教材的开发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制定编写目标。目前,职业教育教材与专业学科未形成系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高职院校涉及的课程较多,所有不同类型学科教材研究的深浅不一,专业课程的教材研究开发比较多,公共课、德育课、劳动教育课程教材研究相对匮乏。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教材在信息化技术方面应用还不强,信息技术是与教材深度融合并符合教材现代化的要求,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和可视化,并充分调动了教材使用者的情感和兴趣。

3.职业教育教材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自1993年提出的教材“两级规划”体制发展到如今的“多级管理”的高职院校教材管理体制,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也是保障教材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家虽然建立了分工明确的教材管理机构体系,但每个省份在教材管理机构建设略有差距,缺乏专职教材管理人员,教材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教材市场混乱。一是缺乏对教材编写质量的把控;二是缺乏教材评价与审查的标准;三是缺乏教材编写的激励机制,很难出版高水平的教材,难以保证教材出版的质量。

(三) 教法改革面临的问题

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需要革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做到理实融通、知行合一。在科技服务生产的时代,改革教学方法是重点。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的方式,教师除了灌输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通过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运用到实际的操作课程中。课程的教学应着力于研究专业发展的趋势,将新技术、新工艺带入课堂教学中,否则会导致学生所学专业技术与就业市场需求脱钩,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竞争力。

2.转变课堂教学中“教书匠”的角色。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仍采取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缺少师生互动,职业教育需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学生的主导位置。美国教育心理家奥苏泊尔曾提出,影响学生主动学习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心向”,另一个是材料意义。所谓的心向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这一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所谓材料意义,是指老师给出的学习任务、材料、载体是否对学生具有渗透意义,这种渗透意义在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心灵等产生影响。这两个方面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如果忽视学者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无视学者的兴趣和需求,从外部的角度盲目灌输指导,那么就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7]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与引导,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我建构认知结构。

3.信息化技术的教学理念融入深度不够。2012-2018年,教育部三次印发关于教学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文件,目的是强调教育信息化的的重要性,也是作为推动教学教育改革的动力。高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其能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当前,随着新兴的智慧教学模式的变革,例如:慕课、职教云等网络平台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对于课程的资源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虽然大部分的职业院校已经开始了信息化教学改革,但是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不够深度,有些教师认为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是进行了信息化的教学改革,对于信息化模式的理解较为肤浅。[8]

四、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

(一)教师改革: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1.与时俱进,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及发展标准。“职教20条”已明确了职业教师引进的标准,招聘条件由应届毕业生的条件变革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高技能高职以上学历的用人标准,为“雙师型”教师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实行职教“破五唯”。职业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素质、理实结合的教学能力、新技术掌握的能力。职业院校要顺应用人需求的发展趋势,在完善用人机制的同时,定位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成长方向,建立“双师型”教师的任用管理制度,分专业、按年龄结构来界定发展标准,并针对教师的专业制定精准、科学的定位,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发展目标应准确把握与界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可行的能力发展规划,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是跨入“双师”队伍的第一步,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职业院校应重视对接产业,通过出台相关的培训制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共同搭建教师实践基地,扩大教师学习新技术的实践平台,“双师型”教师只有深入到企业锻炼,才能准确了解前沿技术,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以提高专业技能为目的,将企业实践的过程规范化,并将其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在校企合作畅通的前提下,学校和企业应从教学实践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真诚合作,开发系统的课程培训体系,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不同的培训,从而形成专业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3.大力引进,扩大教师队伍及优化师资结构。大力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为教师队伍增加后备力量。针对当下产业发展的趋势,引进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可提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企业人才的加入是建立高水平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基础。高职院校按照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需求,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办法,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准确定位企业高技能人才在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以绩效考核的方式吸引行业专家到高职院校兼职从教,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畅通高技能人才的双向流动。

4.立足发展,构建职业院校教师经费投入制度。经费投入是高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物质保障,高职院校可构建多远的经费保障制度,确保专款专用。首先,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和企业共同建立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开展面向社会的教师培训适当筹措经费,从而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增强服务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9]

(二)教材改革:立足学术前沿,严格把关高职教材

1.引入新型活页式教材,优化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改革。教材改革的关键,必须发挥教材体系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新型活页式教材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其优势在于:一是活页式教材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模块化的学习任务,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开展有目的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活页式教材具备结构化、形式化、模块化、灵活性、重组性等特点,适合职业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活页式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发挥了过程性、专业性、综合性的特质。活页式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材”的属性,突出了学生学习为主的功能,构建了理实结合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实用的,并能引领创新作用的立体化、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脱离抽象的书本,使学生从实践构建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体系,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确保教材内容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高职教材的开发与编制应适应企业用人需求,突出理实结合。在教材编制过程中邀请行业专家与教师共同研究教材,通过整合行业技术标准和尖端技术,将最新的行业信息融入到教材中,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高职教材应具有实用性,课程教学内容应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及案例等,才能编写出适应于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并通过修订教材的形式,实现教材内容的实时更新。

3.规范教材编写标准,严格教材审查选用监管。教材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要提高教材质量必须严格把控教材选用标准与编写机制。院校须组织建立编写与选用教材的指导委员会,以各专业的人培方案为标准,遴选出适合专业发展的教材,并聘请教材委员会专家组织开展有效的评估与审定,确保高质量的优秀教材进入校园。教材委员会要及时收集优秀、精品教材以共教师参考,保证教材的选用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动态与产业结构的布局,彰显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4.强化教材工作评价激励,改革教材工作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加大对高职教材建设激励的力度。把高职教材建设作为全校专业建设、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纳入学校教师评价体系和荣誉奖励体系。激发教师对高职教材的重视程度,鞭策教师积极开发与研究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材,通过奖励制度提高教师编出好教材的热情度,鼓励支持高水平专家、学者编写出既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又能体现个人学术专长的高水平教材。

(三)教法改革:创新课堂革命,推进教法改革

1.开启课堂教学新模式,打造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创新职业院校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职业教育必须以“实用性、创造性”为原则,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推进“课堂革命”,实现教法改革。职业教育教学课堂需要让学生在实践情景中构建职业知识,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的机会,在模拟的职业场景中把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创新的教育体系,开发新的学习板块,建立实时更新的教学案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2.建设智慧学习环境,实现教法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中运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探索引入云计算、大数据、VR等技术,增进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广网络平台课程的学习及应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VR全场景立体式交互技术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智慧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出智慧课堂教学的作用,推进教法改革。

结   语

高职院校开展“三教”改革是对人才培养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推进,也是探索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和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举措。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开发高标准的教材和构建创新的教法是职业院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措施。“三教”改革以人才培养为目的,赋予了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整个职教体系的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4-01)[2021-05-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2]  教育部.关于印发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EB/OL].(2019-05-05)[2021-05-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0/23/content_5444008.htm

[3]  韦晓阳.深化“三教”改革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84-87.

[4]  教育部.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布会[EB/OL].(2021-03-31).[2021-05-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25/sl/202104/t20210401_523824.html

[5]  教育部.2018年全國职业院校评估报告发布[EB/OL].(2019-11-27)[2021-05-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11/t20191127_409905.html

[6]  中国网.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EB/OL].(2019-10-18).[2021-05-18].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1475/mtbd/201910/t20191022_404718.html

[7]  中国教育新闻网.“三教”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EB/OL].(2020-06-16)[2021-05-01].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6/t20200616_337033.html

[8]  周金容.智慧教育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03):63-69.

[9]  崔宇馨,石伟平.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逻辑、困境与路径[J].职教论坛,2020,36(10):90-95.

收稿日期:2021-09-21

作者简介:龚玮(1983- ),女,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学质量管理。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