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民族工作中的四对关系

2021-01-17 23:15冯辰皓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宁波共同体

冯辰皓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四个“正确把握”既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十分迫切的现实工作问题。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这四组基本关系,对于全面理解本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宁波新时代民族工作至关重要。

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共同性和差异性并存于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既要正确看待共同性、增进共同性,又要在不过分强化差异性的基础上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要根据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显著特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作为一个典型少数民族输入型散杂居城市,宁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达57.2万。去年10月,全国首个城市民族工作省级地方标准《城市民族工作服务指南》批准发布,该标准由宁波市北仑区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北仑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承担实施,对推进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服务与管理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下一步,宁波应以增进共同性为导向,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社会化;以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为保障,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少数民族群众“扩中提低”改革,推动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规范监督为手段,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统一,构建并完善防控民族工作领域风险隐患闭环机制和预警监测体系,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以整体智治为目标,构建民族工作领域数字化改革整体框架,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数字化。

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各民族意识要自觉维护并服从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更不能对立看待。把握好两者的关系,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开展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宁波作为国家民委首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通过机构建设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方法改进创新和标准化服务创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下一步,宁波应全面推行社区民族工作标准化建设,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深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的基础条件,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体系建设,以精细化精准化的管理服务破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难、扎根难等问题,创新探索“三次分配”机制,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

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不能简单地把传统文化或者儒家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也不能将具有共通性的各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把握好两者的关系,要认识到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是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源。宁波已经连续13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通过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从艺术的共享实现情感的共通。

下一步,宁波应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为载体,引导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互嵌共融,推动各民族共创共享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以开展特色鲜明、形式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为依托,使各民族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推动民族文化与宁波人文精神深度融合。以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基地为契机,强化中华文化、红色文化、统战文化的传承保護,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汇聚奋斗合力。

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改革发展不仅需要物质的积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增强,这与我们推动共同富裕要做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是异曲同工的。把握好两者的关系,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见人见物,既要注重物质生活的改善,也要注意思想领域的建设。当前,宁波市对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制定了2021—2025年的行动计划。

下一步,宁波应发挥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大力培养民族致富带头人,创建民族致富新基地,助推宁波市各族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通过搭建民族才艺、服饰和民俗文化的展示平台,使各民族同胞增进“五个认同”,凝聚起人心归聚的精神力量。发挥民族地区生态优势,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搭建好民族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平台,为民族县乡的共同富裕做好基础建设,帮助对口支援地区探索走出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化的新路子,争取多出“宁波亮点”“宁波模式”,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单位:宁波市委党校)责任编辑:毛思洁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宁波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图读懂宁波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拖起明天的希望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