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引导,关注个体

2021-01-17 03:42宁毅红
红豆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有效实施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宁毅红

【摘要】因材施教是新时代教育开展的准则,也是需教师融入的理念。并且,因材施教教学的开展,能让学生的潜能得以突显,能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从而实现“质”的飞跃。小学的语文教师应重视因材施教的开展,并且重视德育的渗透,所设计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层次性,并长久坚持着,努力将学生之间的差异缩小,让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帮助学生收获更多语文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因材施教;有效实施

前言:“因材施教”是我国课程改革以来所重点遵循的教学原则,而“双减”政策的提出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高质量的学习。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出发,以多样化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欲望,减少教学的“量”,提升教学的“质”,并将“因材施教”与“双减”结合,使学生通过课堂获取良好发展。但是,实际教学情况与理想目标并不相符,到目前为止,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多数教师依旧以传统的方式作为主要手段,在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差异的状态下,直接对班级整体学生进行知识授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无法获得有效的知识,同时也限制了语文课程发展的步伐。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尝试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将此种教育理念注入到课堂中。

一、制定层次性目标,收获更多知识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学习任务的布置,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层次划分角度出发,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朝着制定的目标去奋斗、努力。小学的语文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语言训练,而不同的课程要求、侧重点都不同。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立足于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发展目标,如此制定的目标才更合理更科学,体现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例如:在授课《猫》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制定如下目标:(1)分析文章第2自然段的内涵,了解整体文章的写作手法。(2)通过文章分析,准确回答课后练习题。(3)以语言叙述的方式,描述文章开头、中间描写、文章结尾,并整理文章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这些目标中的(1)、(2)都属于基础性学习目标,对于班级整体学生来讲,难度不大。而(3)目标对于班级中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讲比较容易。这些目标是教师在考虑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所制定,体现出了目标的层次性。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鼓励学生勇敢探究、努力拼搏,让学生意识到,当完成初级目标后,应朝着高级目标去努力,使班级中的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收获更多语文知识。

二、布置层次性预习,感悟课文含义

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要认清学生的不同能力,认可一些能独立学习的学生。同时,也要了解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以启发、点拨去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在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有的学生需要教师细致的讲解,才能理解知识内容,有的学生需要教师举例讲解,才能明白知识含义,有的学生只需要听就能理解。所以,为让学生真正理解、感悟课文含义,汲取新的语文知识,教师就可以布置具有层次性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不再讨厭语文课程。

例如,在授课《给予是快乐的》的过程中,教师先通过简单的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如:“初步阅读文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重述文章内容。”根据答案针对性的划分学生层次。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布置具有层次性的课前预习任务。针对优等生,可以布置以下预习任务:(1)通过文章的阅读和分析,总结文章中的精神、道理;(2)说一说自己阅读文章的感受,并联系文章中的句子,体会文章人物的心理变化。针对中等生,可以布置以下任务:(1)正确、顺畅、融入感情的朗读课文内容;(2)背诵、摘抄文章中你喜欢的句子、词语。针对差等生,可以布置以下任务:(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子,通过不同颜色进行标注。随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形式的讲解,落实“因材施教”,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课文的含义,学会课文中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进行层次性授课,提升教学成效

信息化理论表明,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吸收百分之二十的课堂知识,如果教师没有层次性讲解知识,课堂的提问将会成为教师与优等生之间的交流,使班级中的差等生、中等生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使学生变得懒于思考和探究。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兴趣的积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授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期间,教师就可以提出层次性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要求。如:(1)正确读出文章中的生字、生词;(2)顺畅的读出文章。针对第一个要求,教师可以尝试着提问班级中的中等生、差等生,因为这个要求是基础性的,难度比较小,如果班级中的中等生、差生等能正确回答,意味着班级中学习都能答对。针对第二个要求,教师就可以提问班级中的优等生,这样能让优等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动差等生、中等生,使学生的缺陷得到完善,让不用层次学生得到提升。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去探究课文内容,相互帮助、相互补充,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由性、开放性,从而提升教学成效。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路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此作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以不同的手段进行教学,针对性地对学生布置具有层次性的学习目标、任务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相同环境中获取一定的进步,让因材施教的理念得以有效落实,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地。

参考文献:

[1]薛巧巧.教育人工智能对“因材施教”理想的实现与超越[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05):110-118+143.

[2]帅芳付丽.基于因材施教思想的教与学的实践探索——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与美育的渗透[J].新课程,2021,(33):60-61.

[3]郑丽霞.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20):117-118.

猜你喜欢
有效实施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简论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