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探析

2021-01-17 23:16涂丽平
红豆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红色文化

【摘要】“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涵。它有着极其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地域亲和性、生动直观性、实践性使其具有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纲要”课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其中的具体路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穿插大陈岛的历史故事;结合“纲要”课堂教学开展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专题教学与研究;因地制宜开展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

【关键词】大陈岛垦荒精神;红色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伴随着红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文化资源被学术界、文化界、旅游界广泛研究和深入发掘。部分学者深入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但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针对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仍不够深入。作为一门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纲要”课通过近现代国史国情的讲授,使大学生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纲要”的教学目的要求授课老师立足于地方文化史和地方红色文化史的丰富资源来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路径,从而切实提高“纲要”课的教学质量。而发端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镇的垦荒精神是台州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地方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涵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当年,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理想,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大陈岛垦荒队员在艰苦的环境中白手起家、不辞艰辛地开拓创业。艰苦创业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奋发图强是指通过自强不息来谋求强盛。艰苦创业和奋发图强是垦荒精神的关键性精神条件。无私奉献是指不计较自我得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人生境界。无私奉献是垦荒精神的灵魂。当年,大陈岛垦荒队员们汲取农业、畜牧业、海洋渔业知识,结合大陈岛的具体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大陈岛的特色产业。“为了克服困难,垦荒队员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当地丰富的丘陵山地资源,开山取石,为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同时,垦荒队员们依托大陈岛丰富的天然港湾资源,在沿岸开辟了众多的造船厂、渔港等,为造船业、渔业提供了场地支持,也加强了大陈岛与内陆的联系。不停留于现状,而是坚持开拓创新,为大陈岛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智力与思想基础。”[1]因此,开拓创新是以智力为基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是垦荒精神的思想与能力基础。

笔者认为,“纲要”课的教材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系统性。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带有理论课的枯燥性和细节不足等特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历史进程、历史事件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根植于当时的历史文化环境,我们都能从这些环境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中看到他们的印痕与影像,彰显出那段历史的最佳阐释。”[2]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红色资源生动地再现了台州乃至浙江省在近现代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台州人民的奋斗历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强大生命力,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三个选择”、“四个自信”的认识和认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地域亲和性、生动直观性、亲证性等特点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增强“纲要”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它对“纲要”课实现历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纲要”课的具体路径

“纲要”课老师可以把大陈岛垦荒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其具体路径包括: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穿插大陈岛的历史故事。“作为‘纲要’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把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紧张的历史冲突来把握宏观的历史规律。”[3]比如,“纲要”课老师可以深入挖掘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大陈岛历史素材,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原则,从中提炼出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红色故事。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这些故事中思考大陈岛的历史所折射出的社会规律和历史发展脉络,从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为切实可感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智慧。故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点状穿插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感染力,让学生因为爱听故事和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而热爱“纲要”课的课堂学习。

其次,在“綱要”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专题教学与研究。“浙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用足、用活浙江红色文化资源,首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通过专题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形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课堂知识的传授当中。”[4]教师需要基于“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来整合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文化资源,探索红色文化专题研究型教学模式。比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等章节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增设大陈岛的抗战、解放和大陈岛垦荒的专题教学。教师利用精心挑选的史料、影像材料真实地再现大陈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真实情形,引导学生自己对这些专题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专题研究实践教学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邀请台州市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联合完成专题研究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工作,从而强化专题理论教学的创新能力,优化“纲要”课教学的师资队伍。专题研究型教学既可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术研究能力,又可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形成事实与价值判断的能力。

再次,结合“纲要”课堂教学开展大陈岛垦荒精神的课外实践教学。台州市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资源:黄岩区浙东南部队会师纪念馆、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临海市恩泽医局纪念馆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实践资源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比如,设计基于纪念馆、遗址、遗物、遗迹参观和学习的体验教学环节:教师在参观前的资料收集、参观过程中的问题启发和实地交流、参观后的座谈与讨论组织等方面要做到全程参与引导。再如,设计基于问题设计和实地调查的问题分析和研究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安排成立调研小组,比如把历史、民族、社会学等专业的学生按照他们的意愿和特长选定为组长,由他们负责组员的组织、调查主题的确定和调查过程的领导,教师在他们出现问题和需要帮助时积极介入和协调,从而提高实地调查的质量和水平。教师指导小组在前两个环节的成果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组织讨论活动与交流会。在充分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完成红色经验的重组和红色文化认知的深化和创新。课外实践教学能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体验和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提升“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最后,以大陈岛垦荒精神为切入点在网络载体中拓展“纲要”课的网络教学。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的日益发展,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依托现代数字化媒介所具有的趣味性、交互性、动态化等优势,形成了学习和传播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历史知识与文化的浓厚氛围。纲要课的网络教学一方面可以利用已有的相关网络资源,如“醉美大陈”、“浙江党史网”等网站、公众号资源,使之用于网络智慧课堂的建设。“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上应用的互动式网络智慧课堂,主要是利用基于手机 APP 的网络“班课”系统,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氛围上的激活、情绪上的调动与秩序上的规范,同时借网络平台对课程红色文化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立体呈现。”[5]教师需要对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网络上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观点保持高度警惕,利用知乎、智慧课堂、网络论坛等网络平台回应学生对此的疑问,推广台州红色文化介绍与研究等专栏文章。进一步地,教师可以建立微信或QQ学习群,邀请学生参与互动和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加深他们对地方红色文化和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另一方面,地方院校可以联合相关政府部门、文化教育机构建立地方红色文化网络资源库。资源库包含旧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台州红色文化、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历史资料和资源。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相关红色文化可以设计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内容和相关研究资源。详尽的资源库能够使学生立足于台州市红色文化史的基本线索,在台州市红色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脉络关系中重新审视、深入思考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历史根源、发展规律和重要意义。以大陈岛垦荒精神为切入点建设“纲要”课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形成地方高校“纲要”课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育人、社会资源育人上的合力,从而使“纲要”课教学实现立体化、全程化,切实提高“纲要”课教学的特色、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极高,将其融入“纲要”课程教学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在“纲要”课教学中通过多种媒介和路径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转化为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对“纲要”课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水平。它对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其昂、张建晓.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价值蕴涵及其传承[J].台州学院学报,2019(2):40-44.

[2]尹君.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11(4):173-177.

[3]杨红运.故事化教学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9(9):43-47.

[4]高伟.浙江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河南教育,2018(8):94-97.

[5]劉宗灵,郑祥文.“互联网+”视域下情景式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41-146.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1GXSZ073YBM]。

作者简介:涂丽平(1978-),女,湖北应城人,台州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人物说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