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工具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加速了数据新闻的发展与普及,在技术因素的影响下,数据新闻“工具化”衍变趋向越来越明显。数据新闻的优势在于,新闻生产是建立在海量数据基础上的,新闻呈现方式更为多样,因而更容易吸引受众。数据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其劣势在于虽然数据信息更多,但价值判断更少。为促进数据新闻的健康持续发展,新闻人在追求多感官体验、深度可视化、数字智能化的同时,也应回归新闻原本的价值逻辑和追求,赋予数据新闻一定的“温度”。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应用;数据新闻;工具化;价值逻辑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是指通过对新闻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过滤,创造出来的更为精准、直观的新闻报道,数据新闻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准确性。未来,随着公众信息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大数据将在新闻报道中得到更为廣泛的应用,不可避免地面临数据新闻“工具化”衍变问题。
一、大数据工具在新闻领域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工具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多个领域的变革,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实现了新闻报道的可视化和叙事化。大数据工具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以技术优势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有助于提升新闻传播效果。
(一)大数据工具与新闻传播
大数据工具是指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应用等多种功能的工具,并在系统软件中实施的数据管理、数据模型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1]。当前,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注重对数据的保存、整理和开发,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形态,以数据作为基础,成为人们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大数据来源于真实生活状态的记录,这些数据包含表达行为、行动轨迹、搜索行为等方面,必须通过充足的数据积累,才能分析出精准的结果,为决策提供参考。随着大数据技术逐渐成熟,数据可以实现同步记录、储存与传输,在数据获取上需要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较少。
传统新闻报道主要依靠记者采访获得,相关数据存在不确定性。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新闻报道能够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对问题进行结构性分析,或对社会发展动态进行趋势预测。从大数据工具与新闻传播的关系上来看,一方面,数据新闻本身就是新闻形态的一种创新,数据新闻实现了信息的可视化。另一方面,数据新闻在内容上实现了创新,通过对碎片化数据信息的整合,减少了数据来源的不确定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精准度。
(二)数据新闻的形成与发展
大数据在与各行各业融合过程中催生了新业态,传统新闻媒体也在大数据的影响下转型升级。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形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助可视化工具,将新闻内容更直观地呈现给受众。早在2011年,我国部分地区的新闻报道就已初步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开始组建专业的团队进行数据新闻的探索研究,并开设了专门栏目加速数据新闻的发展。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更为复杂,需要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将新闻背后的真实意图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受众[2]。数据采集是数据新闻产生的基础,其来源既包含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官方数据,也包含专业权威研究机构和相关人员发布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数据。在专业的大数据平台上,数据新闻报道运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将海量枯燥、冗余的数据信息以更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提升了数据新闻的专业性,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
二、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工具化”衍变的必然选择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为数据新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数据新闻逐渐向工具化和交互化方向发展。数据新闻不仅体现观点和信息传播的价值,更成为服务用户的重要工具,延展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投资价值。不可否认,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工具化”将成为新闻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符合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内在要求
建立在海量数据基础上的数据新闻更具真实性。数据新闻的出现是以大数据作为前提,各种海量的数据必须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提炼,对错误的数据进行修正,以获得准确的新闻报道信息。以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新闻报道为例,很多学者、流行病专家以及医卫官员都是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动态地图作为参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动态地图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很多国家疾控中心的官方数据[3]。再辅以参考地方媒体以及相关平台的数据统计,各地对相关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掌握得越全面,数据真实性越高,数据质量越高,为数据新闻提供更多维度,对新冠肺炎疫情预测和分析的结果也就越准确。用有质量的数据信息及时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数据进行公开,既有利于减少民众的恐慌和焦虑情绪,也增强了政府数据公开的权威性。
(二)符合新闻内容运营升级的必然要求
技术驱动下的数据新闻成为一种主流模式,数据新闻也催生了许多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当前很多媒体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通过数据的工具化应用实现了新闻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数据与技术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拓展了新闻产业链条,数据新闻内容运营升级不仅需要媒体机构的主动参与,还需要注重技术驱动与数据的工具化应用[4]。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要求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敏感意识和内容运营能力,主动适应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将数据信息进行取舍和整合,提升营销服务的精准度,实现对新闻内容运营的转型升级。
(三)符合受众使用与满足的现实要求
从传播学理论角度看,新闻内容契合受众的使用与满足需求,传播的内容才能转化为大众心理和行为上的收益。数据新闻的“工具化”衍变过程体现出用户在大数据时代获得的新体验过程。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数据新闻报道为例,公众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受众对政府真实信息披露的需求;二是受众对人员避险安全的需求;三是受众对疫情防控的参与需求。新闻媒体通过数据新闻报道对政府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为民众提供疫情的精准数据,政府则通过数据新闻报道让民众明确避险的安全措施,更好地了解疫情的发生情况,而民众落实安全措施的过程就是在参与疫情防控,这正是数据新闻在受众需求和现实发展中积极作用的直接体现。
三、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工具化”衍变的应然路径
大数据时代为数据新闻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数据新闻越来越受到民众的欢迎和重视,数据新闻工具化的价值也越来越凸显,数据新闻的“工具化”衍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面对数据新闻这一必然趋向的同时,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到数据新闻“工具化”衍变过程中应遵循的价值逻辑,探寻数据新闻“工具化”的应然路径,即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径,才能更好地平衡数据新闻与新闻伦理间的关系,真正发挥好大数据对新闻行业健康发展的实然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数据新闻观念
1.厘清数据新闻的价值逻辑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将数据使用放在了同信息传播同等重要的位置。就广大受众而言,他们不再满足数据新闻提供的数据信息,更希望参与到数据新闻生产与信息使用的过程中。数据新闻重构了新闻实践过程,重塑了新闻生产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原有的新闻价值和伦理规范,在一些重大社会性问题或涉及隱私问题的报道中,数据新闻过程数据背后所附加的价值条件,容易与社会正常伦理规范产生冲突。因此,在数据报道过程中必须厘清数据新闻的价值逻辑,在符合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范围内进行。
首先,认知逻辑层面存在对立性。新闻报道要有内容的因果逻辑关系,如果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没有体现,容易与受众的认知逻辑相悖,会让受众在新闻数据解读过程中产生因果逻辑偏差,滋长受众解读的随意性,就失去了新闻报道的意义。而大数据技术在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时,只强调伴随性指标的相关性,数据新闻在报道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不是以因果关系的认知逻辑作为基础的[4]。其次,大数据的内在逻辑与新闻表达的逻辑存在对立性。数据新闻以大数据作为基础,报道内容多以信息结构化的数据呈现,这种去故事化的报道与公众对故事化的诉求存在矛盾。再次,数据新闻对新闻报道者的职业道德理念提出新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数据资源获取更为便利,人们在社会交往、生活习惯层面的数据都可以成为数据新闻报道的对象,这些数据不仅保存在政府相关部门,甚至传统媒体或其他社会组织也可能掌握类似数据,如果在数据新闻报道过程中涉及了用户的隐私,媒体人员可能会受利益驱使而违反职业道德。
2.强化数据新闻的“服务”功能
数据新闻工具化只有做好人的服务,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数据新闻不应是陌生化的存在,数据也不应是冰冷的大数据工具,数据新闻在工具化的同时,要考虑受众需求,合理运用大数据工具,确保提炼出来的数据信息能够服务受众。
一方面,大数据工具的应用,让媒体人实现数据分析能力的新跨越。大数据时代,要求从业者结合用户需求生产个性化定制式的新闻内容,确保从选题到内容呈现都能体现出用户需求,并通过用户的反馈决定后续的跟踪报道。大数据工具的出现,从客观上推动了媒体人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相应也提升了整个新闻行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5]。
另一方面,大数据工具的应用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有效联动。目前,新闻行业呈现出跨界融合的趋势,无论是传统的媒介平台还是社会性话题内容的制造者,抑或是新闻媒体宣传机构,都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新闻内容、用户需求、粉丝效应进行分析。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结合数据反馈,为数据新闻内容生产提供依据,更好地服务广大受众,实现对数据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可借助大数据工具实现多个主体的有效联动和整合,让不同主体之间进行互动合作,为数据新闻行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二)加强对新闻数据的整合和利用
第一,有效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数据资源。传统新闻媒体在自身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数据新闻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源材料。此外,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各种领域的数据涵盖了消费领域、产业领域、区域领域、经济领域,运用大数据工具将这些数据抓取、数据标签化、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作为数据新闻加工的重要材料。
第二,明确大数据工具化未来发展方向。大数据工具化并不是对数据的简单占有,强调的是数据的工具属性,体现的是工具的实用性,结合数据新闻生产的实际需求,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利用大数据工具的便捷性、智能性,实现大数据工具在数据整合、数据分析、内容洞察、辅助决策等方面的价值。
(三)注重数据驱动型深度报道的开发
大数据工具的广泛应用影响了新闻生产的整个流程,大数据工具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会使新闻从业者产生依赖,丧失创造力和思维力,依靠数据制造出一些迎合受众需求,但内容低俗的数据新闻,是与数据新闻报道的初衷不相符的。因此,有必要注重数据驱动型深度报道的开发,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提升数据新闻的报道质量。
专业新闻报道与“公民新闻”并行。大数据工具的广泛应用,降低了新闻报道的门槛。在一些热门事件的报道中,主流媒体往往落后于社会化媒体,公众新闻俨然成为新闻报道的“急先锋”。但不能否认专业新闻报道的价值和作用,专业的新闻报道人士既掌握专门的新闻报道知识,通过数据的深入挖掘帮助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6]。从新闻传播实践形式看,未来专业的新闻报道与公众新闻报道将会出现“双管齐下”的局面。为保证公众新闻报道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对愿意从事新闻生产的普通公众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新闻生产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专业新闻报道则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工具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将预测性新闻报道作为重点,通过对大数据的有效整合,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发布具有高质量前瞻性的预测性新闻报道,引领社会思潮,充分体现数据新闻报道的优势。
总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工具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未来数据新闻报道在大数据工具使用和开发上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实现大数据工具与自身数据新闻报道需求相适应,生产出高质量的数据新闻,才能够更好地体现数据新闻报道的服务价值。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近现代美术展览发展史研究(1900—1949)”(20BF083);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新时代高校融媒体建设的对策研究”(2020SJB0578)]
参考文献:
[1]刘宁.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路径分析:评《数据新闻可视化》[J].中国教育学刊,2020(8):150.
[2]陈晨,张绍武,杨亮,等.面向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新闻媒体国际影响力分析[J].计算机应用,2020,40(2):524-529.
[3]王佳声,高翔,禹亚宁,等.融媒时代新闻报道新技术新形式新形态的应用:以大众日报客户端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20(6):35-37.
[4]朱施霖.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创新策略研究:评《新闻传播学概论》[J].新闻爱好者,2020(10):103-104.
[5]刘思扬.巩固内容创新优势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J].传媒,2020(2):15-16.
[6]王军峰.全媒体时代区块链革新新闻生产要素的路径与价值[J].中国编辑,2020(4):28-33.
(孙悦娟为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硕士,常州工学院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
编校:王 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