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组织与传播:老年数字鸿沟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

2021-01-17 04:05:37刘林军
新闻爱好者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信息传播传统媒体

刘林军

【摘要】传统媒体一般被认为是单向的宣传平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过往的单向宣传越来越不被受众所认同。利用新媒体更好地组织老年受众群体,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完善的服务,并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或可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发力点。河南卫视就此进行了多方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老年数字鸿沟;传统媒体;融合转型;数字生活;信息传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促使餐饮、购物、教育等各个领域加速向互联网进行转移。这一趋势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一些无法迅速融入数字生活的老年人,因为缺乏对网络科技的适应性,被迫与现代社会日渐脱节。新媒体的狂飙突进,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时,有意无意忽略了老年群体的使用和感受,导致了数字鸿沟的产生和扩大。

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帮助老年人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成为新媒体领域的重要课题。该课题的解决,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数字生活质量,是新媒体应当重视而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领域,或可成为新型主流媒体将自身传播力下沉至受众圈层的一大发力点。河南卫视依托节目、新媒体、老年社群等方式,致力于服务银发群体,缩小数字鸿沟,助力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融合转型。

一、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及与年轻群体的巨大差别

老年数字鸿沟,指老年人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由于对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与年轻群体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以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

数字鸿沟的深浅,与年龄、阶层、行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人、低收入人群应有的声音,被互联网浪潮淹没了。我国的研究资料表明,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成为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指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8亿,占总人口的13%,2050年将突破5亿人。[1]我国社会呈现出“边富边老”的现象:老年人有积蓄支撑日常生活,但面对健康码、手机预约、线上支付等新颖的数字技术,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相关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和荧屏。

有鉴于此,河南卫视依托大屏资源,从媒体宣传的角度,分析数字鸿沟背后的诸多因素,通过新媒体强化自身对受众的组织和传播能力,开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尝试。

二、老年数字鸿沟的成因与当前困境

(一)路径依赖:心理鸿沟难以跨越

老年人由于长期生活方式和对新生事物的不了解,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路径依赖,在信息接入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判断信息接入是否存在差距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老年人是否有渠道接触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但60岁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0.3%。[2]可见,我国还有上亿老人缺乏接触互联网的渠道。

老年人缺乏接触渠道,一方面是受外部环境制约、经济条件不充分等客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自身难以摆脱心理定式,缺乏使用互联网的需求、信心和动力。不少老人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学会使用智能设备,或是对学习智能设备的信心不足,导致自己形成路径依赖。随着原有路径的逐渐减少,老人的生活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工具缺陷:先天设计考虑不周

尽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有了智能手机,但真正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却并不多。这种现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老年人自身身体机能下降,难以理解、记忆手机上功能越来越繁杂的APP;二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无形中压缩了年轻人陪伴父母的时间,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设备遇到困难时难以得到孩子的帮助;三是当下的许多智能终端和APP操作复杂,未能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学习难度,直接降低了老年人的学习意愿。比如,自助取票机没有考虑到阳光照射的情况,导致年轻人都不容易看清,老年人识别起来就更加困难;有些设备的输入环节时间限制设定得过短,导致老年人无法按时输入指令。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后疫情时代的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50%的银发群体在网购遇到困难时选择了放弃,老年人的困难主要集中在操作问题上。

(三)服务不足: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老年人在使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时,还存在较大的信息素养问题。很多年轻人都吐槽过父母转发的公众号文章,各种震惊体充斥着家庭群。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谣言和假新闻泥沙俱下,进一步加大了老年人对网络的使用难度。

智能化时代到来后,不少社会服务机构取消了传统人工服务,甚至拒收现金。这一做法被新华网称为“时代的懒政”。当公共服务过于强调便利性,而忽略了服务群体的复杂需求时,数字时代将带给老人数字负担。老年人就像被堵在ETC通道的车辆,需要顶层设计为其留出人工通道,给予人性关怀。如何为老年人迅速装载“ETC设备”,解决老年人的信息生活痛点,就成了社会和广大媒体今后应该着手解决的事情。

三、弥合老年数字鸿沟,实现媒体融合转型

(一)大小屏联动破除路径依赖

为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新生事物,破除原有路径依赖,河南卫视通过老年人最常见的信息渠道——电视栏目+微信群,引导老年观众入群互动。在大小屏互动交流中,为老年观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接触新媒体、学用新媒体的途径。

2011年,河南卫视就推出了老年节目《金色梦舞台》,节目以“敬老爱老助老”为宗旨,通过晚会录制的方式,展示当代老人的时代风采。旗下《梨园春》《华豫之门》两大栏目,因其特殊的戏曲、收藏的文化属性,也拥有庞大的老年粉丝团。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人们减少了外出。这一时期,电视的开机率和关注度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老年人的电视收看时长明显增加。对此,河南卫视依托《梨园春》《金色梦舞台》等节目,研发出节目生产的新模式:电视大屏→微信群→电视大屏→朋友圈。该模式实现了吸引老年观众的閉环式传播:第一步,栏目通过大屏、新媒体发布官方微信群入群信息,引导老年观众扫码进入;第二步,微信群内开展视频海选、亲友推荐、连线互动表演、优秀节目选拔等活动,满足老年群体精神生活;第三步,群内优秀节目可通过节目现场录制或视频展播等方式,反馈至电视节目中进行播放,提升老年人参与需求;第四步,栏目组将节目拆条分发到各个新媒体,方便老年人进行朋友圈二次传播,从而吸引更多老年朋友观看节目、参与到微信群中进行互动。通过这一模式,在半年时间内,河南卫视先后建立运营40个微信群,吸引老年“粉丝”近两万人。通过栏目组的服务和引导,老年朋友们在微信群里“周周有活动、月月展风采”,并自发在网上排练新节目、完成新创作,形成了正向的良性循环。

(二)兴趣赋能突破工具限制

为服务、引导老年人创作,河南卫视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持续推荐各种好用的新媒体工具及使用方法,让老人逐渐适应智能服务,享受到新媒体时代的便利。例如,疫情期间,微信群负责人员给喜欢唱歌、录歌的老年人推荐“唱吧”“全民K歌”等软件,让大家将自己的爱好更好地发挥出来,方便参加微信群的海选;为喜欢跳舞、照相的老年人提供“美图秀秀”“潮自拍”等软件,让他们展现自己优雅美丽的一面;帮助喜欢看新闻的朋友下载注册“微博”“今日头条”“央视新闻”等APP,为喜欢看视频的朋友推荐“抖音”“快手”等APP……在推荐应用的同时,工作人员还会针对性解答老人疑问,并加以整理,方便老年朋友们按需学习。

就这样,以兴趣为动力,很多老年人开始下载这些工具,主动学习相关技能,不会的就在群里交流。在与栏目组的互动中,很多老年朋友从新媒体“小白”,渐渐开始自己录歌、做视频,还开始在新媒体平台上传作品,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和新的朋友圈,较好地融入了数字生活。

(三)以人为本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约为1.2亿人。在与老年朋友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年朋友因为孤独,有很强的表达意愿。他们很想从新媒体上了解信息与家人交流,但因为新媒体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部分老年人难以判断信息真假,经常拿一些出处不明的“健康提示”“劲爆信息”与家人交流,反而产生了误会。为此,河南卫视坚持以人为本,从多个方面服务老年观众。在大屏和微信群之外,还组织了很多线上、线下活动,协助老年人辨别新媒体真伪、改善家庭关系、健康身心,尽最大可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1.建立老年公众号答疑解惑

针对老年人在网购、信息筛选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河南卫视专门建立了“老年梦工厂”等多个针对老年人的微信公众号。目前,频道专门服务老年人的公众号粉丝数已超过5万人,微信每天的平均阅读量在4000次以上,老年忠实观众越来越多。

2.通过线下活动普及数字生活

随着防疫工作的有效推进,《梨园春》等多个栏目组,多方联系爱心人士,走进社区免费服务老年人,开展了一系列的献爱心社区公益行活动。公益活动包含送戏曲下乡、义诊、免费理发、免费修理家电、免费爱心书刊阅读、新媒体应用推介演示等。从活动开展至今,共走进10多个社区,服务老年群体两万多人次,受到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为让老年人更好地学会利用新媒体投票、购物,每次社区活动中,河南卫视都设有新媒体讲解专员,对老年人进行集体宣讲和一对一帮助。同时,河南卫视还牵线搭桥,将河南省多家优质企业的电子摊位搭在活动现场,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3.组织互动活动活跃全家关系

降低老年人的网络使用门槛,子女的反哺非常重要。为进一步弘扬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老人在子女的帮助下更好地融入网络生活,河南卫视依托各个节目,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全家人参与的新媒体活动。如《金色梦舞台》栏目推出的“孝亲敬老 传承美德”典型故事微视频征集、老年春晚、《我爱你中国》朗读大会等系列活动,让老人和子女共同拍摄短视频。通过系列活动,让更多人用实际行动传播孝道文化,也提升了老人对网络的参与感,让老年人也能感受到数字生活的乐趣,帮助老年人克服心理障碍与路径依赖,加快融入智能社会。

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我们都终将老去,面临属于自己的数字鸿沟。从这个角度去看,帮助老年人群体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现在很多媒体都在提倡通过国家的顶层设计、企业的产业协同和子女的数字反哺,共同助力缩小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作为宣传喉舌,河南卫视也有责任、有义务尽自己所能,帮助老年朋友们完成信息化的转变,这也是传播的重要目的。只要我们坚持直面和解决相关问题,数字鸿沟就不会再讓老年人畏惧,进而促进我国信息化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功,冯文猛.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R].中国发展基金会,2020-6-11.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2-3.

(作者为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总监)

编校:王 谦

猜你喜欢
信息传播传统媒体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52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浅析人民网《图解新闻》栏目的信息传播实践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53:29
新媒体信息传播中的汉字视觉艺术呈现及发展
新闻爱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45:46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8:14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8:35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52:33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09:41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15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