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时代的开始,也是打好学习基础的时期。课改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因为语文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理解能力、以及思维方式,更关系着学生以后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运用进行分析,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引言:思维导图具有着整体性、概括性的特点,其运用方式是通过图片、线段、符号等将人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刺激人的大脑进行学习和思考。思维导图所散发出的信息将图片放置在最中央,通过中心点向外不断进行联想,学生在进行这一过程时有利于加深记忆程度。由于小学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语言文字积累不够深,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这一年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低,其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征导致不能在课堂上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低。所以需要通过教师在课堂语文教学中施加一定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通过教师自身的表达方式,运用语言和四肢烘托出阅读的氛围,在授课中增加趣味元素,并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需要对课本具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熟练掌握课本内容的思维导图大纲,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并构思。其次针对阅读内容在班级内开展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将讨论出的结果带入到思维导图中,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课本文本的大致内容,在讲述时教师可以适当通过语言艺术和上肢烘托出气氛,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期望,以及学习激情。然后让学生进入相应的阅读氛围,出声地朗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并按照大意将文章进行分段,提取出文段中的关键词。其次,通过相应的问题,例如文章为什么这么写、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内容方面是怎样描写的等。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并观察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要对学生绘制的导图积极进行指导和补充。在师生沟通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以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并进行自主性的阅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保障了教师教学的质量。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促使学生对于阅读课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帮助学生提高对课本的理解深度。
2促进学生语言积累
学生学习语文效果的高低,取决于其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是对基本知识的输入,而语言运用就是对知识的输出。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中,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语言的积累[1]。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主角闰土进行文本构架,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梳理中心线路,提升其把握文本思路的能力,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闰土的少年形态,以及和闰土所发生的四件趣事、多年后作者和闰土的分别等形成多个分支,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其更加容易把握中心思想,体现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思维导图作为语言积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着显著的效果。
3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课本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和思想,以及文章大致的结构。因此,需要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简化文章的结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课本结构、内容、段落进行梳理。学生通过发挥自主性进行查找,进行自我思考,从而优化思维方式以及逻辑水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例如,在学习《金字塔》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建立思维导图,分别列举出课本内容所提到的金字塔的外形、特点、以及材料构成等,然后带领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进行梳理,帮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地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从哪个方面让你们感受到了金字塔的不可思议,又从哪里感觉到了金字塔夕照的优美,这两篇短文你们更喜欢哪一篇。让学生不断的思考,并踊跃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最后在课堂快结束时,再次提出深层次的问题留作作业,激发学生课后的思考。总之,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时层次的不断深入,不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对学生积极引导,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促使其思维能力的提升。
4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在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从而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教师对内容的设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以及教师对学生的问答内容进行解析和点评这一流程,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让学生感受参与到课堂当中,让其感受到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例如,在学习《白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趣味性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提问“大部分同学都对古诗有所接触,那么谁来谈一谈古诗具有哪些特征呢?”在同学回答时,教师也要认真的进行倾听,并将学生所提出的特征都在黑板上进行羅列,与学生共同分析以及对答案点进行一一点评。并且教师要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与学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凭借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拉近师生距离,教师也能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改善和提升。
结论:伴随新课改,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已经在教学过程中逐渐重视思维导图运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照教学内容,不断地对思维导图进行创新,让思维导图更加的鲜明和美观,符合学生视觉的需求,便于其更快的将脑海中的知识点相连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春芳.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新课程,2021(48):46.
[2]陈娜.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11):62-63.
作者简介:
姓名:岳朝凤,出生年月:1976年9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开封杞县,毕业院校:中央党校,毕业专业:法律,学历:本科,工作单位:开封市鼓楼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职称: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