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凯
辛弃疾是南宋词坛上赫赫有名的大家之一,其创作的词在中国词史上有突出的地位。品读辛弃疾的词会发现其中既有豪迈,也有细腻与柔媚。辛弃疾的词是极具艺术价值的,所以从艺术品鉴的角度对其诗词进行鉴赏,了解辛弃疾诗词当中的家国情怀,这对于深入理解辛弃疾的思想等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赋琵琶》《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旨在明确这三首词的深刻思想。
辛弃疾是与北宋伟大词人苏轼并称为“苏辛”的南宋词人,其原来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所以后世时常称其为“辛稼轩”。辛弃疾是南宋词坛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曾作为文人参加并领导了抗金战争,且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所以其很多词中都充满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与壮志难酬的悲愤。当然,在辛弃疾的诗词中,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总的来讲,辛弃疾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或豪迈,或柔媚,且不管哪种风格,都极具艺术气息。
一、《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鉴赏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对《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这首词进行鉴赏分析,可知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辛弃疾闲居铅山期间。题目当中的茂嘉是辛弃疾的堂弟,在历史资料中,其事迹没有详细的介绍。就这首词的作法来看,其与一般的词是有显著区别的。这首词的题目是送别茂嘉堂弟,但是在内容上完全与送别茂嘉无关,而且其所罗列的都是古代的“别恨”事例。从形式上进行判断,其打破了上下阕分层的常规,所以词中的事例是上下阕连贯的。从整体表现来看,辛弃疾之所以这样安排词的内容,主要是因为他的心中郁积了诸多的不平之事,所以在送别堂弟的时候有感而发。这种有感而发的情况非特定的题目所能限制,所以在内容上出现了诸多相同的事件(恨别)。由此看来,辛弃疾的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受诗文格式限制,所以全篇的情感表述十分强烈。
对辛弃疾的这首词进行具体的分析会发现,开头使用的是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从具体的内容描述来看,三种鸟的声音是实写。辛弃疾所挑选的三种鸟声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悲”,所以开篇辛弃疾便用“悲伤”的鸟鸣塑造了强烈的悲感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作者本身的悲痛心情表现会更加强烈。在悲感氛围塑造的基础上,辛弃疾使用“算未抵人间离别”完成了上下文转接,这句转接当中的“离别”和上文中的鸟鸣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在这种抑扬手法的运用基础上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使后文的“别恨”书写更加顺理成章。在“别恨”的具体书写中,辛弃疾将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的事同时写在了堂弟的送别诗中,这是对沉重、悲壮之情的一种强烈表达。在诉说这些“别恨”之事之后,辛弃疾又用“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来完成承上启下,这句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省力的铺垫。“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
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一方面是因为情感强烈,另一方面是因为其音节。这首词所压的是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先生在点评这首词的时候说它“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二、《贺新郎·赋琵琶》鉴赏
贺新郎·赋琵琶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贺新郎·赋琵琶》是辛弃疾所作的被选入《宋词三百首》的代表性咏物词。这首词从内容上来看,其所写的是妇女的不幸,但是却借用有关琵琶的故事来抒发辛弃疾有关国家兴亡和个人失意的感叹。从内容上进行分析,上阕一共使用了三个和琵琶有关的故事,下阕则是借思妇弹琵琶表达对辽阳征人的思念,抒发对北国的怀念。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这首词借由唐玄宗年间和琵琶、音乐有关的故事抒发了对北宋沦亡的悲愤,同时也讥讽了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安于享乐。
辛弃疾的这首词手法新颖。从章法上来看,其与《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具有相似之处,即都列举了许多相关的典故,且采用一线相连的方法,对内容进行了直接的串联。在内容上,虽然有比较多的典故,但是却并没有累赘的感觉,反而具有非常突出的抒情气氛。此外,这首词还体现出了辛词的另一特色,即豪放而兼俊美。前人评辛词曰“大气包举”,所谓“大气”,就是指贯穿在词中的那种浓烈的爱国之情,沉郁而激昂。而他的词风却不见粗犷,反倒是思理细腻绵密,语言华丽高雅,虽“用事多”,但不显板滞。总之,辛词“情”在其中,密处见疏,实中有虚,令人读后有荡气回肠之感。
三、《贺新郎·把酒长亭说》鉴赏
賀新郎·把酒长亭说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这首词创作的时间是在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七年左右的一个冬天,辛弃疾的好友陈亮来浙江看望他,二人相聚十日,别后情犹未了,所以辛弃疾写了这首词。
辛弃疾在上阕借由陶渊明、诸葛亮等对好友陈亮进行了赞颂。就上阕的具体描写来看,辛弃疾采用的是寓情于景的方法,即在真实的景色中寄寓情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下阕直接写别后难舍之情。从内容上来看,“佳人”二字为比兴之词,在这首词中具体指喻贤者或有才干的人,而辛弃疾阐明了与陈亮相见的原因是“重约”。内容中的“轻别”与“重约”相对应,更见作者与陈亮“别易会难”的深厚友谊。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辛弃疾写了“追路”的艰辛。天寒水深、江面结冰表明通航的艰难,地上雪深泥滑,路已断,也会有令人黯然神伤之感。之后的“销骨”,即为销魂,形容极度悲伤。从“当初费尽人间铁”“铸就而今相思错”两句看,似指南宋偏安以来,一味屈膝求和,才有今日的国势衰微。结句“长夜笛,莫吹裂”引用《太平广记》当中的故事,极言笛声之悲,而尤见思友之切。总的来讲,辛弃疾的这首词在情绪表达方面非常的浓烈,和上面的两首词一样,其情感的具体表达也使用了比较多的典故。
综合上述的具体分析可知,辛弃疾的词在内容阐述上具有的一大特色是喜欢使用典故,其典故使用虽多,但却没有繁复、累赘的感觉,反而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本文主要分析了辛弃疾的三首词,这三首词均使用了大量的典故,而且词中的事物描写非常的细致,表现出了辛弃疾词的又一特点,即细腻。典故的运用和细腻的景物描写使得辛弃疾词的情感更加的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