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杨磊
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书法家、音乐家、艺术教育家、佛门高僧。他在文化新旧交替时期以艺术启发民智,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成为最早提倡话剧的人,最早研究西洋音乐的人,最早使用模特写生的人,最早接触印象派绘画的艺术家。这位传奇人物一生坎坷,留下了大量艺术精品,培养了许多艺术人才,其书画作品更是成为当下艺术市场的尊宠。近30 多年来,学术界关于李叔同的个案研究形成“弘一热”,钻之弥坚仰之弥高,这些研究为世人进一步揭开大师的神秘面纱和内心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叔同1880 年生于天津陆家胡同,1898 年奉母携眷迁居上海,1905 年生母去世后赴日本留学,主攻西洋画,兼习音乐。1912 年他毕业回国,先后任教于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上海城東女校、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8 年8 月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字弘一,1942 年10月在福建泉州养老院圆寂,半世红尘半世空门。纵观弘一法师一生,他的书画创作大致可以分为早年习艺时期、日本留学时期、归国从教时期、皈依佛门时期四个阶段。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弘一毕生所创作的书画作品的收藏流散情况,为大师的艺术创作厘清时间线索,对其书画作品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丰富关于李叔同的书画作品研究,为其收藏者和爱好者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品评标准。
一、书画作品收藏流散情况概述
1.早年习艺时期(1897 ~ 1904)
李叔同早年在天津随账房先生徐耀庭学书,遍临百家,博涉多体,常写魏隋楷书。16 岁考入文昌院辅仁书院,跟随唐静岩学习篆隶,兼习治印。不久便声名远播,求书者日众。18 岁到上海后,加入城南文社,与社友江湾蔡小香、宝山袁希濂、江阴张小楼、华亭许幻园结为“天涯五友”。与上海书画名家一起创办《书画公会报》,在其上刊登李叔同书画篆刻润格。23 岁就读于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早年习艺时期,他曾创作有《卫生金镜篆书四条屏》《着书讨息六言篆字联》《袁枚八十自寿诗卷》《节录王次回问答词卷》《临杨岘隶书四条屏》《王次回和孝仪看灯词行书卷》《青史红颜五言联》等。以上作品多为其师徐耀庭书写,取法魏晋,笔力遒劲,金石味浓厚,著录于《中国书法全集·李叔同、马一浮》《二十世纪书法经典·李叔同》等书,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此外,1896 年他还和老师唐静岩一起撰写《唐静岩司马真迹》刊行。1899 年征集海上名家题辞集成《汉甘林瓦砚题辞》刊行,1901 年出版有《辛丑北征泪墨》。这些墨迹载于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弘一大师全集·书法卷》。1895 年创作国画《八破图》,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内。
2.日本留学时期(1905 ~ 1911)
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后考取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撰科,主攻西洋画,兼习音乐。业余时间编辑出版《音乐小杂志》,与日本名士组织“随鸥吟社”雅集,创立“春柳社”演艺部。在绘画上受到小林万吾、和田英作、黑田清辉、藤岛武二等日本画家影响,学习并创作了一批油画作品。《停琴》《朝》《静物》《昼》《半裸女像》《海边拄着拐杖的老人》《冥想》《自画像》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创作,前4 件作品先后参加了白马会第12 回、第13 回展览,作品《朝》被收入《庚戌白马会画集》。《半裸女像》1911 年被李叔同带回国内,后藏于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曾以《女》为名发表于1920 年4 月20 日的《美育》杂志。这件作品经夏丏尊、叶圣陶收藏后转赠与中央美术学院,现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自画像》是李叔同的毕业创作,现藏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由于其独特的新印象派的点彩画法,1999 年入选“近代东亚油画——其觉醒和发展”展览活动,2012 年9 月被录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东京艺术大学藏中国油画》。2013 年3 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芳草长亭——李叔同油画珍品研究展》,重点展出了《半裸女像》和《自画像》两件原作。传为李叔同1911 年10 月创作的油画作品《静物》先后出现在北京华辰春季和融德国际拍卖会上。这件作品尺寸为40×57 厘米,曾著录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随弘一大师学佛》和《天津文史·弘一法师圆寂六十五周年纪念专辑》,现为私人收藏。
1905 〜1906 年间在日本东京留学早期,李叔同为《醒狮》杂志撰写《图画修得法》和《水彩画法说略》,还创作了水彩画《山茶花》《沼津风景》《音乐小杂志封面》。《沼津风景》又称《明信片上的风景》,画在李叔同寄给徐耀庭的明信片上,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收录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905 〜2006 中国百年水彩画集》第一幅。此外,李叔同还创作了炭笔画《少女》《乐圣贝多芬像》以及中国画《为唐企林作山水》《莲藕图》等。《乐圣贝多芬像》发表于《音乐小杂志》扉页,《为唐企林作山水》为近年新发现的唯一一幅李叔同山水画作品。遗憾的是,这一时期是李叔同绘画作品创作的重要时期,奠定了他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印象派第一人、水彩画第一人的先驱地位,然而他的书法作品并不多见。日本留学期间他多与恩师徐耀庭、友人许幻园、杨白民、毛子坚、周啸麟等有书信往来,这些信札收录于《弘一大师全集·文艺卷、杂著卷、书信卷》,多为私人收藏。
3.归国从教时期(1912 ~ 1917)
李叔同留日回国后,除受邀在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学堂任教外,曾先后加入南社、组建乐石社、宁社。受聘《太平洋报》,在其上发表《西洋画法》,刊登《李叔同书例》,公开卖字画。他与上海城东女校校长杨白民、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国文教师夏丐尊和美术教师姜丹书、西泠印社叶为铭、学生刘质平交往甚密,期间多为师友、学生作书迹。例如为夏丐尊赠书《晨鹊夜寝八言联》《灯机老屋横批》《临古法书册》等,为刘质平书《临汉铜灯铭篆书团扇》《为刘质平书格言卷》等,为南社社友高吹万书《节临天玺纪功碑篆书轴》,为允明书《黄散素丝十言联》,为姜丹书书《姜母强太夫人墓志铭》等。上述作品一部分为挚友和学生家眷收藏,另一部分为上海朵云轩、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平湖李叔同纪念馆藏。以上书法作品全部收录于《中国书法全集·李叔同、马一浮》。李叔同在这一时期与许幻园、杨白民、刘质平、叶为铭、王仁安等人有书信往来,全部收录于《弘一法师全集·文艺卷、杂著卷、书信卷》。李叔同与浙师同事夏丐尊交好,两人朝夕相处,友情甚笃。夏丐尊曾跋李叔同书说:“(李叔同)才华盖代,文学、演剧、音乐、书画靡不精,而书画名尤藉甚。胎息六朝,别具一格,虽片纸,人亦视如瑰宝。居常鸡鸣而起,执笔临池,碑版过眼便能神似,所窥涉者甚广,尤致力于《天发神谶》《张猛龙》及魏齐诸造像,摹写皆不下百余通焉。”
出家前,李叔同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期的部分绘画作品委托弟子吴梦非,转赠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收藏。李叔同归国从教时期的绘画创作,除《太平洋报》新式广告图画外,公开发表的作品比较少见。据史料记载,1912 年5 月曾在《文美》杂志发表油画作品《盼》,在《民声日报》发表画作《休战》《风柳》《落日》。这些作品目前下落不明。
4.皈依佛门时期(1918 ~ 1942)
自1918 年8 月李叔同皈依佛门,直至1942 年圆寂,弘一法师弘扬佛法于四海。从佛后,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耳闻晨钟暮鼓,得简化之理,书法也“弃前此之峥嵘圭角,行之以藏锋稚拙,转入禅境的雅逸恬淡,枯寂孤清”,退掉了人间的烟火气,淡泊宁静,澄澈空灵,不落尘埃,清静入无。即他自己认为的“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杭州虎跑寺、灵隐寺、杭州闸口海潮寺、闸口凤生寺、杭州玉泉寺、浙江新城贝山、嘉兴精严寺、衢州莲花寺、衢州三藏寺、温州庆福寺和大罗山伏虎庵、上海太平寺、宁波七塔寺、绍兴普庆庵、杭州招贤寺、庐山金光明法会、杭州吴山常寂光寺、厦门南普陀寺、南闽佛学院、南安雪峰寺、泉州承天寺、宁波白衣寺、慈溪白湖金仙寺、上虞白马湖法界寺、五磊寺、镇海伏龙寺、绍兴戒珠寺、厦门万寿岩和妙释寺、泉州开元寺和万寿寺、惠安净峰寺、厦门鼓浪屿日光岩、草庵、梅石书院、清尘堂、漳州尊元经楼、永春蓬壶普济寺、灵应寺、晋江福林寺、泉州百原寺等地,都曾留下法师的遗迹。“诸艺皆费,惟书法不辍”,大师弘法之际,还常“以笔墨接人”。
这一时期他留下了大量书迹,与挚友、学生、法师、居士多有书信往来,其中以为夏丏尊和学生刘质平书写的作品最多。为夏丏尊书写的有《楞严经念佛圆通章轴》《勇猛精进横批》《节录楞严经卷》《知止篆书横批》《一法万缘五言联》《珍重横批》《先德法语轴》《念佛三味诗轴》《莲池大师等法语轴》《万古一句七言联》《苏轼阿弥陀佛偈并序轴》《无往斋题匾》等,这些作品大部分藏于上海博物馆。为刘质平书写的有《具足大悲心篆书卷》《普贤行愿品赞册》《集华严经偈句八言联》《佛字轴》《如来普贤八言联》《清凉歌词双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四条屏》《元旦试笔朱书格言卷》《代苦朱书页》等。这些作品多为刘质平家眷和后人收藏。他曾手书《蕅益大师法语轴》赠石樵居士,为杨白民作《法常首座〈辞世词〉轴》,为惠斋居士《书扇》,赠李芳远《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和《见性明心二言联》,赠林汉忠《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赠张人希《韩偓曲江秋日诗轴》,赠郭沫若《我心似明月五言诗》等,这些作品多为私人收藏。李叔同与刘质平的百余封书信包括1931 年的《手书遗嘱》,多藏于平湖李叔同纪念馆。
皈依佛门期间,李叔同除与朋友弟子的笔墨往来外,他还倾注大量心血写经,作品如《佛说大乘戒经》《佛说梵纲经》《十善业道经》《佛说五大施经》《地藏本愿经》《阿弥陀经》《佛说八大人觉经》《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卷》《佛说阿弥陀佛经十六条屏》《大悲咒》等,甚至刺血写经《庄敬页》《金刚三昧经》,被印光法师多次劝阻。这些写经作品部分为上海朵云轩藏。1931 年他的作品《华严集联三百》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他曾手书《普贤行愿品别行本》和《华严经礼颂日课》赠学生蔡丏因,并书《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嘱其付印流通。此外,上海朵云轩藏有《印光法师文钞题赞页》;上海博物馆藏有《佛号草书轴》《华严经五言偈颂卷》《三省横批》;泉州开元寺佛教博物馆藏《念佛救国格言卷》;上海圆明讲堂藏《悲欣交集绝笔页》。1928 年,李叔同曾与学生丰子恺、李圆浄书,为《护生画集》50 帧画册选配诗句并亲自题写。后来《护生画集》第一集由上海开明書店出版,原稿在1985 年由丰子恺好友广恰法师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1929 年,李叔同在50 寿诞之际与友人在浙江上虞白马湖善施放生,后作《白马湖放生记卷》,现藏于平湖李叔同纪念馆。1942 年手书碑文《福州怡山长庆寺修建放生池记》立于福州西禅寺放生池岸边。弘一法师一生仁爱,慈悲为怀,劝人护生戒杀,皆体现在这些书法艺术作品中。
在此值得提出的是,李叔同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鲜有问世。1920 年在《美育》杂志第4 期发表的油画作品《朝》应是李叔同出家前将字画赠与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弟子吴梦非代为发表的。1920 年7 月,他的油画作品《日暮》曾入展青年会中学美术展览,不禁让人联想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惜这件作品下落不明。
二、书画作品研究情况综述
1.书法作品
关于李叔同书法作品的学术研究,始于1942 年《慧灯月刊》发表的《弘一法师未出家时书法》,1943 年林子青居士编写了《弘一大师年谱》,其中记录了许多李叔同进行书法创作的史料,为后人研究大师的书法作品奠定了重要的文献基础。同年,弘一大师纪念会编写了《弘一大师永怀录》,收集了夏丏尊、姜丹书、丰子恺等挚友、弟子的纪念文章,高度评价了李叔同的书法艺术。1959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重印了《李息翁临古书法》,1961 年新加坡弥陀学校出版了丰子恺编著的《弘一大师遗墨》。20 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李叔同书法的研究进入一个高潮期,不仅有《弘一大师法集》《弘一大师文集》《弘一大师全集》的问世,荣宝斋出版社在2002 年11 月出版了《中国书法全集·李叔同、马一浮》,由刘正成主编,详细汇总了李叔同的书法信札手迹,并编写了《李叔同、马一浮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等也陆续出版了弘一法师书法作品集。2010 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弘一大师全集》,全集分为佛学卷、传记卷、序跋卷、文艺卷、杂著卷、书信卷、书法卷等,共计10 册,同时收录弘一法师各个时期的历史照片,是目前为止已出大师文集中收集最全的一部。这些作品集和文集的问世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于弘扬大师的艺术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针对弘一法师书法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创作史料、书风及其演进、书法对比研究、篆刻研究、游历与书法等各个方面。例如2011 年辽宁师范大学张威的硕士论文《寂寞与超脱—试析八大山人与弘一法师书法艺术》、2012 年中央美术学院周延的博士论文《弘一书法研究》、2014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顾柯红的硕士论文《弘一法师书法的空间意象》、江西师范大学蔡林的硕士论文《超其象外,书以传人——弘一法师书法研究》、2015 年淮北师范大学倪淑娟的硕士论文《弘一大师书学研究——先器实而后文艺》、中国艺术研究院胡庆恩的博士论文《无相可得——弘一法师书法思想研究》、邹典飞发表于《中国书法》杂志的《李叔同的篆刻》、2018 年曲阜师范大学谢盼的硕士论文《李叔同前期书法研究》、2019 年陈元在《中国书法》上发表的《弘一法师致刘质平的信札探析》、2020 年刘勇在《法音》上发表的《弘一法师艺术弘法精神探析—以〈护生画集〉为中心》、周延发表专著《余字即是法——弘一法师书法研究》、2021 年黄江华在《文物鉴定与欣赏》上发表的《清凉堪益世 翰墨竞飘香——弘一法师在闽南禅院书作列举》,刘天华在《美术研究》上发表的《冥灭点画与书风创化——试论弘一体风格特征及成因》一文等。上述研究论文不仅推进了李叔同书法作品研究的全面展开,发现并考证了新的史学材料,而且深入分析了“弘一体”形成的原因,总结出其书学思想与发展变化脉络。在总结性研究上,2005 年曹布拉推出《弘一大师研究一百年》,2017 年卢新元在《书法》杂志发表《百年弘一法师书法研究综述》等,专著与文章全面梳理了百年以来弘一法师的书法研究成果,提出了弘一法师研究的意义、方法和问题。
2. 绘画作品
除书法作品外,一直以来李叔同的绘画作品也是学术界重要的研究热点。关于李叔同的绘画研究,应始于上世纪90 年代末学术界关于李叔同留日时期史料的发掘和探索。最具代表性的如刘晓璐《肖像后的历史 档案中的青春——东京艺大收藏的收藏的中国留学生自画像(1905 〜1949)》、吉田千鹤子《上野的面影——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的史料综述》、西槙伟《关于李叔同的油画创作》。2000 年金菊贞、郭长海的《李叔同在太平洋报时期的美术活动》,2007 年王中秀的《西洋画法:李叔同的译述著作》,2000 年李冉的《中西方水彩画早期发展研究》,2012年陈星的《李叔同留日时期美术作品的价值与意义》,2017 年杨冰的《日本明治后期的美术思想对李叔同的影响——以〈图画修得法〉(1905)为中心》,岳海喜的《春人装束淡于画——浅谈李叔同早期绘画》、2018 年李超、周孝勇的《李叔同自画像相关艺术资源研究》等期刊文章,勾勒出李叔同在皈依佛门前的绘画创作的基本轮廓,挖掘了《西洋画法》《图画修得法》《水彩画法说略》等其早期译著的绘画理论著作,奠定了其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开拓性的历史地位。
相较于书法作品,李叔同绘画作品存世较少,目前总计不超过20 件。2002 年“雨夜楼藏画”、2004年“弘缘居士藏画”事件的发生,一次次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与热议。关于李叔同作品的真伪之辩,“雨夜楼藏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3 年徐永祥《雨夜楼藏画再质疑》和张宏的《雨夜楼藏李叔同绘画真伪考》。2004 年惊现于艺术市场的弘一法师出家后的《朱砂佛像画》作品,据传大多由弘缘居士所藏。这些作品随后就收录于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 年出版的《弘一大师罗汉画集》和《弘一大师罗汉长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年出版的《弘一大师书画集》。关于“弘缘居士藏画”的真伪之辩,最具代表性的是2006 年陈飞鹏的《对近年发现的弘一法师书画作品的质疑》和陈星的《关于弘一大师绘画作品的若干答疑》以及专著《弘一大师绘画研究》。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这些署名李叔同的作品,美术界质疑者多于肯定者。随着对艺术家的深入研究和对作品的进一步考证,这些作品的真相逐渐大白于天下。2016 年,江西師范大学艾叶梦的硕士论文《雨夜楼藏画研究评述》,从事件梳理、藏画来源、伪作补证、印章材料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推论雨夜楼藏画为伪作。2019 年,西安美术学院唐雪琴的硕士论文《从三件灵山寺诗画鉴定看弘一传世画作造假问题》,将《灵山真境册》《灵山八景诗轴》与《灵山圣迹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前两件作品是伪作。李叔同伪作事件,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为收藏者敲响警钟。
近些年,新发现的国画《为唐企林作山水》和油画《半裸女像》令人感到无比欣慰。章用秀在2009 年发表于《李叔同研究》上的文章《承前启后 独放异彩——新发现的一幅李叔同山水画》中,提到与《为唐企林作山水》的渊源。2012 年欧阳长桥在《收藏家》杂志发表了《新发现的李叔同山水画及其意义》一文,从款印内容、款识书法、画法画风三方面进行考辩,推断《为唐企林作山水》为李叔同早期真迹。2013 年中央美术学院王璜生、李垚辰、徐研在《美育学刊》发表《李叔同〈半裸女像〉的重新发现与相关研究》,从作品的流传经历、相关记载、材质检测、并用图像对比研究的方法推断《半裸女像》正是1920 年发表于《美育》杂志的李叔同油画作品《女》。此外,关于李叔同绘画作品和美术活动的总结性研究,还有2019 年陈星发表于《美育学刊》的《李叔同艺术教育事业年表》和丁霏发表于《荣宝斋》的《近三十年李叔同美术活动研究综述》等。
综上所述可见,弘一法师的一生,以艺立身,以艺弘法。他学贯中西,尝试新派,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无所不通。李叔同留下的书迹多非特意创作,常为和师友书信来往、应邀题联、书画题跋、抄写经书等。李叔同早期的绘画作品虽然比较少见,但是每幅作品基本都能在现有史料中找到其流散和著录的情况,这使得每一幅作品都显得弥足珍贵。李叔同倡导器识为先,文艺为后,人格境界融通圆满,艺术意境广大高远,其作品历来为收藏者痴迷。他的书画作品大部分传承有序,现多为博物馆、纪念馆、寺院和私人收藏。李叔同传世书迹和文艺理论著作丰富,可以作为其艺术思想和佛学理念研究的重要资料。开展李叔同书画作品收藏流散情况的研究,应该说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和任务,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李叔同不同时期的书画创作,从而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进一步研究其书画思想、风格变化及艺术成就,探析其书画创作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李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