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诗歌创作风格探讨

2021-01-17 14:36:44杨铭
作家天地 2021年36期
关键词:王守仁创作风格诗歌

摘 要:王守仁的诗歌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探析王守仁诗歌与其思想关系的研究、赏鉴论著数目相对较多。本文在分析王守仁的诗歌创作特点和体式选材的基础上,对其诗歌创作风格进行深入探讨。王守仁的诗歌特点主要集中于寄情山水、士隐传统、融入道法等,而诗歌体式则多以古诗、律诗和绝句为主。在创作风格方面,王守仁的诗歌创作追求洒落境界,钟情山林野趣,以及将诗、情、物、理融于一体。

关键词:王守仁 诗歌 创作风格

王守仁号阳明,是明代影响力较大的哲学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创作百余首诗歌的著名文学家。而且王守仁的思想不仅在明代广为流传,对后世乃至日本等海外地区也存在广泛影响。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王守仁的诗歌进行研究如华建新先生对王守仁的诗歌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并作出了《王阳明诗歌研究》的赏析著作。且王守仁诗歌的研究高潮在业内久居不下,他的诗歌不但具备文学价值,还渗透了一定的哲学思想观念,是集情感、思想、意境融为一体的艺术作品。并且他创作的诗歌题材和内容广泛多样,涉及道法、山水、哲理、亲友、士隐传统等,诗歌创作手法和形式也独具个人特点,因此,王守仁创作的诗歌不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哲学角度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一、王守仁的诗歌创作特点

(一)寄情山水

王守仁生性酷爱景秀山水,笔下创作出两百余首山水诗。他热衷于游历古峰以陶冶自身情操,尤其在遭遇贬谪之后,常借山水诗抒发壮志、抚慰内心。王守仁喜欢在高山流水之间讲学、悟道,而他如此投入在山水之中,除了与唐代沿袭下来的诗歌文化和文人风骨有关,大部分还是受到他父亲王华的影响——王华热爱越中山水,而越中当地山水人文的文化底蕴深厚[1]。王守仁从少时便被当地山水景色和文学氛围感染,因此他创作的山水诗中不但能够细腻的描绘出山川风光与自然景色,还能自成一派风气,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范式和表达方式。例如,在描写山水的气候环境时,王守仁喜欢用“早春”、“残暑”、“起秋”等浅显性词语直接点明季节,或是用侧笔通过景色暗示山中的时节环境。而在具体描绘山水景象时,王守仁格外喜爱用动词来体现一种“画中意境”,比如“飞湍”“溯回澜”“云卷青峰”,让人仅从诗句中就隐约能亲眼见到当时之景。

(二)士隐传统

王守仁诗歌中体现的士隐思想,同样源于越中地区深厚的隐士文化对他的渲染。但从东汉时期起始,一直到明代晚期,文人墨客的隐逸之风就络绎不绝。加上越中地区人才云集,当地不断积累的隐逸文化又受到自然环境的承载与当地群众的推崇,越中的隐逸文化被不断扩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后世文人。王守仁正是在这样一个隐形的文化场中逐渐被加深影响,常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士隐的向往之情,其中,《次胡少参见过》就以“镜湖自昔堪归老”述说自己对隐士的倾慕之情以及对前人高洁品格的敬佩。王守仁一生多次被贬,每当他仕途不畅或造奸佞迫害时,他极其倾向越中前贤的士隐传统,希望通过隐逸山林寻找一个平复内心的地方。

(三)融入道法

王守仁除了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精通儒家、道家思想。文化交流的特点之一就是不同文化之间彼此存在渗透作用,而越中作为当时文化交流的主要地区之一,本土的山水文化与外入的“玄谈文化”产生了碰撞,自此越中山水文化中也逐渐达成哲理化[2]。而王守仁少年便习惯去往自然山水林涧阐悟理法,一直到后来对学生讲学时也是常以游山玩水等活动实施寓教于乐。以《碧霞池夜坐》为例:

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

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

诗歌的上半段既写“雨”“池”“月”等实景,又用比拟的手法通过后两句表达以心观物的境界,写虚景,尤其“须知万物是吾身”直接揭示了王守仁“万物之于一体”的道法思想。

二、王守仁的诗歌體式

(一)古诗

五言诗与七言诗是王守仁选择的主要诗歌体式,但七言诗的数量只有五言诗的一半。从他创作的古诗来看,其平仄韵律较为自由、个性,既有单压平韵的古诗、也有单压仄韵的古诗,同时还有《别友》这类一韵到底的,以及少数古诗中选择几个韵部通压、转换的。王守仁的诗思敏捷,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古诗创作中,赋、比、兴的巧妙运用。赋在诗歌中一般被认为是铺排手法,带有一定的叙事性或议论性,但王守仁在正德年间作狱中十四首,将诗歌的主体从叙事转向铺垫、陈述个人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为主,致力于叙事与叙情的调和与统一。而王守仁的诗歌对于“比”的应用在于多重比喻,以《去妇叹》中的表现最为明显,王守仁通过“去妇”和“君子”的第一层自比与天子的关系,又通过写反复劝谏做第二层比喻。王守仁诗歌中的“兴”则主要在于烘托诗歌的整体情感,常见于他被贬又遭奸佞暗算后创作的诗歌作品,《杂诗三首》中通过“猛虎”“绝壑”实写他面临的情况恶劣,但从整首诗的语言语气和主要情感来看,却没有消极怠世的心理,所以“兴”的手法更像是暗笔。

(二)律诗

王守仁创作的律诗多达四百余首,且清代学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对他的七言律诗评价颇高。《围炉诗话》主要对于唐宋元明时期的诗歌做出评述分析,是一部实话著作。其中,吴乔对王守仁创作的律诗作出如此评论:王伯安胸襟好七律,得子美骨,有数十篇可观。吴乔在诗话中对明代诗歌的批判之词过于激烈,而对王守仁的七言律诗赞赏有加,欣赏、喜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彰显王守仁的七言律诗在他所有的律诗作品中卓尔不群。王守仁的七言律诗情感丰富又触动人心,最主要的创作风格在于而且他擅长将各类意象与不同性质的词语组合搭配,用诗歌语言塑造出具体化、细致化的意境。

(三)绝句

从王守仁创作的数量上来看,绝句并非他创作诗歌的主流选择。现存的王守仁绝句仅有一百三十余首,并且从整个明代的绝句作品中来看,王守仁的绝句作品虽然不突出,但是极具个人特色,尤其是《梦中绝句》这类诗歌作品具有精悍、稳健的创作风格。王守仁的绝句创作善用留白予以意境的延绵,不但做到以诗成“像”,还能做到以有限的言语表达深远的意境[3],他的绝句作品概括性极高,并且擅长于突出意象或景物的描写。例如《又四绝句》中:人间酷暑避不得,清风都在深山中。池边一坐即三日,忽见岩头碧树红。此绝句作品中用词直白,但能够清楚看到王守仁一贯使用的细腻描写的创作风格,且诗句的表述看起来貌似不合理,但对其深思又能找到意境铺垫的痕迹,这种方式的留白着重于对描绘出来的意境还存在无限遐想的空间。

三、王守仁诗歌的创作风格

(一)追求“洒落境界”

“洒落境界”原本用于表述自风光霁月、逍遥安乐、吟风弄月等,另一层意思却是指代心物合一、无欲无求、明净磊落的心境。王守仁说:“心体不累于欲,无入而不自得”,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追求洒落境界,还对其融入了庄严持静的敬畏之情,因此他的诗歌作品中时常能令人感受到他独有的洒落境界,以及境界中超然脱俗又恭谨厚藏的特性。王守仁通过诗歌表达和追求洒落境界时,经常对诗歌作品中的自然物赋予人性光辉,这也是他个人之歌创作的主要风格之一,《赠潘给事》中:

五月沧浪濯足归,正堪荷叶制初衣。

甲非乙是君休问,酉水辰山志未违。

沙鸟不须疑雀舫,江云先为扫鱼矶。

武陵溪壑犹深僻,莫更移家入翠微。

王守仁通过对“荷叶”“江云”的拟人化及“扫”“制”等动作描写,表达他对世间万物的敬畏,所以他笔下的万物皆有一股生动活泼的灵气流于其间。

(二)钟情山林野趣

王守仁的诗歌创作钟情于山林野趣其实从上述他寄情山水的特点就能看出,且他追寻的士隐传统中也包含浓厚的山水文化底蕴。王守仁喜欢在山水乡野之间游历参道,这也与他生性乐观豁达、追求洒脱逍遥有关,而且他创作的山野田园诗笔调行云流水、潇洒自然,流露出他对山林乡野及田园生活的向往,比如《四明观白水二首》中的“野性从来山水癖,直躬更觉仕途难”,诗歌的用词用句没有过多的粉饰雕琢,还略有一丝直白,不但能直接看出来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喜爱,结合他在官场的遭遇还能侧面展现他个人内心的磊落和乐观旷达的精神。又比如他写的《村南》,王守仁在贬谪之地闲游村南,看田野间耕作的农夫少女,又观春光时节的山花烂漫、池潭清澈下水鸟立影,尽显他对乡野中自然、质朴的追崇,仕途打击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爱,因此,他创作的大部分诗歌都带有一股恬然自得、逸兴野趣。

(三)诗、情、物、理于一体

晚年王守仁已经是集心学之大成者,心学与文学造诣皆入化境。创作的诗歌自然也成为他表达思想情感和思想体悟的载体,诗歌创作也凸显诗、情、物、理于一体的风格,这时的诗歌作品极致体现他的哲人气质和诗人灵性。例如王守仁写《夜坐》:

独坐秋庭月色新,乾坤何处更閒人?高歌度与清风去,幽意自随流水春。

千圣本无心外诀,《六经》须拂镜中尘。却怜扰扰周公梦,未及惺惺陋巷贫。

诗歌中明显有诗人惯用的明月情结。王守仁借诗表述自己在孤独时以明月为伴,在闲静之时感悟道法自然,经景与物写他体悟天地玄机,诗歌不但有幽意之境,还以境中“清风”“流水”衬托“情思”与“理法”,完整的呈现了王守仁独有的哲理诗的风格特点。但也有部分哲理诗被王守仁用作承载道法的工具,相比其文学价值,更彰显哲理、哲学思辨,相对缺乏诗意与情感。

四、结语

王守仁的诗歌题材、体式、情感都较为丰富,需要结合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政治因素、地方风俗等多种元素、背景对其进行分析,才能准确、完整的把握王守仁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另外,王守仁詩歌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风格,与他个人的哲学思想勾连较广且深,所以时常能从他的诗歌作品中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向往之情。探究王守仁的诗歌风格不单单是对他诗歌作品的整体风貌进行总结,而是在于能帮助我们从诗歌风格找出与他个人思想的关联之处,以此正视他在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戚杨泽.王阳明“立志诗”中的心学思想发微[J].名作欣赏,2020(35).

[2]梅国春.王阳明诗歌的山水审美之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5).

[3]赵健发.论王阳明诗歌对“心即理”的艺术阐释[J].名作欣赏,2020(29).

(作者单位: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杨铭(1982-),男,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近现代文学。

猜你喜欢
王守仁创作风格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王守仁的“胆小”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书生惹上锦衣卫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罗奇伯格的创作风格探析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19:49:07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1:43
王守仁:圣人不走寻常路
百家讲坛(2016年11期)2016-09-01 18: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