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1-17 10:13:32唐成刘和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西沙阿奇霉素

唐成,刘和平

作者单位: 410013 湖南省株洲市二医院呼吸内科

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皮疹、发热,与患者免疫力、环境、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该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较快,若未及时治疗可引发患者气管、呼吸道以及肺部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临床常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阿奇霉素能有效控制病情,但是长期用药患者耐药性会降低,疾病复发率也较高。莫西沙星是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能够增强抗菌活性。本研究比较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株洲市二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年龄20~75(49.54±1.55)岁;身高158~179(168.52±1.53)cm;体质量48~79(63.53±2.02)kg。对照组年龄19~73(49.13±1.42)岁;身高160~178(167.52±2.04)cm;体质量49~78(62.46±2.21)kg。2组患者身高、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临床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对阿奇霉素、莫西沙星等药物均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者;近期服用过其他药物治疗者;患有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吸氧、退热、支气管扩张及镇咳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20342)10 mg/kg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第6天改为阿奇霉素片(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924)5 mg/kg口服,每天1次。共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30039)0.4 g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3-4]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吸流量(PEF)]变化、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不良反应、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体温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且病情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0.43%(χ2=5.498,P=0.019)。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2组FEV1、FVC以及P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FVC、PEF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2.3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IFN-γ、IL-2及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FN-γ、IL-2及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3,P=0.013)。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2.5 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5。

表5 2组患者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患支原体肺炎的患者逐年增多,该疾病多发于秋冬季,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不及时控制病情可引发呼吸道及肺功能损伤。临床治疗该疾病常用抗生素类药物,但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注意避免发生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出现。支原体肺炎致病因素为肺炎支原体,相关因素为药物、过敏反应、病原微生物、免疫损伤等,传播途径为飞沫、直接接触等,发展阶段共3个时期,即潜伏期、感染发展期、混合感染期。在临床诊断中,需要行X线片、血常规、病原学、临床表现综合诊断进行确诊[5]。支原体肺炎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突出症状为干咳,并逐渐表现为咽喉疼痛、咳嗽、无力、发热,发展到7~21 d表现为持续高热。支原体肺炎在开展治疗过程中,不但要以患者临床表现和病情进展程度为依据开展对症治疗,同时要预防肺外并发症。临床上药物治疗种类较多,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病情发展被控制为目的,但是治疗效果不一[6]。莫西沙星作为一种新型的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效果好,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针对嗜血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效果,光敏反应并不明显,有较强的组织穿透力,药物浓度在肺组织中较为满意,可对呼吸系统病变进行有效治疗[7]。莫西沙星可对拓扑异构酶进行干扰,有效阻断和抑制病原体DNA转录和复制,以此对病菌进行消灭。同时莫西沙星可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和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进行作用,效果也较好,以上抗菌药物不存在交叉耐药性,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莫西沙星通过注射的方式可在支气管黏膜、血浆中维持一定的浓度,对支原体肺炎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另外,由于肺炎支原体潜伏期较长,可合并细菌性肺炎。故支原体肺炎采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效果更为确切,为临床首选药物。阿奇霉素作为治疗的常用药物,对呼吸道感染和支原体感染效果均较好,然而在治疗过程常有不良反应发生,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等;同时患者治疗时间也较长,导致治疗成本增加,患者难以接受[8]。莫西沙星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治疗药物选择,相关研究结果也显示了莫西沙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因此患者接受度较高,此药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且容易吸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患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适合应用于成人支原体肺炎治疗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FEV1、FVC、PEF指标以及IFN-γ、IL-2和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退热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吴汉坤[9]、龚志均[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佳,可改善肺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缩短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西沙阿奇霉素
一半大王
在西沙湿地,与大自然撞个满怀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四川蚕业(2020年4期)2020-02-10 06:14:42
阿奇,出发
“鹰击”护西沙
学与玩(2017年11期)2017-02-16 06:50:42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2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西沙明珠
航空知识(2015年2期)2015-03-13 15:04:29
核糖霉素
祝您健康(1986年4期)1986-12-30 0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