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梅 甘肃省中医院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环境日益复杂,作为政府投资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公立医院承担着公共服务职能,在落实公益性、保障民生、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要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兼顾质量与效率的均衡,对医院运营管理形成了巨大考验。内部审计作为公立医院自身的约束机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要素,要始终贯穿于医院运营的全过程。公立医院要想在日益复杂的医疗环境中保持长久的发展力,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预防作用。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体系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制度的缺失,虽然我国已经通过法律层面硬性规定公立医院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但实际上许多内部审计机构都是徒有虚名,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导致工作开展屡屡受挫。二是内部审计业务的缺失,在内部审计实现全覆盖上还有很多缺口,受传统观念影响,管理者往往强调审计工作在财务收支方面的监督与管控,而容易忽略诸如医疗资源的分配流转、医院服务质量评估等其他层面的审计工作,无法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改善组织整体水平的功能[1]。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综合监督部门,所属管辖级别越高,独立性越强。当前公立医院审计科一般归属总会计师或分管院长管理,容易造成决策、执行、监督职能融于一身,形成自己决策、自己执行、自己监督的局面。此外,公立医院管理者大部分是医学背景,对内部审计缺乏系统性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组织架构方面,部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导致部门之间职责界限划分不清,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丧失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好与坏。如上所述,医院内部审计涵盖采购、药品、财务以及信息技术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必须是一名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并非科班出身,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能够参加的专业培训机会很少,且老龄化趋势明显,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也存在短板[2]。
公立医院领导要正确认识到内审对于财务信息准确、内部控制执行效力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重要性,要成立专门的内审机构,且保持绝对独立性,采用委托代理制,用放权分权的形式,让各部门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弱化其他部门对内审机构的人为与利益影响,保证内审结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此外还要强化审计机构的监督职能发挥,在审计专项财政资金、日常经营性收支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等范围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应当包括对内部控制制度风险、医院医保、财务风险以及报销流程等方面的审计工作,实现事前风险评估、事中强化监督、事后完整真实反馈的综合内审监督效果。
公立医院要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为基础,对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在此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根据相关制度及规定更加有效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极大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要提高自身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完全独立于医院的其他职能部门,且与其他部门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这样才能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完全发挥作用。另外,公立医院还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在法人治理模式下推进的,因为法人治理模式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和条件,其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采用先进的审计方式方法,不断推进审计方式的创新,随着审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相结合,各种审计的软件被开发使用,今后要运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技术,使得内部审计的记录更加科学有效。例如不断开发“审计问题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审计检查问题的情况描述、整改进程及结果进行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同时通过各部门共享使用系统,发掘积累问题和风险,逐步为构建审计工作“问题风险数据库”打下基础,在每个审计项目中都能通过管理系统对以前相关的问题风险或重点领域快速查询汇总分析,实现问题整改“回头看”常态化[3]。
提高审计人才梯队的异质性,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相互协作,各自发挥自身的长处。充分发挥临床专业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基于业财融合的理念,以专业的技术判断承载审计结果,以审计的视角管理各项临床和经济业务,深化审计监督,控制临床路径,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通过医院内审实现医院的全方位全过程审计管理。通过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成为“透视医院的窗口”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为医院的宏观管理和财务运行服务,真正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丰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角色职能。
内部审计水平高低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综合素养尤为重要。首先,医院在选拔审计职员时,尽量要确保是正规科班出身,须持有审计资格相关证书,保证具备专业基础。其次,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如:开展审计专业前沿知识培训、医院业务管理的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等。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培育出一专多能的现代审计人员,从而提高医院的内部审计水平。
内审部门作为“透视医院经济活动的窗口”,是医院利益相关方监管可以依赖的资源,对于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医院治理机制,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