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维

2021-01-17 04:45陈雨嫣季卫兵
关键词:族人恩施土家族

陈雨嫣,季卫兵

(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训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在其历史发展中沉积而成的较为聚合且相对稳定的理念、思维和取向,凝结着一代代人在维护民族意志、弘扬家族风尚时内嵌于心的价值精髓。恩施土家族人口众多,分布甚广,主要聚居于利川、巴东、来凤、鹤峰等县市,其传统家训也主要在这一区域积淀、传承和弘扬。在历史上,恩施土家族的家庭教育主要以口头训导为主,但随着家族壮大、支蕃扩充,这一做法难以完全覆盖每个家庭而致使滋生本族的愚贤不肖之徒。为此,先辈探索确立家规家训,统一群族教化标准,以期后辈务必铭记前辈遗志和传承祖先德怀。经考察,家训在恩施土家族聚集区普遍存在,一般某一姓氏土家族族人共同确立和尊崇相应的家训,这些家训往往以刊印的家训册页、列入族谱的训诫篇章、宗族祠堂碑刻、编入中小学乡土教材等形式存在和传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作为土家族社会治理与家庭教育重要手段的传统家训进行探究,有助于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一、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区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经验积淀

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在组织形式上由国家、社会、家庭、个体等多个系统构成,其生命力在于灌输与认同的融合、整体与局部的互应。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经过长期生产生活的积淀,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地区土家族民众的家国情怀、治理观念和处事倾向,是我国区域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治理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而言,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是随着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文化的形成而产生的,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治理思想的一般性,也显示出本民族本地域社会教化与治理的独特性。可以说,家训作为恩施土家族重要的文化积淀和价值准绳,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特质,也是恩施土家族民众治理智慧的生动呈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有益借鉴

当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类治理实践,通过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和治理效能。尤其是随着人们个体意识的增强以及人员流动的加剧,社会的价值引导、文化浸润和责任规制受到严峻挑战,在客观上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聚焦特定的区域、群体、阶段等,从而实现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张力与韧劲,能够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进步,并且得到了广大土家族族人的高度认同与笃实践行,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为此,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在理念、内容、路径上都可以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提供良好借鉴,值得对其进行深度发掘、凝练和推广。

二、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恩施土家族历代族人经过岁月的磨砺,反复思考和总结族群治理与社会治理问题,将长期用以训教后辈的生活期盼和处世观念凝结成家训。这些家训是土家族民众熔铸于内心的精神基因和价值呼唤,在其凝练表达中内隐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成长、家庭关系、社会规范和国家治理四个层面。

(一)个人成长层面:以洁身修德为本分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道德品质的涵育是帮助个体适应并立足社会的基本手段。在我国各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长卷中,依靠学校开展对社会个体的道德品质教育十分有限,故日常道德品质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及宗族等进行。长期以来,恩施土家族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将其与本民族特色文化有机融合,主要依靠家庭及宗族培育本民族本地域民众的个人道德品质。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强调把洁身修德作为群族民众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个人道德养成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其核心内容是自立自强、端正士品、崇尚学习、爱尚勤俭等。例如,家训中常见“自强不息、敦庞之俗”一词,要求本族子孙后代体察祖先创立事业时的艰难困苦,用自强不息的信念和行为守业兴业。为了促使本族民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践行公序良俗,恩施土家族在传统家训中制定了家劝、家戒和家禁,常伴以奖惩措施教育本族民众明辨是非曲直,做到端行正品。总的来说,恩施土家族生生不息、艰辛维业,在漫长的族群迁徙中,依靠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传家立世,成为恩施区域的优秀原生文化之一,而这种强调以洁身修德为本分的教化传统,也为当代本族民众立德修身、兴族济世、传道弘业提供了丰厚滋养。

(二)家庭关系层面:以和谐美满为向往

家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意蕴之一,也是各民族共同的发展信条之一。习近平指出:“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1]在家庭生活中,恩施土家族把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规范与延续作为教化后代和兴旺群族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而在家庭关系中,孝亲敬长一直是其中的首要内容,这也是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理念在恩施土家族民众中的具体反映,并经过家庭乃至家族的代际传递得以固化和弘扬。在恩施土家族民众看来,传统家训中的“五伦莫重于亲,而行莫先于孝。”这里的“孝”独具区域和民族特色。“土家族人的‘孝’,并不局限于亲子之间人伦关系的和谐,而且往往扩展到父系或母系的亲族乃至对所有长辈的尊崇,如伯、叔父母、姑、姨舅等。”[2]例如,恩施鹤峰县李姓土家族人崇尚孝亲敬长的家族品行颇有影响,其家训中约定如一个人自幼丧母,尽管没有享受到母爱,但其去世后须葬至母亲墓旁,以此日日夜夜守护陪伴母亲,从中可以看出该李姓族人的拳拳孝心。此外,该李姓家训还约定,如父母以外的长辈抚养过自己,则应视该长辈如亲生父母,必须知恩图报,并且要在该长辈临终前三天始终陪伴左右、精心照料,以报曾经养育之恩。现如今虽不需仿照李姓族人这般尽孝,但是这样的拳拳孝心值得所有后人学习。除了孝敬父母外,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还倡导夫妻和睦、兄弟友爱和妯娌亲诚等,这些凝结在家训中并得到代代相传的朴素理念和生动案例,构成了土家族家庭和谐兴旺不可缺少的价值追求与伦理规范。

(三)社会规范层面:以宗族安稳为基础

在恩施土家族的宗族之内,家训往往发挥着教化兼治理的功能,倡导本族民众尊崇道德与法纪,通过遵守族规族约实现家族治理,并用族内的稳定繁荣推动社会的谐畅进步。总的来说,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本着“敬宗收族”的要旨,倡导本族民众在社会交往中务必恪守诚信、和善待人、敬重贤达、审慎交友和爱岗敬业。例如,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中强调诚信乃“立人之本、齐家之要、处世之道”,引导本族民众依靠诚信与人进行生产合作、物品交易。从长期的实践看,恩施土家族民众之间以及与外界其他民众之间极少出现失信诈骗之事。恩施土家族信奉“积善有余庆,作恶有余殃”,尽管恩施地区有多个民族共同聚居,但土家族人一直心怀善良,不侵占族人坟墓选地,不对外族人恃强凌弱,与他族和谐相处,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多民族和谐以及整个社会的安稳进步。恩施土家族在家训中常提到“隆重师傅”,认为师傅与父亲同等重要,应一并尊敬,尤其是师傅有成人之美,倘若某个族人有成己之功,那么对待其师傅则不可以不隆重。此外,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中还提到“息诬告以全善良限”,即以诉讼诬告为耻。族人并非反对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而是强调不得为了赢得诉讼而不择手段并影响宗族和谐。可以说,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为本族民众合理调适社会关系、塑造社会形象、获得社会认同提供了重要启导,是社会治理特别是民族区域基层治理理念、方式与成效的重要体现。

(四)国家治理层面:以爱国守法为要义

恩施土家族在长期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力主维护国家统一、遵守国家律令、服务国家需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法治意识与大局观念,成为国家善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恩施土家族的这些爱国守法价值取向在其传统家训中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映。例如,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中将“舍身卫国”作为一种传统价值观念加以传承和遵循。自恩施土家族在当地创立宗族以来,虽常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排斥和压迫,但每当国家有危难之时,本族民众则会义无反顾地奋起抵御外敌、保家卫国。而在和平时代,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则倡导“爱国守法”,以爱国尽责、自律禁戒为要,强调土家族民众是国家公民之重要组成,国法必守是天地公道,做到“犯法的事不能做,害人的事不可为”。此外,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中还列出了禁止本族民众出现的乱纲违法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的惩处措施,如难以容忍贪赃、吸毒、聚赌、窃盗、宿娼等不法行为,若发现族人有这些行为将绝不姑息,在配合政府法办的同时在族内进行惩罚,严重者甚至会被逐出宗族。可以说,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中的爱国守法意识,是其主动融入多民族国家共同体治理的重要价值根基。

三、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一)注重日常训诫与以身立教相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通过显性教育或隐性教育方式引导受众获得政治认同、思想洗礼、道德熏染以及品行历练。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不是装点门面的“盆景”,而是来源于本族民众生产生活实践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活态文化积淀。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它非常注重把日常训诫与以身立教相融合,劝化和纠偏族人的不良行为,以达到浸染族人并使族人质朴地认同与践行。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最常见的传导方式是家长日常的说教训诫,对子女后辈的小错误给予及时的修正,久而久之即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固的思维范式与价值取向,本族民众辨是非、明曲直、知荣辱的观念得以养成。例如,恩施土家族重视餐桌礼数,认为座次顺序代表着尊卑礼仪,日常用餐有相应规矩,就餐时父母须在子女身旁落座,在时时照应的同时就日常饮食的家训规范进行教导。与此同时,作为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单元,父母从道义上需要为子女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给养,其中的精神给养更多地通过隐性方式来实现。“父母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子女,家长在生活中亲身示范所起到的效果更直接、更形象,也更具有影响力。”[3]由于家训内容中的日常训诫往往在针对具体问题时的成效较为立竿见影,当日常言语训诫达不到劝化作用时就需要家长以身立教,通过榜样示范来感染子女思想和行为。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认为,一个人的习性少部分是天生使然,而大部分是后天习惯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孩子的言行举止是父母的“影子”,因此父母应当注重用实际行动教育族人崇真向善。此外,恩施土家族一些家庭或家族在家谱中会记录一系列关于族内优秀人物的介绍,包括战争年代族内英雄的赫赫战绩以及现代族内贤达的政德故事、公益乡邻的善举事迹等,这些也为后代子孙继承先辈风范确立了身边榜样。可以说,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注重日常训诫与以身立教相融合的教育方式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为当代在家庭场域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注重族规传导与族风陶染共发力

从属性上看,家训一般是乡规民约中一种具有道德教化与行为约束双重功能的乡村文化形态,是一个家庭、宗族制定的以助族人立身处世的规定教导,是族人应遵循的条例和原则。恩施土家族族规中记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违背家训的族人会施以惩戒,在恩施严家祠堂碑刻上记载着增美奖章六条,如“祠中子孙能光前裕后者,无聊文武,并宜量力补助,若能奋发有为者,更宜从重优给,亦毋得徇私增减”[4]。当然,从实施成效看,家训中的硬性规矩难免使人心之有畏,若被迫遵守族规家训亦难以在内心达成认同。为此,恩施土家族还注重硬性族规与软性族风辅牙相倚,同构共建族人的价值观。一般而言,族风是指一个家族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道等”[5],其核心内容特指一个家族思想意识方面的传统。从形成逻辑来看,优良族风需要族人的自觉自律行为养成,共同认知并遵守正确旨归,经历岁月磨砺就会蔚然成风。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多数注重维护宗族一体,提倡同姓族人当视为一家、携手互助,这种先辈所保留的族风熏染族人,至今绵延不绝。从实践成效上看,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在强调规矩的同时善于潜移默化地熏染族人,感化族人,使族人在优良的氛围环境中受到陶冶,主动自查审视自身的行为方式。就现实意义而言,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将德治与规制相融合的倾向值得在当代加以研究和推广,促进当代社会良好家风族风的形成与优化。

(三)注重学校教育与政府倡导相结合

长期以来,恩施土家族注重族人的学业教育,鼓励后辈族人奋发读书,通过饱读诗书为济世利民创造条件。恩施陈氏家族的派行记载:“绍闻开启永、同发在书箱。”经考证,原陈氏家族创有一家私塾,对于学识的教育比普通家庭更为重视,时过境迁,私塾虽已不在,但对后代子孙学业的严格要求却丝毫没有减弱,这样的家训家风也随之保留至今。随着时代进步,恩施土家族懂得因材施教,在家训中明确指出家长要据于子孙从小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加以培养。近代以来,“家庭教育突破了封建家庭教育的封闭的知识观,对知识的态度更加客观和辨正”[6]。及至当代,恩施州政府相关部门为了凸显土家族教育特色,倡导相关学校对学生开展民族调查,开设包括土家族族风家训内容的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学校会编印和发放恩施地域乡土读物供学生学习,通过历史、人口、民风等版块介绍土家族家训内容。当地学校还将土家族家训故事编入民族舞蹈,通过组织学生排练演出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也强化了学生对土家族优秀家训的了解与认同。从实施成效看,恩施州政府的倡导对于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而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则使土家族文化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土家族传统家训作为其中的特色教育内容而得到了更有效的传播,为学校和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效能。

总之,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资源,深刻地影响着本族民众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家庭观念和个人修身。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中蕴含着丰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本地区本民族的发展中日益成为教育族人的重要滋养。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借鉴恩施土家族传统家训的理念、路径与方法,将积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形式与方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猜你喜欢
族人恩施土家族
Dancing for theDead
(21)新航线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高温煮熟鱼肉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土家族情歌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飞檐走壁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家的团圆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