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贵贤,杨美连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西方“普世价值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负面社会思潮也随之侵入我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为了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顺利进行,必须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文化的制高点,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发挥文化在国际话语权中的重要作用。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我国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深入探究其思想的内在价值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经验和理论依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信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使得一些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以葛兰西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过于重视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忽视了意识形态的作用。在革命过程中,仅仅依靠暴力武装镇压资产阶级统治,而没有通过无产阶级理论唤醒广大民众,是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的。他还批判了庸俗的“经济决定论”,阐述了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第二国际失败的原因在于工人群众阶级意识、革命意识淡薄,以至于无力抵抗资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渗透。在他看来,谁占领了文化领导权的制高点,谁就会获得政治领导权。
从一定程度来看,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形成与马列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P98)这段话强调了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同时并存的较量,但何种力量占优势有待进一步思考。同时,列宁在《怎么办》和《两种策略》中对领导权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都给予了葛兰西重要的启发,直接促成了葛兰西领导权思想的形成。
所谓文化领导权,是指在市民社会中,通过有机知识分子对民众进行文化理念、道德观念等教育,促使民众认同本阶级的价值观念,掌握并建立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从文化领导权的基本内涵来看,其主要内容由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阵地战三大部分组成。
马克思认为,“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3]马克思在这段话指出,市民社会是从人类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是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国家是政治社会并由经济基础所决定。而葛兰西则将市民社会归属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认为国家是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两者的结合体。市民社会属于传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场所,主要发挥着思想引领的作用,使民众真正从内心自觉、自愿地接受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从而真正的实现文化的领导权;而政治社会代表着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构,主要通过行使暴力或强制的职能实现对国家的管理。在葛兰西看来,统治集团的利益不应仅仅依靠政治社会的暴力职能来维持,更多的应掌握意识形态及思想文化的领导权,向民众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增强民众对统治阶级的认可和信任,从而达到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目的。由此可见,葛兰西十分重视市民社会在文化领导权上发挥的作用,并认为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市民社会的教育功能最终会取代政治社会的强制职能。
葛兰西认为,“要是没有知识分子,那就没有组织者和领导者,也就是没有组织。”[4](P15)按照知识分子在夺取文化领导权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葛兰西将知识分子划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两种。在他看来,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远离广大人民群众,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其所宣传的政治主张往往与民众意愿背道而驰;而有机知识分子是新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接受无产阶级理论改造和实践改造的知识分子,他们广泛深入到民众生活中,了解民众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积极地向他们传播无产阶级先进文化,以获取文化的领导权。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充分肯定了有机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上的主体地位。他认为,没有有机知识分子向广大民众宣传无产阶级思想,就无法摆脱资产阶级思想的束缚,最终也无法夺得文化的领导权。对于无产阶级而言,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自己的宣传教育机构,培养更多的有机知识分子,通过他们对民众进行无产阶级意识教育,以赢得民众对本阶级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实现文化领导权的转变。
所谓阵地战,是指市民社会中有机知识分子对民众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逐步瓦解资产阶级意识,最终夺取文化领导权的主要方式。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俄国的“运动战”发动革命,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为此,葛兰西在深刻分析东西方国家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指出了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较为滞后,所以可以通过暴力武装夺取国家政权;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同样的方式却没有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原因在于市民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在西方国家,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革命方式应由“运动战”转变为“阵地战”,革命目的也应由暴力夺取国家政权转向夺取文化的领导权。在葛兰西看来,发挥“阵地战”在文化领导权中的作用,首先要认识到东西方国家社会结构上存在的差异,才能根据本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程度,制定不同的革命方式;其次,要充分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主体性,通过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知识分子,让他们更好地向民众传播无产阶级思想观念,从而建立起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最后,要把宣传教育和强制手段有机结合起来,防止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以巩固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地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关键期,社会各方面矛盾日益凸显,给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渗透以及传统文化观念的淡化三个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市场经济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物质和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造成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滋生蔓延,严重腐蚀了人们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把赚钱作为唯一目标,一些生产文化产品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生产低俗、带有暴力色彩的文化产品,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些人追求享乐主义,认为人活着就应该及时享乐,在他们看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是贡献而是索取。虽然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市场经济对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但仍有一些人和文化企业为了微薄的经济利益,传播落后、不健康的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造成了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控制。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跃居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的,必然受到他们的打压。为了巩固世界霸权的地位,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干预,迫使我国接受其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进而达到西化中国的目的。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更是通过垄断网络媒体的手段进行文化渗透,不断地侵蚀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扰乱和破坏我国的价值观体系。因此,为了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顺利进行,必须警惕西方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赋予了中华儿女强大的自豪感,已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和价值追求。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化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他们喜欢过洋节,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文化。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否定,是传统文化观念淡化的表现。事实上,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富有哲理性的观念,如“天人合一”理念、“舍生取义”的价值观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新时代文化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为了防止外来文化的侵蚀,必须要增强国人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意识。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深刻阐述了在市民社会中有机知识分子通过传播无产阶级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以获取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进而掌握思想文化的领导权,这对于解决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首先必须抢占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让民众自觉的认同本阶级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目的。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5](P170)因此,在当前我国文化安全正遭受严重威胁时,要牢牢把握文化的领导权,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首先,加强科学理论建设,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尤其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之为广大民众所普遍信仰、乐于接受。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宣传与网络媒体结合起来。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手段和方式,用好网络媒体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推动主流思想文化的传播。最后,要完善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防止意识形态领导权落到不法分子手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证我国的文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葛兰西认为,有机知识分子是夺取文化领导权的依靠力量,是创造和传播无产阶级先进思想文化的主体。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知识分子,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机知识分子宣传教育职能。首先,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在葛兰西看来,“学校是培养各级知识分子的工具。”[6](P6)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开设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做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为文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有机知识分子。其次,要加强对传统知识分子的改造。对传统知识分子进行先进思想文化宣传教育,使其从内心深处认同这种意识形态。最后,要注重培养知识分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文艺作品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知识分子只有深入到现实生活中,才能创造出有深刻思想的作品。
葛兰西的“阵地战”思想,启示我们要用先进的文化、思想观念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最终夺取文化的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7]为了应对当前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凝练为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培育路径和方法借鉴,我们应该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用于培育核心价值观。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葛兰西是20世纪杰出的革命家、理论家,在总结欧洲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的思想。他认为,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首先必须夺取文化领导权。启示我国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借助网络媒体手段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发挥其教育宣传作用,引导广大民众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党的指导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