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红昕,文慧超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外交流愈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方向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加强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提升对高校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现实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重点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加以培养,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为学生未来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有效的翻译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除文化和语言差异对沟通产生的不良影响,使人们在沟通和交流中能摒弃民族文化差异产生的排他性,共同探索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国际化经济文化活动优化开展。近几年,随着我国与日本之间的国际交流愈加频繁,再加上经济贸易往来重要性逐步凸显,在中日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活动中,越来越需要复合型日语翻译人才,如何培养具有较强应用实践能力的日语翻译人才,成为新时期高校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对当今社会日语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细化分析,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有效开展日语翻译人才培养工作能满足社会建设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中日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突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互动的综合效果。其二,日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能满足企业对一线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帮助我国企业与日本相关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在国际合作中增强企业竞争力,突出经济活动效果。其三,日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能促进日语语言学生逐步实现个人价值,在中日企业交流中作出巨大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今社会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愈加频繁的情况下,基于中日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工作的具体需求,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日语翻译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活动进行调整,重点培养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保障人才培养工作能进入到全新的发展层次。
近几年,受到我国高校招生结构变化的影响,日语专业招生呈现出增长放缓的态势,一些民办院校和专科院校甚至不再设置日语专业,日语翻译市场出现了人才不足的情况,但是中日两国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仍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势头。调查研究显示,从2014—2016年,中国大陆的访日游客数量就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14年的241万增长到2016年的637万,并且在之后的几年仍然保持爆发式的增长状态。这就造成日语翻译人才市场需求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在中日经贸往来愈加频繁的情况下,市场日语翻译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要求高校加强日语翻译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有效开展培养工作的措施;另一方面,日语翻译市场上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口相对较大,人才日语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明显,需要高校面向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组织活动进行优化调整,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组织方案,对学生实施高效化的教育和培养,确保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能满足日语翻译人才市场需求。此外,在日语翻译人才市场上也出现了人才专业用途日语能力不到位、跨文化交际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需要高校在开展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积极探索完善教育改革方案,保障能突出日语翻译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
通过对日语翻译教学情况的分析,发现当今日语翻译课程改革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教学指向性不够明显,从常园丹、何玉琴[1]的调查数据能看出,仅有8%的学生认识到了日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仅有30%的学生具备实习经验,有15%的学生仅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有20%的学生将学习重点放置在考取各种资格证方面,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翻译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
当前,我国日语翻译教学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僵化方面的问题,死板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翻译知识内容的热情,也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日语翻译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不理想方面的问题,对日语翻译教学的优化开展产生消极影响。
高校在基于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对翻译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师资不足的问题相对较为严重,部分教师本身缺乏翻译实践教学经验,往往只能对学生实施理论层面的翻译教学指导,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对翻译知识的学习兴趣,也难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学生实施专业化的教育指导,并且对新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不到位,无法支撑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科学化发展。
现阶段,我国高校日语翻译课程教学中,教材陈旧的问题明显,近几年虽然也出现了新版教材,但主要是对旧版教材的修订和再版,真正结合时代发展需求重新编制的新版教材不足,并且教材中存在大量理论知识内容,偏重文学类的日语翻译教学,缺乏日语翻译的实务性,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联系不够紧密,实用性不足的问题明显,对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制约。因此,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地对日语翻译课程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改革创新。
在日语翻译教学实践中,发现日语翻译课程开设相对较晚,学生的翻译意识比较弱,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等方面的框架构建比较困难,翻译实践多体现在表层,由于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实践指导不足,继而降低日语翻译教学综合效果。
日语翻译涉猎内容较为广泛,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外语的同时,还要了解相关跨文化知识,对不同语言国家风俗文化和语言习惯等形成系统的认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日语翻译专业的学生造成了较大压力,无法实现短时期内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继而无法适应新时代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培养背景下翻译教学改革的需求,会对翻译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从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对日语翻译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进行革新,确保能按照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需求重新规划日语翻译课程的组织规划方向,突出翻译教学的综合效果。下面就基于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对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进行细化分析。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是提高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按照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新时期在对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平衡发展的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应用,可以尝试应用讲授法和微课教学法等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社会实践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向学生传授日语翻译实践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日语翻译实践能力进行合理化的训练[2]。
例如在对“まで”的类型和用法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对日语翻译中“まで”的应用形成形象化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情境创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这方面的内容,如当“まで”作为补格助词表示时空的终点意思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产生对其的形象化感知,就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呈现一个人从9时之前一直学习并学习到9时,在9时之后就不再学习的状态,然后用“9時まで勉強します。”进行解释,而在表示空间终点方面,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再远就不去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北京まで飛行機で行きます。”方面的内容,方便学生对日语翻译知识进行学习,强化学生的日语学习和应用能力,确保学生能在深入理解日语翻译要点的基础上使用所学知识参与日语翻译活动,对自身日语翻译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3]。
对于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而言,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会对日语翻译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日语翻译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掌握日语翻译的技巧,促进日语翻译课程教学实现高效化发展的目标。因此,在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要注意对日语翻译教师开展定期培训教学活动,即对日语翻译教师的专业日语翻译能力进行训练,从商务日语翻译、旅游日语翻译、科技日语翻译、信息化日语翻译角度对教师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提高日语翻译教师的综合素质[4]。在此基础上,可以寻求企业的支持和合作,为日语翻译教师创建良好的翻译实践平台,丰富他们的翻译实践经验,掌握临场翻译应变技巧,促进日语翻译教学优化开展。如教师在对正式场合打招呼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对“今天来得不早”进行翻译,就应该翻译成为“今日は早くない。”而不能体现口语特征在后边增加“じゃありませんか。”唯有如此,对教师的日语翻译实践能力进行强化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对教师的日语翻译能力进行合理化的培养,促使日语翻译教师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活动。
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是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内容,新时期在对日语翻译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对翻译教学进行调整,转变传统教学内容方面过于重视文学翻译的情况,而是拓展翻译教学内容,将日语翻译教学课程向商务日语翻译、科技日语翻译、旅游服务日语翻译等方面拓展和延伸,基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突出翻译教学的重点,切实保障学生能在日语翻译学习方面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日语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5]。
实践教学的组织优化是日语翻译教学改进创新的重要力量,新时期在开展日语翻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加翻译实践教学的比重,适当增加翻译量对学生实施针对性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实施日语翻译实践,为学生布置具体的日语翻译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日语翻译活动,实现产学有机融合[6]。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参与基础性的日语翻译实践训练,增加翻译量,保障学生的日语翻译理论知识能得到良好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对日语翻译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提高学生的日语理解能力和传译能力作为重点,按照关联翻译理论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指导,使学生能掌握良好的翻译技巧,提高日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综合效果。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一方面要通过情境创设和文化熏陶使学生加深对日语知识的理解,能准确地理解相关日语所要传达的思想;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传译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日语和汉语的语言文化背景进行跨文化翻译,使翻译语言能得到日语语系和汉语语系人们的广泛认同,突出翻译的有效性和应用性,真正逐步将学生打造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7]。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市场日语翻译人才缺口进一步增大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在开展日语翻译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对翻译课程进行调整,积极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工作体系,并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创新,壮大师资力量,确保能与时俱进地对学生实施高质量的日语翻译教学指导,保障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从而促进高校日语翻译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