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画中诗境表现探微

2021-01-16 15:03:42丁梦君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2期
关键词:禅境诗境王维

摘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将诗画结合的诗人,用独特的方法表达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有“诗佛”之称。其诗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其画给人以浮想联翩的愉悦感,诗画相辅相成,诗意盎然。中国画与诗的契合度极高,王维将诗与画相互糅合,由于尊崇禅学,又将禅意写入诗中,简朴深远。其绘画空灵而富诗意,达到了诗境、禅境与画境的完美统一。王维取景于自然,用毛笔勾画心境,笔法随意,墨色多变而沉稳,线条富有张力,形象与画面相得益彰。王维在诗坛享有盛名,他的山水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有崇高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王维的生平对其诗、画的影响及其意境,结合笔者对诗境的理解,阐明王维画中的诗境表现。

关键词:王维;山水画;意境;禅境;诗境

王维是唐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读其诗,诗中景致宛若浮现在眼前。王维的另一个身份是画家,其绘画风格清新淡雅,超凡脱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美妙境界。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王维都将天赋融入作品,为后人留下众多浪漫、空靈、淡远的完美作品。

一、王维的地位以及生平经历

王维,字摩诘,精通音律、诗词、绘画、书法,是一位文化巨人。他的诗、文、画、乐皆有禅意,尤其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领中国古代绘画风格走向一次重要的转折。唐代社会安定,文学创作十分发达,唐人视野开阔,表现为各种艺术形式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绘画作品丰富,线描、青绿、水墨等中国绘画的许多重要形式都出现在这个时期。王维21岁中进士,但仅供职数月便得罪权贵遭贬官。虽然他早年想在政治上做出一番成就,但由于官场失意而郁郁不得志。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以后,王维的消极思想更为严重。唐代是儒、释、道并行,佛教尤盛,王维的母亲虔诚礼佛三十余载,对王维影响颇深。王维与李林甫同朝为官,只好以谈禅礼佛作为精神寄托,他在诗画作品里融入佛理禅趣,使作品有一种禅意的空灵与静谧,即使画面简单,但意境深远,“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在王维的艺术世界中,诗与画的情愫交织,流淌着他的内心情感。

安史之乱爆发时,王维在朝,但是“扈从不及,为贼所得”,只好“服药取痢,伪称喑病”,被安禄山硬授伪职。郭子仪率众收复两京后,肃宗和玄宗先后入长安,下令处治“陷贼官”,王维本应受到重罚,但因一首“百官何日再朝天”的《凝碧诗》闻于行在,加上其弟王缙的营救,被肃宗特赦。此后,王维便一直处于半官半隐的状态,长斋布衣,与佛教徒来往,“每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晚年受南宗影响较深。《五灯会元》中多借王维诗论道。王维的诗亦受禅宗思想影响,其被称为“诗佛”,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在盛唐诗坛鼎足而立。王维诗风华丽,以清新内敛的山水禅学留下了独特的诗中风景,正如苏轼对他的称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同时代诗人极少能出其右。

二、王维诗中的画境及绘画构图

王维的山水诗、边塞诗,读来能联想画面,仿佛诗中有画,诗为主体,画面为辅,诗中加入画的元素,融情于景,便营造出一种诗意。例如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勾勒了天地之间浩瀚无垠的大漠,实为诗中有画的丹青高手。王维绘画讲求构图,为体现画面的旷远,常用垂直构图法,即在极长的横线上标示一条极长的纵线,纵横交错,使画面开阔疏朗。王维还喜用一带远山映衬两三孤林的手法,这一手法也多见于唐代翰墨,如唐代的《春郊游骑图》。

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无论山水画还是人物画,画家总喜欢在画面中点缀一些虬枝。如五代南唐周文矩的《文苑图》,一枝虬干偃卧正中,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还有一种构图是长幅卷轴,如周昉的《演乐图》,大树贯通天地,画幅底端造型奇特的石头和下沿的横线形成强烈对比,空间感极强。16世纪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的《收割者》《雪中猎人》,17世纪荷兰画家梅因德尔特·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尔尼斯大道》(图一),19世纪俄国画家库因芝的《白桦林》(图二)等诸多风景画也都有类似的构图形式,但这些西方画家更注重理性的空间描绘、透视及光影刻画。

三、王维诗画中的意境

摩诘传世画作稀少,现存《长江积雪图》(图三)、《江干雪霁图卷》(图四),《江干雪意图》《雪溪图》可能为后人摹本,但从这些摹本以及后世画家作品如龚贤《千岩万壑图》、王时敏《仿王维江山雪霁图》等,均可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构图思想。万顷大漠辽阔无际,与天地齐平,外有长河,多重横线交错之际,一股狼烟笔直上挑,构图空旷至极;一轮红日冉冉坠落,通红圆润,红日之坠落亦是纵线,与长河、大漠形成强烈对比。

诗和画是相通的,谢赫“六法论”中,气韵最长,能评定诗的好坏。诗中有“画境”,使人浮想联翩,有助于理解作者;画中有“诗境”,便有了画外意趣,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画,更是画外的情感。

四、王维水墨画特点

王维的水墨画简朴且崇尚自然,体现了“道法自然”理念,他十分看重用水墨表现气韵意境,造景能力极强,对现实景色适当增删,或虚化、或强调,不必面面俱到,已然画中有景。由于受禅宗的影响,他对禅意参悟颇深,并且融入诗画。王维喜用墨色的浓淡表达山林树木的远近,近景清晰,远景模糊。他还采用独创的“破墨”技法,用黑白两色使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从工笔变为写意,自此他不再受拘束,将内心情感注入笔墨随意挥洒,正如董其昌言:“始用渲淡(即破墨),一变勾斫之法。”“破墨”的使用是王维作画的转折点,对后来皴法的出现也有极大的影响。

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将王维奉为南宗画派的始祖,可见其对王维的喜爱与推崇。如《雪溪图》(图五)中用线条勾出轮廓,水墨渲染,能看出层次不同的墨色变化与留白,意境旷远而又静谧,体现了王维净心养性的禅宗修为。

五、王维对后世的影响

王维不仅是文人画始祖,也是禅境画创始人,对后来石涛、八大山人等禅画大师也有一定的影响。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朝,王维半官半隐,寄情山水与诗画,终日沉浸于大自然,追求宁静隐逸的生活,无心功名利禄。他选择远山、枯木、冷泉等作为主要景物,使画面显得清冷、寂静。王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将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他将动态與静态、音乐和画面结合起来,赋予诗歌以图像意境,这也是他对诗歌文化的重大贡献。寓动于静,表面是在写动态的景色,实则烘托安静的氛围,其绘画也是如此,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意境无穷。王维的一生,仕途、爱情都不尽如人意,多数时间隐居山林,与自然为伴,故其诗、画都充满浓郁的自然气息。他内心恬淡闲适,笔下画面亦干净空灵,使人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

王维的山水画中有刻意的留白,构图藏露虚实,含蓄地表达深远的意境,利用虚实相生的方法加强对比。画山水时进行留白,稍加淡墨烘染,层次渐变,山的黑、云的白对比强烈,就能达到立体的空间感。景物该虚则虚,该实就实,强调主体会使画面有层次感。所谓“偏心”,就是抓住重点描绘景物,注意取舍,不必面面俱到。中国画追求灵动缥缈的意境和诗意,有意识地处理景物的虚实和位置,删减对象,有助于营造出具有沉浸感的朦胧之景。

王维天赋异禀,绘画取景、造景均出己思,笔墨大胆。他认为画家应该多观察自然,与自然对话,只有把心中的景转化为笔下的景,才能实现物我合一。王维仕途不顺,为了放空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与好友吟诗作画,四处游历,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

六、结语

山水画创作需要对美有一定的认知,一山、一树、一人都可能是灵感的来源。沉浸于自然中,有了表达心中之景的渴望时,就是创作的开始。画家要重视内心情感的变化,不断采风,发现美,将情感融入山水之境,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表达对景物的喜爱。王维的山水画多平远构图,启示了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法”,对后世影响较大,许多画家在构图中也采用这些方法,使画面富有空间感。

王维作品“澄澈清净”“寂静闲适”的艺术特点,也与他的禅学修为密不可分。文学修养、国画技法的学习对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也大有裨益。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当代艺术家要像王维一样,降低物质欲望,修身养性,端正艺术态度,不断丰富创作知识,提高创作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自然,融情于景,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好的画家能够让观者透过画面感受自己的思想,王维就是这样一位大家,他的绘画作品凝其一生心血,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情感和文艺天赋融入作品,意境悠远,充满诗意。

作者简介

丁梦君,1997年生,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画。

指导老师:张惠。

参考文献

[1]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2]毕宝魁.王维传[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3]李俊标.王维诗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

[4](宋)苏轼.东坡志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唐)王维.山水诀 山水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6]赵农.简明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7]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禅境诗境王维
营造闲静的诗境
中华诗词(2022年9期)2022-07-29 08:33:38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佘景峰
走哪条路好
诗境
读书(2021年5期)2021-05-11 05:45:51
鸟鸣涧
儿童绘本(2018年18期)2018-10-31 14:47:42
禅境与禅思
北方文学(2017年33期)2017-11-30 22:13:42
读《廓如明圣应相让,心寄空澄天地宽》悟禅学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禅境与诗境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