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贡·席勒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述

2021-01-16 02:45方敏楷王一旺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席勒人性情感

方敏楷 王一旺

摘要:1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领军人物之一的埃贡·席勒,基于坎坷的一生经历,以独特的题材、线条、造型和色彩塑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传达了其对“生死”“人性”与“爱”的思考和其潜藏于内心深处的多重情感。

关键词:埃贡·席勒;情感;人性

19世纪末期,伴随着欧洲的工业革命,传统绘画艺术受到巨大的冲击,新艺术运动兴起。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师从克里姆特的奥地利表现主义艺术家埃贡·席勒打破了传统的学院风格,其早期作品体现了新艺术运动所提倡的装饰性。在新旧世纪的交替时期,焦虑感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对艺术家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艺术家们纷纷抛弃具象的传统绘画方式,不再仅满足于再现具体事物,而是更加注重内心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在此基础上,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出现,又使席勒的作品呈现出复杂的思想性和情感。

提到席勒,绕不开“病态”和“神经质”两个标签。相对于传统绘画细腻优雅的画面,席勒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形式美”,用近乎“病态”的线条传递其独特的内心情感世界。席勒运用变幻莫测的线条刻画多姿的人物动态,不作刻意的营造和渲染,用最坦率的方式使观者感受到画面中所包含的强烈情感。

一、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元素

席勒身处19世纪末期的奥地利,这个时期,欧洲刚刚经历过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速。处于大变革时代的欧洲,局势动荡,国际政治形势紧张,政局破碎。严苛的教义和行为准则束缚着人们,社会矛盾激烈、种族冲突不断,人民生活在焦虑、紧张和不安之中。战争爆发之前的社会也弥漫着紧张气息,陈旧、腐朽的社会束缚也使席勒为首的艺术家开始思考、审视人性与道德。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出生于奥地利,席勒的一生坎坷曲折,幼年丧父,目睹父亲在痛苦中死去的他,与母亲的关系也不好,缺少来自父母的爱与关怀。社会的动荡和悲惨的童年造就了席勒对环境的敏感,所以在席勒的作品中常看出他对生与死的思考、对爱的追寻,这也是席勒创作的主要题材。死亡的气息在席勒的作品中无处不在,甚至爱的主题都是通过生与死表达出来。

二、绘画作品题材的情感寄托

社会的压抑气息弥漫于席勒的创作之中。人的欲望,尤其是性欲望,在这一时期被视为禁忌,席勒曾经因为描绘女性裸体而被逮捕入狱。描绘性与裸体,正是席勒大胆直视人性的表现。受这一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席勒笔下的画面充斥着不安、绝望和反叛的情绪,对性欲、爱欲的思考以及对生死、人性的审视。

人生经历与社会阅历为席勒的创作提供了现实来源,席勒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情感、欲望和想法通过其创作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在席勒一生的作品中,拥抱、性与爱、母亲、裸体、自画像等题材占相当大的部分。在这些作品中,席勒直面自己的内心情感,审视自己的灵魂,注入对生死、人性与爱的思考。

席勒所描绘的爱,无论是情爱还是母爱,都不是我们所定义的温暖的爱,更多的是冰冷、扭曲和病态的爱,也只有这种特殊的爱才能使席勒内心的复杂情感得以抒发,将对生死和人性的思考完美糅合在一起。

席勒创作的人物都取材于底层人民,通过这些人物的人体表现人性和道德,裸露的人体揭示了人们内心最真切的不安、绝望和扭曲。用一览无余的人体來表现最真实的人性、道德和欲望,这不仅是人物表现的技法创新,也是席勒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三、绘画线条表达的情愫

在席勒的作品中,线条不只是用来表现人物的轮廓,还是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席勒作品的灵魂。其许多作品背景简洁甚至留白,色彩不是画面的重点,线条才是主体。作为席勒情感表述的主要方式,其作品中的每一根线条都是内心世界的外化,席勒通过运用丰富多变的交错线条,自然地表述自身复杂的内心情绪,流露最真实的情感。

创作于1914年的Lover(Man and Woman)中,席勒所表现的虽然是一对情人,但这幅画作中已无爱意,更多地充斥着压抑、不安与病态。背景中的线条交错,将画面分割得支离破碎;描绘女人的线条纤细、单薄、柔和,充满无力感;描绘男性的线条粗犷 、刚硬且锋利,强烈的动态所产生的巨大弯折线条纵横交错,分割着男性的身体和脸部。交错的线条将画面分割成各种复杂变化的几何结构,这些线条的扭曲感、虚实感、节奏感和交错感共同营造出强烈的绝望、压抑和不安氛围,表现了席勒复杂的内心情感。

席勒的线条体现了“神经质”的特点,其作品中的线条不像传统绘画一样细腻,更多地呈现出刚硬、扭曲、粗犷和激昂的特点,席勒也正是通过这种“神经质”的线条来表现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席勒作品中的线条丰富多变,通过线条变化将其压抑、沉闷和不安的情感表现得无比强烈。

四、作品中人物形态的情感表述

在席勒的创作中,几乎所有的人物动态都是扭曲、变形的,夸张的肢体动态给人以强烈的窒息感和视觉冲击力。其作品中的人物并未拥有精准的造型,而是作了几何形状的简化处理,强调骨骼结构。从其所表现的人物造型和动态中,可以感受到席勒将其内心的所有情感注入作品中,以没有丝毫掩饰之姿表达并渲染扭曲、不安和绝望的情绪。人物造型、动态与线条扭曲完美契合,共同构建了属于席勒的精神世界。

对手部动态的描绘是席勒创作理念的精髓,在席勒的作品中,大多数手部都不是放松的,而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且强有力的状态。这种微妙的手部细节是席勒作品中的点睛之笔,手部的强烈力量结合其人物的动态,充分渲染了作品的情感,通过手部的微小细节,将画面张力凸显到极致。

在席勒的作品中,题材为“拥抱”的部分相当多,或许席勒正是想通过“拥抱”来找寻童年时期所缺失的关爱和温暖。但是在其“拥抱”题材的绘画中,人物动态多是扭曲的,席勒所表现出来的“拥抱”缺乏温情,从中只能体会到冰冷和痛苦。

绘于1917年的The Embrace是席勒“拥抱”题材的作品之一。一对赤裸男女躺在白布上,扭曲蜷缩,紧紧相拥,人物动态充满了力量感,这种扭曲和力量感强烈地表现了席勒对世界的反抗和内心的不安。并不温暖的拥抱,其背后是席勒对爱悲观消极的理解和对生死的思考。

这种“拥抱”或许才是席勒真正想要表现的,反映出席勒内心“爱”的缺失,也正是席勒人生经历的映射。虽然席勒的“拥抱”给人的感受是冰冷的,但是这种冰冷却跨越生死。它或许是一种告别,是席勒在思考生死与人性过后与这个世界的和解。

五、绘画色彩的情感宣泄

席勒的色彩运用体现了强烈的主观性,其作品中有许多不寻常的色调,鲜艳的纯色与降低纯度的多色形成鲜明对比,带给观者巨大的视觉冲击,形成了席勒独特的色彩语言。

虽然席勒的作品表达了一种扭曲的、不安的、病态的情感,但其作品的色彩也并非都是冰冷、阴沉的。席勒在大部分作品中都运用了大量的暖色调,不论是背景还是人物都采用橘黄色、橘红色和赭石色。这些暖色的运用并没有使作品产生温情,画面线条和人物动态的扭曲反而与这些暖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加剧了画面的不安和压抑氛围,突出了作品情感。

席勒创作于1915年的作品Death and the Maiden,背景采用了大量的橘黄色和红棕色,画面中的女人身着鲜艳的红色,整个画面充斥着暖色,冷色调只占据了画面的小部分,但却传达出了独特的“窒息感”,画面的压抑感通过暖色对比反而被营造到极致,暖色和纯色替代了冰冷阴沉的颜色,使席勒内心的情感矛盾更加凸出。

六、结语

席勒是当时作品最具表现力的画家,打破了原有的绘画传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手法组织画面,将艺术情感表达到了极致,直视自我,勇于创新。通过鉴赏席勒作品中画面构成元素的组织和运用,人们可以走进席勒的内心世界,品味席勒作品中的复杂情感。

席勒作品中的复杂情感源于其包含了席勒的人生经历,更是对时代的反映。通过绘画,席勒将自身的压抑和时代的桎梏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禁忌的题材审视人性,用扭曲的线条表现灵魂,用强烈的色彩表达不安。席勒不具备传统画家的细腻,但充满主观性的、直接的、粗獷的艺术风格所传递出的情感也是另一种“细腻”。席勒的创作将绘画中的情感因素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绘画不再只是对外部现象的描绘,还体现了现象背后的情感和本质。席勒的艺术在跨越时空、打动观众的同时,也重构了近现代艺术的创作秩序,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世的艺术家开辟了全新的艺术道路。

基金项目

本文系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本科教改项目“基于OBE理念‘油画保护与修复’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I20200207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方敏楷,1999年生,男,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

*通讯作者:王一旺,1971年生,女,汉族,莆田仙游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美术学、生态美学。

参考文献

[1]舒文鑫.勾勒灵魂的线条—席勒绘画风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王桂梅.席勒作品中色彩和造型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9.

[3]金黎扬.浅谈表现主义绘画中的情感因素—以爱德华·蒙克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4]熊婧.席勒绘画作品中的用线之美[J].四川戏剧,2013(4):68-69.

[5]蒲金芮.浅论伊贡·席勒的绘画语言[J].艺术评鉴,2020(4):41-42.

[6]张正军.线条的情感因素在油画中的体现[J].艺术科技,2012(4):45.

[7](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李政文,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德)杜贝.表现主义艺术家[M].张言梦,译.上海: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5.

猜你喜欢
席勒人性情感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席勒的烂苹果
情感
台上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