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伟 朱文超 苏丹 宋拉拉 胡明文
摘 要:辣椒新品种红辣单生椒是通过不育系DSLX-A和自交系991-1杂交配制的F1代种;中晚熟,平均株高70 cm,株幅63 cm,主秆有效侧枝数为9个;椒果细指形,成熟期红色,平均果长6.53 cm,横径1.43 cm,单果重4.91 g,单个植株平均结果数为174个,平均产量1 600 kg/667 m2;维生素C含量1 450.7 mg/kg,辣椒素含量1 540.0 mg/kg。该品种抗疫病、炭疽病,加工适性好,适于贵州地区早春露地栽培。
关键词:朝天椒;雄性不育;一代杂种;红辣单生椒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3-000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41.3 文献标志码:B
辣椒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调味品作物,发展前景广阔。辣椒也是贵州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种产销均位于全国第一。近年来,加工型辣椒因产业纵深长、收益较好、附加增值空间大,需求量不断扩大[1]。加工型辣椒存在品种混杂、专用品种缺乏、加工适性差、品质不均等制约因素,尤其是单生朝天椒品种以进口品种为主。为满足生产企业对加工型朝天椒新品种的需求,育种人员利用优良的地方椒和不育系,采用杂交、回交等育种手段[2-3],选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加工适性好的单生朝天椒新品种红辣单生椒,现已在贵阳等地示范推广。
1 选育过程
红辣单生椒是两种品种杂交而成,属于强恢复性指形单生型第三系F1代杂交种,恢复度达100%。母本雄性不育系DSLX-A是以2006年从三亚引进的雄性不育材料M06A为不育源,2007年利用骨干自交系DSLX与M06A的F1代再与亲本杂交,再通过连续回交5代,此时DSLX性状已全部转入不育系中,由此获得胞质不育系DSLX-A、保持系DSLX-B,不育株和不育度较纯。不育系DSLX-A株型紧凑、直立,生长势强,株高79 cm,株幅60 cm,分枝性强,侧枝数8个,叶片绿色、卵圆形。田间观测发现,不育系属于花药不育型,花器整体较小;青果绿色,单生向上,果实表面微皱,熟果呈鲜红色,果指形,表面有光泽,果肉厚度适中,腔小,平均果长、果宽和肉厚分别为8.02 cm、1.33 cm、2.01 mm,中辣。
父本991-1品种是2007年在贵州遵义县试验地收集到的单生朝天椒991,采用系谱法经6代单株定向选育而成的稳定自交系。该自交系中晚熟,植株生长势强,株高41.45 cm,株幅40.03 cm,果指形、深绿色,熟果红色,平均果长和果宽分别是9.13 cm、1.53 cm,腔小,味辣,连续坐果能力强。
2013年冬季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配制三系亲本杂交,2015年春季在贵阳和遵义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对照试验。结果表明,DSLX-A×991-1杂交F1代恢复度达100%,营养生长势较强,长势整齐,能连续坐果,果实商品性好,抗病抗旱能力强。2017年春季至2018年春季连续两年在贵州等地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0年1月獲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名称为红辣单生椒,编号为GPD辣椒(2019)520788。
2 选育结果
2.1 品种比较试验
2015年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所下属的贵阳和遵义两个试验基地,相继开展品种比较性试验。栽培采用露地方式进行,将单生朝天椒遵辣1号作为对照品种。小区配伍组设计,重复3次,面积设为7.5 m2,单个小区种植30株。4月7日播种,采用漂浮育苗,5月20—25日高畦覆膜双行单株定植,株距40 cm,行距50 cm,8月底一次性采收鲜红椒计算产量。测产结果如表1所示,红辣单生椒熟性晚,平均产量2 004.2 kg/667 m2,比对照遵辣1号(平均产量1 380.35 kg/667 m2)增产45.20%,产量增加极为明显。
2.2 区域试验
2017—2018年,在贵州省不同辣椒种植市县及不同海拔等8个试验点进行区域试验,采用露地栽培方式,以遵辣1号作为对照。小区采用配伍组设计,重复3次,面积设为13 m2,划分每单个小区种植50株。田间管理按当地常规生产进行,8月15—30日采收鲜红椒测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红辣单生椒2017年春季和2018年春季在各试验点平均产量1 630.89 kg/667 m2,比对照遵辣1号(平均产量1 145.73 kg/667 m2)增加42.34%,不同区域试验点产量差异明显。
2.3 生产试验
2018年在毕节市大方县、铜仁市石阡县进行露地生产试验,以遵辣1号为对照。3月14—20日播种,采用漂浮育苗,4月26日—5月17日高畦覆膜双行单株定植,株距40 cm,行距50 cm,小区面积222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田间管理按当地常规生产进行,8月底采收全部鲜红椒测产。产量测算如表3所示,红辣单生椒平均产量1 609.90 kg/667 m2,比对照遵辣1号(平均产量1 147.07 kg/667 m2)增产40.40%,两个试验点产量差异明显。
2.4 抗病性及抗旱性
2017—2018年对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同时对红辣单生椒的抗病能力及抗旱能力进行田间性状调查。疫病和病毒病等的田间调查、分级标准和病情指数计算,分别按照张晓敏等(2015)[4]的方法进行测算和计量,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红辣单生椒对病毒病表现为中抗,平均病情指数为22.22,疫病的平均病情指数为15.02,炭疽病的平均病情指数为12.53。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单生椒对疫病、炭疽病的抵抗能力要优于对照品种遵辣1号,而对病毒病的耐性与对照品种遵辣1号水平接近。贵州干旱灾害严重,红辣单生椒比对照品种遵辣1号较为抗旱,平均抗旱指数为0.90。
2.5 品质
2015年9月,由贵州省辣椒所功能实验室进行品质测定:红辣单生椒维生素C含量1 450.7 mg/kg,辣椒素1 540.0 mg/kg,干物质15.26%,品质较遵辣1号(维生素C含量1 237.0 mg/kg、辣椒素1 240.0 mg/kg、干物质14.90%)更好。
3 品种特征特性
红辣单生椒为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种,播种到成熟长达180 d,散生型朝天椒,中晚熟。植株营养生长旺盛,株型直立,平均株高70 cm,开展度63 cm,茎秆萌发侧枝数为9个。单果重分别为6.53 cm、1.43 cm和4.91 g,单个植株平均结果数为174。红辣单生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1 450.7 mg/kg,辣椒素1 540.0 mg/kg,干物质15.26%,商品性佳,味辣,产量达2 000 kg/667 m2。该品种对炭疽病和疫病耐性较好,抗旱能力强,适于在贵州等西南地区早春露地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贵州地区在早春时段,进行露地种植。12月至次年3月进行大棚漂浮育苗,种子平均用量20 g/667 m2,4月至5月中下旬移栽定植。
整地翻土时,施腐熟农家肥3 000 kg/667 m2、復合肥(N-P-K为15-15-15)50 kg/667 m2作基肥。栽培模式为露地高厢黑膜双行单株定植。辣椒属于需肥性强蔬菜,定植后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尤其是开花结果期要重施花果肥,防止落花落果,可根施平衡复合肥20~30 kg/667 m2。不同生长期可适当喷施一定浓度的硼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贵州地区高温高湿天气频繁,整个生长期应及时预防病虫害发生,以免影响产量。各地在大面积推广前,应提前适量试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障碍。
参考文献:
[1]耿三省,陈斌,张晓芬,等.我国辣椒品种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及育种对策[J].中国蔬菜,2015(3):1-5.
[2]邓鑫,杜培粉,缪武.单生朝天椒美艳2号的选育[J].辣椒杂志,2020,18(2):26-29.
[3]赵国龙,林春晶,金东淳,等.主要农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20,36(1):116-125.
[4]张晓敏,张正海,毛胜利,等.我国辣椒种质资源对黄瓜花叶病毒的抗性及相关分析[J].中国蔬菜,2015(3):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