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素囡 陈玉娜 王健
摘 要:在焉耆盆地连续多年多点开展新冬22号早熟冬小麦品种试验示范,并结合焉耆盆地近4年来气温变化情况,证明了在焉耆盆地种植冬小麦可以安全越冬。同时,总结了冬小麦栽培技术要点,为当地调整小麦种植结构及农业种植结构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冬小麦;试验示范;栽培;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3-0001-02 中國图书分类号:S512 文献标志码:B
为了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焉耆盆地种植业结构,彻底解决当地春小麦品质差、产量低等问题,引导粮农向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生产方式转变,对焉耆盆地由春麦主产区向冬、春麦混合区转变进行探索。
1 影响冬小麦安全越冬的因素
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期的生育特点是长根、长叶、长分蘖、完成春化阶段,并开始幼穗分化,即“三长一完成”,其生长中心是分蘖。冬小麦经历严冬后,翌年是否可以继续存活的关键是分蘖节是否受损。分蘖节是植株地下部未伸长的节间、节和腋芽等紧缩在一起的节群,具有再生性。冬季即使植株地上部位叶片全部冻死,只要分蘖节没有受到损害,翌年春天环境适宜时,就可以从分蘖节部位发出新的分蘖,植株仍可以继续生长。
1.1 温度
低温是引发小麦冻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小麦冻害是指麦苗长期处于0 ℃以下强烈低温或剧烈变温的环境,超越了其本身所能耐受的范围而造成的冻伤或死亡现象,一般发生在小麦越冬休眠到早春返青萌动期间。
1.2 土壤及水分
土壤因素中,对冻害程度影响较大的是土质和墒情。质地重的黏土,尤其是在耙地不实的情况下,小麦冻害更重;黏壤土、壤土种植小麦冻害轻。
同一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低的受冻害重,水分含量高的受冻害轻,这是因为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麦田水分过高或干旱都不利于麦苗安全越冬。因此,及时灌好适量冬灌水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
2 焉耆盆地气温变化对冬小麦安全越冬的影响
2.1 年平均气温变化
2016—2020年,焉耆盆地年平均气温8.6~9.7 ℃,总体呈稳定的趋势,详见表1。
2.2 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
2016—2020年,焉耆盆地年极端最低气温-21.3~-17.5 ℃,2018年出现极端最低气温-21.3 ℃。
2.3 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变化
2016—2020年,焉耆盆地冬季年平均最低气温在-13.9~-10.1 ℃,总体差异不大。
2.4 焉耆盆地气温情况对冬小麦安全越冬的影响
研究表明,无积雪覆盖条件下,强冬性小麦可耐-24~-22 ℃的极端最低气温[1-2]。近4年焉耆盆地气温资料显示,焉耆盆地年极端最低气温在-21.3~-17.5 ℃,说明种植冬小麦可以安全越冬。
3 新冬22号在焉耆盆地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经过连续多年、多点同步试验示范和生产示范比较,新冬22号在焉耆盆地表现出具有适应性强和产量、质量稳定性优势。播种量20~25 kg/667 m2,株高66.32~87.63 cm,穗长6.9~8.7 cm,穗粒数24.3~33.12个,收获穗35.1万~62.6万穗/667 m2,实际产量400~630 kg/667 m2,容重800~821 g/L。新冬22号在焉耆盆地最高产量能达到630 kg/667 m2;最大穗长8.7 cm,穗粒数33.12个;最小穗长6.9 cm,穗粒数24.3个。具体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详见表2。
4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1)冬小麦的种植应选择壤土种植,选择早秋收作物和夏收作物种植地块,确保8月底前完成土壤准备。
(2)在焉耆盆地,冬小麦播种期要保证9月10—20日播种结束。
(3)冬小麦播种量应由冬小麦种子的千粒重所确定。新冬22号以播种量20~25 kg/667 m2、播深2~3 cm为宜。
(4)根据冬小麦示范推广情况可知,低温不是造成焉耆盆地冬小麦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缺墒。因此要灌好越冬水和返青水,保证冬小麦安全越冬。冬灌期为11月20日前,春灌返青水为次年3月5—15日前。
(5)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返青生长[3-4]。抓紧靶地保墒、中耕松土、及早追肥,促使尽快返青,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早春分蘖,防止受伤麦苗因田间管理不到位而继续死亡[5]。
5 结束语
经过在焉耆盆地连续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和跟踪调查,新冬22号综合性状表现最佳,是当地种植冬小麦最适宜品种。因此,应向种粮农户推荐新冬22号品种,宣传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加大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培训力度,使种植户摈弃“冬小麦越冬必须有积雪覆盖”的思想,改变县、乡、村干部群众对冬小麦种植认识不清、担心种植失败的顾虑。同时,大力宣传在焉耆盆地种植冬小麦,既可以解决轮作倒茬,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春小麦品质不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晶,张林,苍晶,等.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1):123-127.
[2]张敏,蔡瑞国,贾秀领,等.小麦抗寒机制的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科学,2016,41(4):37-42.
[3]杨起旺.冬小麦苗期至越冬期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6(17):12-13.
[4]孟艳萍.冬小麦越冬死苗原因及预防措施——以2018年丰南区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6):160.
[5]孙淑红.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