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栗鳃金龟的防治与探讨

2021-01-16 02:47:12孟才吉
种子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防治环境

孟才吉

摘    要:调查发现,大栗鳃金龟通常在4月底至5月初幼虫开始苏醒,然后上升到表土层取食2~3叉根系。高峰期防治效果最佳,但目前防治方法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在大力推广化学防治的同时还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应加大生物防治的科研力度,确保在防治该虫害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大栗鳃金龟;防治;环境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08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3       文献标志码:B

大栗鳃金龟属鳃金龟科,主要分布的地区包括碌曲、夏河、卓尼、临潭、和政、康乐、太子山林区、张掖、武都等,主要分布的省份包括甘肃、陕西、四川、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寄主植物为落叶松、云杉、冷杉、沙棘等。

1   发生为害的情况

大栗鳃金龟是碌曲县东南部洮河两岸高寒阴湿地区云杉林或苗圃暴发成灾的一种重要地下害虫。幼虫主要取食植物根系,会对中幼林、幼苗造成较大为害;成虫周期性暴发成灾,为害林木新梢嫩芽,使树梢变成秃梢,对林木的生长造成较大损害。这种幼虫每年越冬4次,成虫每年越冬1次,与其他病虫相比,这种幼虫对云杉的为害较大,越冬成虫在5月出土,飞到附近林地树冠上进行取食,从而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交尾后的雌成虫会飞回原来的土地,钻到地下进行产卵,在7—8月孵出幼虫,幼虫从10月开始下移到地下的土层中进行越冬,到第二年的春天幼虫开始从地下土层出来进行取食,对云杉进行为害,第5年的7月,成熟的幼虫在土中化蛹,至8月羽化成虫,在土壤内越秋、越冬[1]。

2   调查地概况

碌曲县东南部洮河两岸高寒阴湿地区云杉林(则岔石林一带)和苗圃地,最高海拔为 4 300 m,最低海拔为2 900 m。根据2019年的参考数据,年平均气温为2.24 ℃,极端高温为28.2 ℃(7月),极端低温为-25.9 ℃(1月),年均降水量为657.7 mm,属高寒湿润性气候,无霜期在30 d左右。土壤类型主要为灰褐土。该调查区域是3种用地,分别为林、牧、农用地,因此人为影响较为严重。

3   形态特征

大栗鳃金龟体长 25.7~31.5 mm,体宽11.8~15.3 mm,属于大型鞘翅目昆虫;雄体身体狭长,雌体较短而阔;体色为黑色、黑褐色或深褐色;鞘翅、触角及各足跗节以下为棕色或褐色,鞘翅边缘为黑色。腹部1-5腹板侧端有乳白色三角形斑。头阔大,唇基长,略呈矩形,密布具毛刻点,头面上具毛刻,点中央大而稀,四周细而密;触角10节,鳃片部雄体7节,长大弯曲;雌体6节,短小。前胸背板横阔,中有宽浅纵沟,沟内密生长毛似马鬃,沟侧几光滑,两侧刻点具密毛,齐后缘有一长毛三角形区,侧缘钝角形扩展,前侧角近直角形,后侧角向侧敞出锐角形。小盾片半椭圆形。鞘翅纵肋Ⅰ、Ⅱ、Ⅳ高而明显,Ⅲ可辨或消失,密布乳白色针状毛,肩凸、端凸发达。臀板大,三角形,端部常明显延伸呈柄状,延伸部雄体长而宽狭不一,雌体则细短甚或不见。胸下密被绒毛,后胸前侧片与后侧片密被乳白鳞片,腹部密被乳白伏毛。前足胫节外缘2齿(雄)或3齿(雌),爪下有1垂直生爪齒。

4   生活习性

碌曲县由于海拔高,年均温度较低,大栗鳃金龟一般需要6年才能完成 1代。成虫于5月上旬陆续从冬眠洞里出来,持续10 d达到高峰期。5月下旬大栗鳃金龟成虫开始寻找配偶交配、产卵,产卵期45~66 d。经过30 d幼虫孵出并进入土层内取食。10月以后由于温度降低,幼虫开始下移进入较深的土层内越冬,一般要到40 cm以下。等到次年4月上旬温度升高幼虫开始上移到浅层表土内取食,为害农作物,反复越冬4次,第5年6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并继续越冬1次,因此整个幼虫期长达58个月,第6年6月中旬幼虫开始在土中做土室化蛹,直至7月上旬,蛹期为60~72 d。8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为期一个月,成虫当年并不出土,10月再次冬眠,第7年5月上旬成虫陆续从冬眠洞里出来飞到附近云杉林或苗圃树上取食、交配;成虫喜欢温暖的傍晚,并在20:00~21:00出土,当温度低于12 ℃时,很难见到成虫出土。

成虫在云杉林或苗圃的分布规律一般为林缘多于腹地。成虫白天可以隐藏在枝叶丛中取食,在午后和夜晚时,多见到雄虫飞翔寻找配偶、交配。

大栗鳃金龟成虫有重复交配的现象,这样会提高虫卵的受精率,交尾后雌虫通常会飞回原出土地进行产卵。产卵后大栗鳃金龟两性成虫先后死去。一般雌虫多选择在深为13~26 cm的沙壤土中产卵,每头雌虫产卵14~47粒,呈堆状,产卵多时分几堆,每堆平均为21粒。当土壤含水量达到20%时最适宜虫卵发育。第一年幼虫主要以腐殖质及植物须根为食,因此第一年造成的为害较小,随着虫体变大,食性改变,接下来3年主要对果苗和农作物的为害较大,而且幼虫有成团性,为害的最高峰在第4年。幼虫每年10月中旬由于温度下降开始下移,次年4月中旬以后温度回暖开始上升进入5~15 cm的土层中取食。幼虫第5次越冬后,选择土层深度20~30 cm做椭圆形的土室,老熟幼虫潜伏其中化蛹。成虫严重为害云杉、杉树、桦树和杨树等树木,幼虫严重为害大田作物(如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玉米、甜菜等)和苗圃中的苗木,常导致毁种重播或颗粒无收。大栗鳃金龟的生活史很长。幼虫越冬5次,成虫越冬1次,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出土交配、产卵,雌虫能多次交尾,多次产卵,

大栗鳃金龟在5年1代地区,幼虫越冬4次,成虫越冬1次。在6年1代地区,幼虫越冬5次,成虫越冬1次。虽然世代重叠,总有一个数量占绝对优势的虫群,当成虫越冬数量占绝对优势时这一年成虫为害林木较为严重。如1980年、1985年和1990年这3个年份,大栗鳃金龟在甘肃临夏太子山林区大面积发生,大面积落叶松、云冷杉和桦树林分遭受严重为害。据1990年6月调查,15年落叶松平均每株虫口密度高达260头,最高时达1 450头,林冠层针叶几乎被食完,多数云杉枝梢针叶被食光,当年林木年生长量几乎为零。当幼虫越冬数量占绝对优势时幼虫为害苗木根系较为严重。如1990年、1991年大栗鳃金龟在甘肃碌曲县阿拉苗圃大面积发生,为害面积达到1.7 hm2,7~8年生云杉山苗2~3叉根系皮层几乎食光,7 d苗木死亡率高达95%,直接造成1.7 hm2云杉苗挖出烧掉,因此可以采用每667 m2撒5 kg甲拌磷深翻土壤的方法处理。

5   防治方法

要想有效预防大栗鳃金龟,首先,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根据作物布局及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工作重点,及时准确掌握其发生规律,牢牢把握防控主动权。其次,加强对云杉的防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由于云杉抗病能力的高低与病虫害存在很大关系,对云杉的生长来说,抗病能力强,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小;抗病能力弱,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大。所以加强云杉的抗病能力会有效降低病虫害的为害。而大栗鳃金龟对林木的为害主要是在幼虫期,幼虫生活时间较长,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防治难度较大。

5.1   化学防治

在4月底至5月初是幼虫为害高峰期,可以用75%辛硫磷乳油喷洒在根部,用追肥器对根部进行注射,从而达到防治效果;也可用50%马拉硫磷乳油1 500倍液喷洒。在大栗鳃金龟为害严重的区域,等到成虫出土上树后,用适量的氧氰菊酯微胶囊剂进行喷洒,从而对大栗鳃金龟进行防治,减少对云杉的为害。

5.2   物理防治

根据成虫趋光性的特点,用黑光灯进行诱杀,正常情况下在雨后第二天虫峰会出现,每年的6月是灯下诱虫高峰期,可对害虫进行捕杀,从而确保云杉的质量。

5.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害虫的天敌来达到防治效果。这类天敌很多,主要包括食虫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如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食虫鸟类。所以要加大对灰喜鹊等食虫鸟类的保护,可以有效杀灭一部分病虫害。

5.4   综合防治措施

封山育林可以促进有林地、灌木林增多。选用优质、速生苗造林可缩短造林育林时间。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震落捕杀,也可以选择幼虫在上土层内进行捕杀,用甲拌磷350倍液浸根处理造林苗木。成虫盛期的时间是5:00~8:00;18:00~20:00,施放杀虫烟剂熏杀,用药量为10~20 kg/hm2。

5.5   加大科學防治研究

由于大栗鳃金龟在碌曲县山林区大面积发生,发生范围较广,目前除了喷洒一些化学药剂外,没有实施生物防治措施,单纯的使用化学防治方法,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而且防治成本高,投入资金大。因此,下一步要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在解决大栗鳃金龟对林木为害的同时减少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5.6   加强苗圃地管理

根据大栗鳃金龟生活习性,在日常田间管理时,主要通过加强苗圃地管理的方式来达到破坏其生活环境的目的,可以通过适时种耕除草,深翻整地,将生活在深层的幼虫翻到地面,通过暴晒、鸟雀啄食等,一般可以消灭一部分病虫害。可以根据其越冬的习性,可以在冬季对土壤进行深翻,利用低温灭杀越冬的病虫害,使其不能安全越冬,减少来年的虫口基数。

参考文献:

[1]杨新元,杨世荣,郭春华.大栗鳃金龟的发生及防治[J].植物医生,2000(5):30.

猜你喜欢
防治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牛有机磷中毒的诊疗与防治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论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及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药在防治蔬菜粉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