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在民国时期的新安画派中有这样一位画家,他曾位居高官,最后却挂印返乡;他寄情山水丹青,却又致力民生教育;他曾经是新安画派的领军人,却在壮年溘然长逝。他在当时名望甚高,后世却鲜有人知。这位画家便是新安画派名宿张翰飞。
一、张翰飞生平
张鹏翎(1884〜1939)字翰飞,号新安居士。歙县定潭村人,出身书香门第,早年求学于新安中学堂,为许承尧弟子,后肄业于北京银行学堂。自幼秉承家学熏陶,擅长诗文、篆刻、书法,兼工山水,生平豪侠好义,广交海内书画名流,与画友王梦白、陈师曾、黄宾虹、钟刚中等经常相聚共研。平生喜好收藏书画、创作书画。1907年与其妹夫经学大家吴承仕一同赴京参加举贡。1909年中举后便留在北京,于清廷短暂供职。北洋政府成立后,历任铁道部部长叶恭绰的高级助理、在担任铁道部沿线产品展览会总务主任时兼任《新晨报》编辑部文艺方面编辑、故宫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铁道部副部长等要职。期间与叶恭绰、陈师曾、溥心畬、黄宾虹、袁励准等书画名家过从甚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即已享誉画坛。与黄宾虹、汪采白并称“新安三雄”,被时人推誉为“新安三雄”之首,为民国时期新安画派领军人物。
张翰飞作为民国时期活跃在北平画坛的著名书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多次在北京、南京展出。1930年张翰飞与吴镜汀、徐燕荪等共同创建“北平中国书画研究会”。1935年出版《张翰飞画集》,由著名书法家罗复堪为其题签。抗战爆发后,拒绝郑孝胥拉拢去满洲国的高官厚禄,返乡创办学校。建国后被列为安徽省百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关于张翰飞作品传世不多的问题,围棋国手过旭初在其1984年所写的《我所认识的张翰飞》一文中曾经记载到:“(张翰飞)为了画黄山,携长子君逸由北平返歙县后,想结庵黄山之麓,长期定居,但由于往返登山劳累过度,刚整理好积累之手稿就溘然去世,120幅黄山写生作品,亦于动乱中全部遗失。现经多方搜集,仅存部分早中期作品十余幅而已。”
1939年张翰飞这位饱受人间沧桑的画家因病离开人世,卒年55岁。
二、新安画派与张翰飞
徽州在秦、晋时称新安郡,新安江是发源于此的重要河流,故安徽南部地区多以“新安”称之。从唐代起始,历朝辈有画家声名传世。即至明末清初,在徽州地域的画家群体规模达到顶峰。在徽州区域和当时寓居他乡的徽籍画家,他们以黄山为主要描绘对象,借景抒情,通过创作来抒发对新安地区乡土的热爱,徽州自古重文圣教的士人品格,深入当地人的血脉之中,文章晋唐风骨,绘画高洁淡雅。这一地区的画家风格独特,作品面貌具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
新安画派一词,最早见于康熙年间张庚所著《国朝画征录》一书,将“海阳四家”定位画派代表人物。新安画派“为清初的山水流派之一,其代表是安徽歙县与休宁县画家弘仁、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其画风多受倪瓒影响,但又各具特色,隋唐时歙县与休宁县合称为新安郡治。故称上述四人为新安画派四家。休宁原为歙县地,古称海阳,故又称其为海阳四家。”①四家中首推弘仁,因其画坛地位最高、对后世影响最重,以渐江僧作为新安画派领袖的地位则毋庸置疑。
新安绘画源远流长,是中国绘画史上历史悠久的流派之一。以明代李流芳、程嘉燧、李永昌等作为“新安画派”的先驱者;以“海阳四家”、程邃、戴本孝等为新安画派中坚力量,方式玉、程正揆、雪庄作为主要成员;现代则以黄宾虹、张翰飞、汪采白为画派代表。新安画派是中国画坛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当时的黄宾虹尚未成名,常常造访张翰飞,而当时已很有声望的张翰飞却一直推崇黄宾虹。一次闲谈中,黄宾虹叹曰:“翰飞,我的画很难得到别人的赏识,只有你才是我的知音。”张翰飞说:“宾虹兄,您不要多虑,其实您的技艺已是上乘,虽能识者甚少,今后一定会大成。”②“同乡黄宾虹、许承尧二老等尤器重之,并推崇他的诗、书、画可为三绝,且为新安画派的继承发展之首。”虽然在民国时期便与黄宾虹、汪采白合称“新安三雄”。但是时至今日,中国书画界对这位新安画派承前启后的大家却鲜有人知,这确实是一大憾事。
究其根本还是作品传世稀少,造成这种局面不外有两点原因:首先,张翰飞55岁壮年而逝造成了其声名被历史淹没。在一个艺术家最黄金的年龄去世,对其艺术影响力及传承是巨大的打击,同时造成其作品传世量小,不被后人所熟知。其次,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局动荡,张鹏翎大量作品在这一时期或损毁或遗失。到了建国后“他与很多政要、名流的书信也在文革中毁于一旦”。③致使其作品存世数量进一步减少。
三、张翰飞艺术特点
张翰飞画风远宗元四家,得法巨然、八大山人,继承和发展元代以来以士大夫阶层为代表的文人画。可谓取各家之长于一炉,但又不落前人的窠臼,其作品面貌独树一帜。擅山水,笔苍墨润,纵逸多姿。章法严谨,同时又继承新安画派清逸空灵的特色。尤擅长用墨用色,达到墨不碍色,色不碍墨,二者相融不悖,互为衬托的境界。④
张翰飞平生作品多绘黄山风景,画面盎然古趣;其中尤以黄子久对其影响最为深远。张君山水构图宏大、咫尺千里、风格沉雄,作品多以浅绛设色。“中年作品既与黄宾虹后期造诣相似,俨然一代新安画派领军人物之风范。”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大家孙克评张翰飞的作品:“结构严密,笔墨精湛,气象万千,最宜用‘浑厚华滋’来形容,其功力修养堪与黄宾虹中年之作相伯仲而居乎上。”⑤其绘画作品画面生动,水墨山水可见其笔墨凝重,豪迈肆意;浅绛山水章法谨严,画风雄厚沉稳;青绿山水则精细富丽,气势恢宏。
紙本草书《论黄庭拓本》(图1),藏于安徽博物院,是张鹏翎少有的书法作品。释文:“余生平所见《思古斋》黄庭皆‘颖上本’,此本虽与‘颖上’举止相似;而从逸则过之。疑即‘颖上’所自出。蔼凌先生,张鹏翎。”钤“张翰飞印”“鹏翎”印。“草书《论黄庭拓本》体势雄强,笔画圆稳。结构简省,脱去波挑。字字珠玑,坠落玉盘。从中可见其确于草书《急就章》中‘一画之间,变化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的书法精髓下过一番苦功,故而极具大家风范。”⑥
一度衰微的章草书法,在民国时期玉然兴盛,一时名家辈出,如沈增植、余绍宋、高二适等,可谓直窥魏晋,承古法而自能创变。张翰飞是新安地区中一位擅长章草书法的艺术家。所作章草古趣盎然、功力弥深,在传统的基础上,兼融碑板简牍,结字多有跌宕、疏密的变化。其极力追求古朴典雅的格调,尤其用笔圆劲稚拙,神采飞扬,不拘泥于章法之中,因此其字便毫无拘束之感。
抗日战争暴发后,作为画家,张翰飞作出了一个跟同时代多数画家一样的决定,即用画笔来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让广大民众觉醒。他后期的作品感情深沉质朴。表现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气势恢弘磅礴,技法苍雄凝重,风格沉雄浑厚。其晚期山水作品,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怒火、对战火下百姓悲惨命运的愤懑、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希望。张翰飞回到家乡的几年,经常登黄山写生,师法自然,作品自然返璞归真。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张翰飞创作于1939年的八条屏“定潭八景”,时人称为“杰构”。许承尧看到这件作品后极为赞许,并在其画幅上题诗或题跋。“定潭八景图”现藏于安徽博物院,《双峰架月》便是八景图之一(图2)。
“张翰飞洒脱画风,恣纵不羁;黄宾虹黑墨山水,浑厚华滋;汪采白青绿景胜,神形兼备。”⑦张翰飞在新安画派的发展与传承中的独特性和唯一性,铸就其与黄宾虹、汪采白新安画派三足鼎立的盛世。
三、参展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
1929年4月由国民政府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在上海国货路的新普育堂揭幕。本次美术展规模空前、影响之深时所罕见,美术展会务工作人员编汇了当时政界、文化界、商界等各界精英:名誉会长蔡元培、会长蒋梦麟、副会长马叙伦、总干事陈石珍、总务委员何香凝、王一亭、于右任、蔡周峻、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吴湖帆、徐志摩、钱瘦铁、李祖韩、张聿光等;名誉评判委员蒋介石、谭延闿、胡汉民、蔡元培、冯玉祥、孙科、陈果夫、宋子文、于右任、经亨颐、孔祥熙、何香凝、陈树人、熊式辉、陆伯鸿、汪伯奇等人担任。⑧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举办如此盛大的美术展览,共计有10万民众前来参观。
国民政府特批2万元,出版《美展汇刊》和《美展特刊》,专门用于刊登参展作品及美术展的相关消息。本次美术展参展范围涉猎广泛,包含书画、雕刻、摄影等诸多方面。展会广泛邀请了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前来,仅书画展就有196人参展,朱孝臧、齐白石、何香凝、高剑父、郑孝胥、黄宾虹、萧俊贤、陈半丁、王梦白、溥雪斋、李叔同、吴湖帆、陈树人、叶恭绰、张翰飞、郑午昌、钱化佛、贺天健、俞剑华、张大千等名家都参加这次美展中书画部分的展览,展览同时进行评奖。张翰飞展出的《云栈泉声图》和《杪秋图》两幅作品在众名家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优奖。在展览中分别以70元和80元的价格被售出。1929年在上海地区的一项社会调查中,男工一个月大约21.9元左右,女工只有13.2元左右,这个数字是按照出工30天,每天干10个小时计算的。因此150元无疑是一笔巨款。
“展览后,许多画家都刊登润例。张翰飞的作品为藏家喜爱,他的润格也不断提升,现存1931年元月他的山水润例资料表明:他的八尺堂幅为120元,五尺60元,四尺50元;八尺条屏80元,六尺60元,五尺36元,四尺28元;齐白石在1932〜1933年也重新订了润例,六尺对开花卉45元,八尺对开72元。”⑨
四、忧国忧民致力公益
早在1920年9月19日,张翰飞就与白祥浚、李庆芳等发起创办民生协济会,以人道主义民主政策推行、研究实施协济民生为宗旨,并担任主任干事,会员达到225人。⑩张翰飞是一名士大夫派的文人画家,他拥有极其高深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高洁的品格。他对社会有着很强的责任感,民生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
铁道部任职提议“首条铁路贯通南北,跨江而建”,为修铁路惠及中华。安徽沿江一带山洪暴发,出资在歙县会馆招待书画界名流,作品公开义卖后,所得全部捐赠给安徽,为灾民渡过难关尽了绵薄之力。
“一二·九”爱国运动后,张翰飞利用自己民国政府铁道部副部长身份营救了被批捕的爱国学生及北平女师大校长。1937年后,面对日本侵略者对祖国的蹂躏,国土沦丧,百姓生灵涂炭,张翰飞忧心忡忡、满腔悲愤。此时他的旧友北满政府国务总理郑孝胥极力邀其北上做他的高级助手,被张翰飞严辞拒绝。并毅然辞去国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职务毅然南下,不愿在敌占区生活,希望返回家乡歙县暂避。“在家乡这段时间,张翰飞致力于平民教育,并创办定潭初级学校,这便是日后定潭中学的前身。”
1938年在族祠保善堂建有3个年级的“定山小学”,1942年在嘉乐堂建有4个年级的“定潭保国民小学”,没有报酬地义务教育乡闾子弟直到新中国成立。
其子张君逸在新中国成立后将家藏的17件古玩字画捐赠给了歙县博物馆;2011年,其孙张仲平将祖孙三代所绘书画作品130幅全部无偿地捐献给安徽博物院永久珍藏。
四、《秋山图》赏析
此件《秋山图》为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创作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张翰飞作品传世量小,大部分作品由其后人捐献于安徽博物院收藏,方显此件作品之珍贵(图3)。
《秋山图》画面整体群峰耸立,以短披麻皴为主,辅以折带皴。以淡墨勾勒山体形状,再用赭石渲染山体颜色,植被则用花青、矾红点写。通过浅绛设色法以期达到遒劲苍润的秋意质感,尽写秋韵之美(图4)。构图则以一江溪水将画面左右隔开。右侧山势危岩奇倾,以点苔之法做尖峰陡壁上的植被,山峦之间寺庙隐约可见。一架石阶由古寺通往山下,正是“攀山踏石阶,登仙尤可寻”;画面中部与两侧山势相对形成峡谷,山间山村依水而建,烟云缥缈,松风相应。溪水自中部延伸至画面底部,两侧山体则有木桥连接。右角斜出一块山体,增强画面的透视感;左侧山体相较低矮深远,用以调节画面布局(图5)。题款于画面左上空白处:“云门仁兄同学正之,戊寅呵冻翰飞张鹏翎。”钤“张鹏翎”白文印(图6)。
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指出,“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画家在具备了成熟的绘画技法之后,就要求变,不拘泥于营造布局,每幅画作都应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以画家本身的个性进行创作。《秋山图》正是这般“随机”之作。远观则怪峰嶙峋,苍松劲柏或生于山巅或长与石缝,秋叶似锦点綴其间,好一派黄岳盛景。画面中未画人物,正是文人画中所追求的“山溪幽寂”的境界。
结语
“西风瑟瑟到山家,一抹烟笼古寺斜,杜老漫吟摇落句,深红浅碧胜春花。”这是张翰飞作品中的一首自题诗。张翰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又是一名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不仅寄情于山水,更深入到劳苦大众中去。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为底层百姓的温饱而奔走;为了贫苦子弟的教育而忙碌。正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翰飞所展现人性最为光辉的一面,正是中华民族最为优良品德的体现,这样伟大的艺术家不应被后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