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铸史千秋金鉴

2021-01-16 02:56邓庆
收藏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线铜镜铭文

邓庆

沈阳故宫庋藏有汉、唐、“六朝”、辽、金、宋、明、清时期的铜镜,最早的如汉代铜镜。据《庄子·天道篇》载:“圣人之心,镜乎天地之也,万物之镜也。”赵汝珍之《古玩指南》亦载:“上古之镜,即大盆也,其名曰:。说文,,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形,故用以为镜。”南宋朱熹曾以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这里的“鉴”,即指镜子。据《轩辕黄帝传》记载,“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1975年,在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中,曾出土了一面素镜。1976年,在青海贵南线齐家文化墓葬又出土了一面七角星纹镜。即从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开始,铜镜走进了人类的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铜镜得以产生。也就是在金属出现后,开始使用青铜铸镜。从铜镜产生伊始,就是古代人们赖以整妆、映照面容和装饰居所的生活用具。而且,还用它来寄托相思、辟邪祈福、比拟人物、譬喻德行。“迨至商初,始铸铜”。又“至秦时,始铸铜镜”“自秦以后,再不用水为”。春秋战国时代,我国铜镜即盛行发展,战国铜镜更一扫前朝铜镜朴拙之风,展现出青铜工艺高超的技术面貌。延至西汉,铜镜制作和艺术表现手法有了更大的发展,也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汉代海兽纹铜镜(图1)

此镜为圆形造型,镜缘为素缘,较宽。镜的背面,铸有突出于镜面的浮雕海兽纹。在镜背中央,有一个纽,也叫做鼻,顶部较平,也称平顶纽,有孔,在鼻中,可以穿线悬挂。在内区,4个海兽围绕着镜纽,顺时针游动。并在周围密布海水纹。在镜缘与内区之间,有三圈比较繁复的纹饰:第一道是锯齿纹,第二道是圆珠纹,第三道是竖线纹。在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质色略微显红。而汉代銅镜的质色,呈现的是银灰色,但此镜的质色则泛白。

汉代卧蚕纹铜镜(图2)

此镜为圆形,镜纽顶部较平,为平顶纽,有孔,可系绳。此镜为宽素缘。从素缘往里,有一圈斜线纹。以镜纽为中心,从里往外,有两周弦纹。再往外则是一圈斜线纹。在两周斜线纹之间,为四乳丁纹,也称四子纹。与其间隔有4个卧蚕纹,为此镜的主体纹饰。纹饰抽象概括自然图案,为前代艺术描摹之延续。

汉代斜线纹铜镜(图3)

此镜圆纽扁平,宽素缘。此镜在外区和内区之间,为一圈斜线纹,加上两周弦纹。此镜纹饰粗旷,铸造工艺不甚精良,但朴实古拙之风正合汉初形制。古代铜镜,种类丰富,类型多样。作为金属器的一种,它不仅为人类使用时间长,使用范围最广。而且,也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

汉代三三纹铜镜(图4)

汉代铜镜的纹饰多种多样,还有以纹饰取名的,此镜即以三三纹命名。此镜为圆形造型,亦为圆形纽,圆纽座,宽素缘。有两圈斜线纹,分为内外区。外圈斜线纹紧邻宽素缘。在两个斜线纹之间,形成一圈铭文带。在带中,采用浅浮雕技法,雕有16个符号纹,纹线纤细。在内区边缘,有8个半圆纹。在半圆纹与纽座之间,为4个三三纹,间隔4个一一纹。

汉代十二珠纹铜镜(图5)

此镜为圆形造型,宽素缘,铜质色彩泛白。弓形纽,带孔,可系绳。在内区,围绕镜纽,有12个圆珠纹。在连珠纹之外,有一周细弦纹,有一周宽弦纹。两周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区。在宽弦纹与宽素缘之间,从宽弦纹往外,为8个半圆形纹。在半圆形纹与宽素缘之间,有多道弦纹,之间为铭文带。在铭文带中,采用浅浮雕技法,即雕有34个符号纹。

汉代半球纽八乳丁规矩纹铜镜(图6)

此镜为圆形造型,镜背采用浅浮雕技法。其内区,系挂有半球单纽。而在素缘圆形纽座外,为双线方格纹。在双线方格纹外,雕饰有两两一面,共计8个乳丁纹,此为八子纹。乳丁纹,也称子孙纹。在一镜背上,乳丁大小相同,称为子纹。几个乳钉,就是几子纹。若同一镜背上乳丁大小有别,则较大者称子,较小者称孙,按子和孙的不同数目,称几子几孙纹。如四子纹、五子纹、八子纹等。子孙纹寓意是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和多子多福等。如果孙子纹间有弧线纹相连,似天上的星云图案,又名星云纹铜镜。连着双线方格有4个双线T形纹,即从方格4条外边的中心分别向外伸出一个双线T形纹。在双线方格纹之外,有一周单弦纹。这一周将内外分隔的圆弦纹,与内区的双线方格纹,形成了天圆地方的构造格局。在这一圆周内,与双线方格纹相对,雕有4个双线L形纹和4个双线V形纹。即4个双线T形纹分别与4个双线L形纹相对,在双线方格纹的四角分别与4个双线V形纹相对。双线方格纹、T形纹、L形纹、V形纹,将整个内区分成四方八区。T形纹、L形纹、V形纹,称规矩纹,又称博局纹。“博”,产生于春秋,为盛行于秦汉时,高士文人休闲娱乐的一种棋类游戏。博局就是棋盘,在棋盘上,画有方格和T、L、V三种符号,把棋盘分成四方八区,双方以六子对局,互为攻守,称为“六博”。博局纹早在20世纪初即被日本学者称之为“规矩纹”或“TLV纹”,现今我国学术界一直沿用TVL镜之名。TVL博局纹影响深远,直至明清之期,仍为主要纹饰之一。在被三种符号和方格纹分成的各区中,一般还分别添以诸如花枝等辅助纹饰。此镜,即在镜背剩余的空间里,满饰有花卉图案。在外区,为窄素缘,紧邻窄缘的是一周缠枝花卉纹,设计的整齐划一。如果按每一完整的花枝分段的话,可以分为24段。再往里,为一周单弦纹,一周锯齿纹,一周斜线纹。在内外周单弦纹之间,为一周篆书18字铭文带。

从3世纪初到6世纪末,即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时期,在南方,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6个政权,都于建康,吴称建业,即今南京。唐朝人许嵩曾在《建康实录》中,以记载这6个朝代而得名。北宋的司马光也曾撰写《资治通鉴》,以此六朝作为正统编年纪事,后人将此6个朝代,并称六朝,史家称为“六朝”。六朝,同时又指北朝六朝。三国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及隋皆建都于北方,也合称六朝。是后世对三国至隋统一前南北两方的泛称。其承汉启唐,在诸多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六朝时的铜镜,基本沿袭东汉铜镜的花纹形制,无重大特色。而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也不太多。但其形制纹饰,虽类于东汉镜,但铸造技术较差,处于中衰阶段。当时,北方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和西亚文化的影响,西域以至西亚色彩的葡萄、禽兽、草花等图案,常采用于镜背。这一时期,铜镜铭文较少。故而,要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和形制纹饰等做仔细比较研究才能判别。

六朝神兽纹铜镜(图7)

此镜为圆形造型,扁圆纽,有孔,可系绳。卷素缘,往里有一周齿纹,一周波浪纹,再一周齿纹,一周竖线纹。在内区,以镜纽为中心,满饰5条翻腾的海兽。但他们并不按一致的方向遨游,而是非常自由,大有翻江倒海之势。在内区与竖线纹之间,为铭文带。在铭文带中,采用浅浮雕技法,雕有34个文字符号。

六朝桥形纽铜镜(图8)

此镜为圆形造型,宽素缘,铜质色彩泛白。桥形纽,有孔,可系绳,银锭座。在银锭座之外,为12个半圆纹。再往外,为一周宽弦纹,一周细弦纹。从宽素缘往里,有两道细弦纹。他们在内外区最近的一道细弦纹之间,形成了一周铭文带。这里,采用了浅浮雕技法,雕有18个文字符号纹。

唐代铜镜,又称唐式镜。唐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各民族高度融合,整个社会显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铜镜铸造技术也得到了发展,进入另一个繁荣发展的高峰期。唐代铜镜铸造工艺上出现了螺钿、金银平脱、涂漆等新技术;造型上突破汉镜,出现新的形制,如葵花镜、菱花镜、方形镜等;花饰上,唐镜自由豪放,兼容并蓄,除传统瑞兽、吉祥纹饰外,还增加了异域色彩浓郁的海兽葡萄纹等。

唐代桥形纽海兽葡萄纹铜镜(图9)

此镜为圆形造型,桥形纽。铜镜的边缘为窄卷素缘,并以镜纽为中心,凸雕一周弦纹来隔开内外区。铜镜较厚重,在镜背上采用了深浮雕的技法。在内区有4只海兽,围绕着镜纽,逆时针游动。生动活泼,动态感极强,之间配有6串葡萄纹和6个轮纹,外区有10串葡萄纹、5个轮纹和4个瑞兽纹。

唐代花鸟纹八菱花式铜镜(图10)

此镜造型为八菱花式。镜纽为弓形纽。有孔,可系绳。镜背为浅浮雕技法,围绕镜纽,有一周凸起的弦纹,分割了内外区。在内区有花枝纹,也有鸟纹。在外区,有轮纹。

唐代海马葡萄纹铜镜(图11)

此镜为圆形造型,镜纽为弓形,有孔,可系绳。在镜背采用高浮雕技法。在内区雕有6匹海马,围绕着镜纽,逆时针游动,形态各异,生动活泼。在内区边缘,雕有12串葡萄纹。在葡萄纹与海马纹之间,满饰海水纹。通过两周凸起的弦纹,分开内外区。在外区中部,雕有12匹海马。在外边缘处,还雕有20串葡萄纹。其余与海马之空间,则满饰海水纹。

唐代鸾凤海马葡萄纹铜镜(图12)

圆形造型,铜质色泽,为黑里泛白。镜纽为元宝形纽。为一凸起弦纹,分开内外区。此镜的海马,姿态各异,生动活泼。镜背采用高浮雕技法。在内区,雕有4个海马,它们不是向一个方向,而是各向相反方向游動,形态各异,生动活泼。中间还有两只如同写实的孔雀一样的凤纹。内区边缘,还雕有12串葡萄纹,中间还有4串葡萄纹。外区有12只鸾纹和4只蝶纹。外区的外缘边还有20串葡萄纹。

唐代双弦四海马纹铜镜(图13)

此镜为圆形造型,球形纽,以双周弦纹分开两区。在内区有4只瑞兽,大多认为是海马,还有8串葡萄纹。外区也是海马葡萄纹。

葡萄纹镜是唐镜中的一大类,此纹饰的出现反映出唐镜制造工艺的明显提高,同时也折射出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开放。

唐代素面铜镜(图14)

此镜为圆形造型,窄缘为双道凸起的弦纹组成。镜纽为圆纽,但纽孔没有显露出来。铜质色彩泛白。以镜纽为中心,凸雕一周很细的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区。在此道弦纹与窄缘弦纹之间,还有一周隆起的暗弦纹。整个镜背呈现素面,光泽很好,可以与铜镜的正面相媲美。

宋、辽、金时期,由于战争频繁,铜器短缺,无论是铜镜铸造技术、还是质量都不如前期,纹饰也少见创新。

辽代缠枝纹菱花形铜镜(图15)

此镜造型为葵瓣式,即有8个菱花瓣。辽代的菱花瓣形,与汉、唐,乃至于宋的造型,有所不同,主要是在瓣尖不突出,几乎与另两个隆起的卷缘部位成为了一个半圆弧线上。镜纽为圆纽,有孔,可系绳。以镜纽为中心,在整个镜背内,由于背部整个凹深,但很平。采用浅浮雕技法,满饰缠枝莲纹,即在同一平面上浮雕而成。缠枝图案纹非常规矩,雕刻也非常精致。整体看是一个大的缠枝莲布满于镜背,但细看,这是有规律可寻。即它们都围绕着镜纽,将缠枝花的主体花枝设计为4个大圆,但这个大圆是不封闭的,也不是非常圆,有出口,似乎大有旋转一圈,就可以出去的感觉。每一个大圈里面,都似乎想圈住一个大花朵,但由于没有封口,花香还是要溢出的。在每个大圈上还有很多小花枝。布满在4个大花枝的空间里,起到了陪衬的效果。

辽代四花连珠纹铜镜(图16)

此镜为圆形造型,镜纽比较圆,也很大,有孔,可系绳。此镜铜质色彩泛白,可称为自然古朴。高锡低铅的特点,无柄。纽座处,是一个凸弦纹。镜背由两个凸弦纹,分割成内外区。在内区,在两个凹弧圈内,形成一个铭文带。在带内,有4个主要花瓣纹饰,每一个大花瓣,由中间一个细细的小花枝顶起一朵小花,两侧连着两朵大花叶,很规整,图案化的形成4个组合花卉,也可以称为4大朵花。在4朵花中间,为4个铭文间隔了4朵花。在4朵花内侧一周为连珠纹。外区,在一个凸弧圈和一个凹弧圈之间,为8个半圆纹。

金代“大定五子”纹铜镜(图17)

此镜主要纹饰为五童子连线纹,故而,也称金代五童连线纹铜镜。金代铜镜更加严格,铜镜厚度较薄,质量较低。在金代铜镜上,所刻划的童子形象,都是面容圆润,体态健壮,姿态生动,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喜气、热闹、富贵的气氛。丰满圆润的幼儿体态,象征子孙富贵,国家昌盛。镜背采用了高浮雕技法,其花纹图案具有年画的性质。在围绕镜纽旁,以及与边缘之间,各有5枚“大定通宝”。5个童子卧俯其间,一手擎花束,一手轻扶通宝。而通宝如车轮一般,在童子身下。给人以动的感觉。内圈的5枚通宝紧密相连。与中心的镜纽构成一组梅花图案。此镜即为“大定五子”纹铜镜。大定为金代第五皇帝,即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大定年代正是金朝中兴时期,经过改革,社会出现安定的局面。

金代“承安三年”官铸四兽纹铜镜(图18)

此镜为圆形造型,圆纽,边缘较窄。紧邻窄缘,为两阴一阳,共计三周弦纹。镜背以一周阴刻弦纹,分为内外区。在内区,铸有4个海兽纹,间饰海水纹,充满了神秘感。在外区阴弦纹与内区阴弦纹之间,形成一个铭文带。铭文为:“承安三年上元日,陕西东运司官造。监造禄事任(花押),提控运使高(花押)”。从时代风格上来讲,金代铜镜是以鱼龙纹为代表的。这种花纹,也是仿汉、唐镜的特点。此镜质色为黑中泛红,色彩自然古朴。“承安”,为金章宗完颜年号。“承安三年”为1198年。当时,金廷對铜镜铸造业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

宋代“家常富贵”款四团花纹铜镜(图19)

此镜为圆形造型,窄镜缘。镜纽亦为圆形,平顶,有孔,可系绳。此镜的铜质色彩,为黑里泛红。紧邻窄镜缘,为16个半圆纹。从窄缘到镜纽,为四周弦纹。除阴刻的窄缘外,内三周弦纹,均为阳弦纹。镜背采用的是浅浮雕技法。从镜纽至第一周凸起弦纹之间,为12连珠纹,3个一组,距离相对较近。内区边缘与外区边缘纹饰一样,都是16个半圆纹连接而成的圆圈。在内外区的铭文带中,为主体纹饰:四团花纹。即每一朵花,由8个花瓣构成。在中间的花心,为一平顶的圆纽形态。间隔为4个篆字铭文:“家常富贵”;与花朵之间,用花枝连接;4个铭文,就像在花枝上吊起的4个彩灯。

宋代四童纹铜镜(图20)

此镜为圆形造型,铜质色彩泛红。背面为浅浮雕技法,阴刻窄缘。从外往里,经过一段较宽的凸起空间地带后,即为凹处,为两个为双线六菱花瓣纹。镜纽为圆纽,从双线六菱花瓣纹到镜纽之间,即围绕着镜纽,雕刻4个童子;在其空间处满饰花朵纹。

宋代缠枝莲纹铜镜(图21)

圆形造型,铜质色彩黑里泛红,宽素缘。往里内凹处,为18个半圆纹组成的圆周。再往内,为一周凸弦纹。镜纽为圆纽,平顶。内区为12个半圆纹组成的圆周,再加上一周小圈凸弦纹。内区,围绕着镜纽,为8个花瓣纹。在内区和外区之间,为主体纹饰:缠枝莲纹。与缠枝相连的也是8朵盛开的莲花。

宋代平顶纽海兽葡萄纹铜镜(图22)

此镜镜纽顶部很平,为平顶纽;镜体厚重。窄镜缘。由一周凸起的弦纹,分隔内外区。此镜镜背采用高浮雕技法,围绕着镜纽,雕铸有4个海兽,在翻江倒海。在凸弦纹的内区一周,满饰葡萄纹。其他空间,则配置有海水纹。

宋代人物故事纹铜镜(图23)

此镜为圆形造型。镜纽为桥形纽,有孔,可系绳。红铜的质色秀色纤纤。此镜在背面为高浮雕技法。在纽的两侧,一面为一人牵着一头骡子,另一侧为两个站立的人物在交谈的形象。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宋代宫廷曾收藏铜镜。仿古之风,自宋即有之。宋、金的人物故事镜,还是比较有特点的。宋代铜镜的纹饰,摆脱了固定化、对称式的结构,多了一些生活气息,有的宛如一幅画。既传递出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也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场景。

宋代海兽葡萄纹铜镜(图24)

此镜为圆形造型,纽为圆形纽,有孔,可系绳。窄素缘,镜背采用高浮雕技法。并以一周凸弦纹,分隔内外区。这周凸弦纹与窄镜缘之间,还有两周弦纹。一高一矮,一粗一细。在这两周弦纹之间,为60个连珠纹。在内区,雕有4个海兽纹,间饰有花枝纹、海水纹。沿着一周凸弦纹,雕铸有12串葡萄纹。在外区,雕铸有12海兽和12串葡萄纹。

宋代海马纹铜镜(图25)

此镜为圆形造型,镜纽为桥形纽,有孔,可系绳。镜背为高浮雕技法。以一周凸弦纹分隔内外区。在内区,围绕着镜纽,雕有3只海马,皆为飞奔的形态。其间,满饰海水纹。在外区,满饰12只鸟纹,间饰为云纹。

明代双螭纹六莲瓣形铜镜(图26)

明、清时代铜镜造型,主要有圆形、方形和有柄形,此镜造型则为六莲瓣形。此镜为黄铜,铜质色彩黄中泛红。镜纽为圆形,顶部较平,为平顶纽。纽有孔,可系绳。纽座一周为连珠纹。

明朝建立后,随着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铜镜铸造业获得了很大发展。铸镜工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纹饰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

明代带把花鸟纹铜镜(图27)

此镜带把,但不长。其花卉纹以单花为主,花形基本相同,多以三至五株为装饰,布局疏朗,具有宋镜遗风。在主体纹饰的两只凤凰之间,重点安置了两株花卉,各有五叶有余,五瓣小花朵点缀其间。其背面雕刻技法为高浮雕,为传统的凤凰题材,有5只凤凰,或静,或动。形象比较生动,有站立于花丛之中,有在前行走的,有在花上飞来,姿态各异。有点写实风格,如同以孔雀为原型的雕法。如果不是主体一凤的长尾巴,甚至有点和仙鹤纹相似。

明代仙人纹铜镜(图28)

造型为圆形,纽为平顶元宝式。为黄铜制镜,铜质黑里泛红。此镜外缘为卷起窄缘,并紧连着阶梯状双弦纹。其内镜背主要区域采用高浮雕技法,为6个仙人,最上面为两个驾云飞行的仙人。一个拿着手卷,一个拿着宝镜。除了脚下所踏祥云外,在二仙头部中间,还有一朵大大的祥云。其中间,为两个站立姿态的仙人,很像侍立在坐着的两位仙人旁边的两个小童子的打扮,手里托着食盘。最下面为两个坐姿的仙人,仿佛坐在莲花座上,一个手里拿着法器,另一个在盘腿打坐。在祥云与元宝纽之间,雕铸有一个单独图案,即为双钱纹宝瓶。而在元宝纽下面,还有两个单独图案,一个为多宝纹的香炉,另一个仍为双钱纹宝瓶。

明代“富贵常在”款图案纹铜镜(图29)

此镜造型为圆形,圆纽,顶部为平顶。有孔,可系绳。铜质色泽,黄中透黑。铜镜背面有两周斜线纹,其间为铭文带。在铭文带中,有四乳丁和4个篆字,即“富贵常在”,中间夹以8个图案纹。

明代四神博局纹葵式铜镜(图30)

铜镜的直径为13.2、厚为0.4厘米。铜质。铜镜造型呈六葵瓣式。此镜大的构图思路是外区为一周凸起弦纹,内区为凸起双线四方格纹,寓意天圆地方,也形成一个钱币纹。银锭纽,有孔,可系绳,柿蒂纽座,在单线四方格纹内。在单线四方格纹与双线四方格纹内,为铭文带。在铭文带内,间隔12乳丁纹,也称十二子纹,还有篆书十二地支铭文。此镜在双线方格纹外,为8乳丁纹,也称八子纹,两两相对,寓意四方八极之意。在内区的双线四方格纹与外区的弦纹之间,为4个T形纹、4个L形纹、4个V形纹,称规矩纹,又称博局纹。

明代带柄双凤纹铜镜(图31)

全长为24.2、直径13.6、厚0.4厘米。铜质。铜镜由镜身、镜柄两部分构成。此镜的柄没有纹饰,其造型也比较朴素。但应属于长柄的系列,因为铜镜的柄是分为长柄和短柄两种的。此镜为长条形直柄,但握手处比连接圆镜处略宽。镜身呈八瓣莲形,铜镜的正面为素面,可以用来照面。此镜的背面,则雕以展翅的双凤纹。此镜的凤头较小,凤目细长,细颈,长尾飘逸。她们沿顺时针方向,以火焰珠形的镜纽为中心,在祥云间追逐嬉戏。在明代铜镜中,多有八凤纹和四风纹铜镜,而双凤纹铜镜还是比较少见。

明代“福寿双全”纹大铜镜(图32)

铜镜为圆形,直径45.1、宽2厘米,重为9.1千克。铜镜的边为窄卷缘。铜镜之身由两道凸棱,分隔成内外两大区域。最里层区域中心,平顶镜纽为银锭纽,即元宝纽。其上有孔,可供穿系绳子。镜纽周围为顺时针二龙赶双珠纹饰。围绕镜纽,即在纽外层区域,其上、下、左、右有对称4个方框。在方框内,有楷书阳文“福寿双全”4字,并均匀的分布在四周。既工整美观,又寓意吉祥。并在吉语铭文的文字之间,装饰有吉祥图案。即满雕花卉、人物、楼阁、瑞兽等宗教图案。如在“福”字上面正中,铸有坐姿天官像,其两侧为形象的日、月图案纹。寓意肩挑日月,主宰乾坤。再往两侧为两个仙童,和两个飞翔在高空的仙鹤。在最底下“寿”字两侧,有两个仙阁,下面有两个宝瓶,有一官人手拿着书卷。还有四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花朵、八宝、云朵、地官、水官等60余个图案。该镜体量较大,纹饰繁多。但疏密有度,井然有序,体现了明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水平。

猜你喜欢
双线铜镜铭文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基于C2C模式的校园二手商品“双线”交易平台研究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双线”式人才培养探索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关注字感培养,“双线”并进识字
古代的铜镜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