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勤,易柳青
作者单位: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ICU)是临床上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收治危急重症患者[1]。ICU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器官功能不稳定,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高分解状态下机体代谢明显加快,能量物质消耗增加,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可导致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加重病情,不利于预后,并可增加患者腹泻、肺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及时的营养支持治疗十分重要[2]。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为患者提供适当营养物质,防止细胞代谢紊乱,支持器官组织结构功能,调控免疫生理,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转归[3]。本研究观察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3~75(59.47±10.85)岁;重型颅脑损伤1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恶性肿瘤3例,呼吸衰竭4例,其他1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75(59.58±10.26)岁;重型颅脑损伤1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恶性肿瘤4例,呼吸衰竭5例,其他11例。2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4]:(1)无法进食者;(2)临床资料完整者;(3)预计生存期≥2个月者。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严重消化道疾病史者;(2)肠梗阻者;(3)存在恶病质表现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感染及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营养支持方式,主要包括全胃肠外营养(TPN)、全胃肠内营养(TEN)和胃肠外营养(PN)+胃肠内营养(EN)3种途径,TPN: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需要静脉滴注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组成:葡萄糖、电解质、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及脂肪乳剂等,146.0 kJ/kg,缓慢静脉滴注,每天3 000 ml;TEN: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计算患者每天所需热量,于患者胃内置入鼻饲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乳剂(TP-HE)(瑞高,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6603)补充,每小时50 ml,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于患者入院24~48 h启动,入院48~72 h达到预期量;PN+EN: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PN、EN搭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比例。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其中营养状况包括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并发症包括胃潴留、腹泻和肺炎等。
2.1 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Hb、ALB、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b、ALB、PA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b、ALB、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2.2 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5.00%(χ2=4.213,P=0.040)。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ICU是临床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收治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收治疾病类型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及重型颅脑损伤等,ICU重症患者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及病死率高等特点[5]。该类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加快,且多数存在免疫功能和胃肠功能障碍,极易合并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负氮平衡可导致机体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加重病情,并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预后[6]。早期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避免营养不良,减少继发性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降低病死率,促进机体康复,改善预后[7]。
营养支持治疗指在患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无法摄取的情况下,通过肠外、肠内营养等途径为人体提供必需营养素[8]。营养支持可为机体细胞代谢提供全面、均衡的能量与营养物质,维持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有效纠正已存在的营养不良或预防营养不良,阻止进行性蛋白质、热量的消耗,调整和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状态,调节代谢紊乱,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疾病转归,减少患者净蛋白的分解,并增加合成,改善营养不良,同时可维持胃肠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保护胃肠黏膜屏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刺激机体分泌免疫球蛋白和胃肠激素,减轻机体的高分解代谢,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有效改善预后[9]。营养支持根据途径的不同可分为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指通过静脉输注途径给予患者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10],以达到营养支持治疗,适用于无法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证的重症患者,如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由于病情需要需禁食患者、存在尚未控制的腹部疾病患者等,肠外营养虽有一定效果,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置管并发症、感染并发症及代谢并发症等,且长期使用易导致患者胃肠功能丧失[11]。因此,临床一般使用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指通过鼻饲方式为患者提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充足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12]。肠内营养符合患者的机体生理特点,利于机体代谢的调节及内脏蛋白质合成,可有效减缓机体的分解代谢,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有效改善预后[13]。肠内营养支持时营养因子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门静脉系统血流,促进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和吸收,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滋生。肠内营养可有效增加肠黏膜血流量,直接为肠黏膜提供营养物质,刺激肠道激素和消化液分泌,刺激肠黏膜增殖,促进肠上皮修复,从而有效保护患者的胃肠黏膜,维持胃肠道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不会对患者胃肠功能造成影响,具有操作简便、符合生理、易吸收、营养全面等优点[14]。本研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措施,肠内营养液选择瑞高,该营养液营养成份充足,包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以及钙、钠、钾、镁等微量元素,可满足患者日常所需营养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Hb、ALB、PA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证实营养支持可为患者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改善营养状况;同时研究组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王旒玲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加快患者病情恢复,改善预后。分析原因:患者营养状况改善,体质恢复,抗病能力增强,疾病转归加快,进而有效缩短了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李伟锋[16]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营养支持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究其原因与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机体抵抗力增强有关。
综上所述,将营养支持治疗用于ICU重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