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娜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目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个典型问题:(1)师资队伍短缺。目前从事企业英语培训的讲师往往只具有英语教育背景,对铁路行业工作涉及内容缺乏足够认识,对企业的境外业务发展也不甚了解。(2)培养目标不清晰。企业中需要用到专业英语的人员包括技术人员、商务人员、翻译、现场服务人员、新入职人员等等,不同的学员对培训的需求不尽相同,导致企业很难确定一个清晰的培养目标。(3)教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企业培养赴境外人才的方式基本以商务英语集训为主,鲜有技术工作实践相关内容,距离“实用型”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尚有一定差距。(4)教学模式单一。目前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传统的有意识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讲师主观传授,学员被动听讲的方式,这样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且学员在课堂上开口练习专业英语的机会很少,远不能满足工作实践运用的需要。(5)学员差异化。企业中的专业英语培养对象来自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他们对培训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显然,企业角度的“师资”与教育角度的“师资”有着角色定位的差异,从事企业培训的师资不仅仅局限于专职从事教学的老师,领导、员工及其社会资源都可成为企业培训的师资。企业应明确目标,抓树典型,培养一支有深厚专业背景、能用英语讲授理论、分析专业知识、并且能协调组织课堂教学的师资队伍。首先,讲师自身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积极地通过自我钻研、参加专题培训及交流研讨会等方法,提升自身能力。其次,邀请行业专家和高校英语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编制教学计划、选取典型案例、设计出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特色教材,使学员熟练掌握专业英语。最后,促进讲师队伍内部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打造一支标准化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
各类学员对培训的期望有所不同,那么培养目标也应因人而异。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应能够保证其能熟练查读英文技术资料,编制完成客户满意的技术方案,并顺畅的进行工作中各种所需的技术沟通。对于商务和翻译人员的培训,应能够保证其读懂并理解客户的技术规范和本企业推荐的技术方案、理解双方技术人员的真实意图、完成技术会谈口译、做好产品推荐。对于现场服务人员的培训,应能够保证其可以和外方的运用人员进行简单的沟通,并解决技术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总之,想要快速提高企业整体专业英语应用水平,必须结合学员自身条件和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鉴于我们日常工作所能接触到的铁路行业应用类英语,主要涉及标书技术条件、电子邮件、标准、图纸、技术会谈等等,里面涵盖了大量的专业用词。因此,教学课程的设置应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而不是只注重理论教学。一方面,讲师应针对学员的专业背景和语言能力选取合适的教材,并贴合工作需要,分不同的主题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多设置企业需求的实用性强的课程。另一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渗入专业技术知识和境外业务发展概况,提升学员对专业术语表达对象和本行业发展动态的认知,有助于用专业术语进行沟通时充分理解表达意图,以确保沟通准确并提高沟通效率。此外,强化实训环节情景模拟训练,不断丰富学员的实践经验,使专业英语学习更有目标性和实用性。综上所述,应以实践为导向构建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的教学课程。
丰富教学模式,引入无意识教学,可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无意识教学是指不为学员自身所意识到的一种教育方式。在企业的专业英语教学中,采用直接强制的理论灌输式有意识教学会扼杀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并易产生抵触情绪,采用间接隐蔽的无意识教学可以避免正面说教所引发的逆反心理,提高学员的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讲师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将课程任务设置于某种情境、活动或文化氛围中,引导学员去感受和体验,在不知不觉中传授专业知识。在这种互动教学氛围下,学员不是被动听讲,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学员的多样性和差异化是企业培训的固有特点,也是企业学员与高校学生之间的主要差异,因此无法完全照搬高校的培养模式,必须另辟蹊径。
学员的多样性和差异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与其通过分批的方式去规避这种多样性,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利用这种差异化促进学员之间的互助,取长补短,构建企业特色课程。这样既不用增加讲师的工作量,还可以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员之间的知识结构差异,实现多维度交叉互补,这种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常规授课不可替代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教会学员如何去自学专业英语,因为语言的学习不能单纯依靠外部培训,更需要员工自身持之以恒地学习,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培训课程中的练习促进学员的自主学习,实现专业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铁路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都需要英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专业英语人才,而专业英语人才的质量也会直接制约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因此,企业应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特点,构建能促进企业发展的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英语人才,服务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