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雪燕 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任务驱动法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为主线,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作用。任务驱动的职业教育教学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国家也倡导任务驱动教学为培养现代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在电子商务基础教学学中,“任务”的设计同样是至关重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使课堂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转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行动能力转化为职业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完成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中职教育是使人终生学习的教育,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远不能实现现代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我们应该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任务带知识,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学会了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任务驱动”是一个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模式。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立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中职学校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明确任务,一步一步进行,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借助现代化教育提供的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采用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其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技能和素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教学目标。通过“任务驱动”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施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
教学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所有的学生都不愿总是以同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一成不变,也会渐失其优点。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节即将到来,安排学生制作贺卡来祝贺老师的节日,利用教学资源库,在上课演示制作好的贺卡,学生为此这张贺卡感到非常漂亮,自己也想做一张与众不同的贺卡起来通过邮箱发送给老师,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在课的任务一提出就产生了,而且非常浓厚。
教师在上课时,总是需要分析每课的主要任务,怎样来执行任务,这实际上就是课前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主要来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布置任务。教师可以事先把总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一个个的目标,然后把一个个小目标细划为一个个较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脑、心、手同时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展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学习,也为学生今后不断地适应环境而继续学习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理念。
中职学生并非不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缺乏对企业管理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性,才导致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发挥甚至被淘汰。以往中职生在接受专业培养过程中,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掌握知识技能上,他们很少、也很难通过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行为去了解、领会企业管理的精神。换言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只有适应企业环境、接受企业文化、形成合作精神、发挥创新能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进而赢得在企业发展的机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任务的设计应该多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收有价值的元素,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中职学生。
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完成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在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既使学生完成了任务,但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完成任务也不等于“任务驱动”。任务应该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巩固的技能和相关的知识点,但任务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仅以某些操作性的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也有悖于教学的目标。由此可见,“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同时任务驱动法也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贴近社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