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钦淋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块状经济(Massive economic)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的,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块状经济”的历史十分悠久,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在手工业时代,“块状经济”就已出现,而且已是手工业发展过程中十分突出的现象。工业革命之后,“块状经济”更加明显。现代工业城市的产生就是“块状经济”的集大成。
本文将详细阐述块状发展、与结构张力,并根据各个国家的政策对其发展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为了更好理解块状发展的概念和适用性,首先要注意的是,它属于一种与经济文献中早已建立起来并仍然主导所有教科书的理论结构的分析,也属于“熊彼特动力学”——一种被认为是许多产业经济学的基石的学科。这是因为产业和贸易的转变,无论是在给定资源的最优配置上,还是在一般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科上,比如商业周期、就业和物价水平,它也具有不同于新古典或传统宏观理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它们的平衡和不平衡与“熊彼特动力学”中所关注的重点完全不同。
转换作为中心因素,意味着去关注什么是改变经济市场各种事物的决定力量,重点在于关注时间和微观实体之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工业动态的本质,它之所以意味着不平衡,而不是干扰因素,是因为它们在转变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几乎每一次变革的一个特点都是“新”和“旧”事物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创业意味着技术发展和经济变化之间的双向交流,在广义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创新、传播以及产生创造性破坏的问题,所发生的情况不仅是价格较低或质量较高的新产品和服务脱离市场,许多新事物也因此开辟了前所未有可能性,创造了新的需求。因此,必然会对其他生产商造成各种影响,因为它们可能面临着或多或少迫切的需要,以适应新的市场情况,因为原材料价格和工资的实际或预期变化,或是因为人们被引诱花钱购买新产品或服务而不是“旧”产品或服务。
转换过程通常在两种极端情况之间会有临界线。其中一种情况是有机会进入新的活动领域进而取得进展,从而促进工业和贸易的结构调整。如果是这样的话,转换压力就会被标记为正。这些机会的数量和重要性以及抓住这些机会的程度,取决于创业的质量以及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的特点和运作等“体制”因素。
另一种情况也可能是由一种看似轻微但又相对剧烈的调整和为了适应的必要性所支配。在“新”和“旧”事物之间的冲突中,几乎没有赢家,在许许多多的分支中,输家会占大多数,特别是如果赢家刚好是外国生产者的话。如何处理这种负的转换压力,即如何有效地处理随之而来的经济问题,同样取决于创业素质和体制环境。
发展进程中某些阶段的经济成功可能需要实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互补阶段。这就意味着会有发展潜力。它不包括,但有时也不排除发展抑制力,在“预备”阶段,只要完成的那些工作内容是已经完成过的。反过来,一旦缺失了阶段或者预期,在不久后就会释放发展潜力。因此,“早熟”阶段可能会刺激创业活动。即使被抑制的压力所支配,这种情况也可能释放出膨胀的力量。这便是一种“结构张力”。
这种张力可能是根深蒂固的,因为没有人知道如何解决所涉及的问题,没人能够采取与技术、应用技术、生产组织、营销、客户服务等有关的行动。在消除结构张力方面的拖延也可能是一个更琐碎的时间问题,因为那些认为自己知道如何进行的人所采取的许多措施是非常耗时的,也许它可能是由既得利益集团、垄断、政府法规和法律框架等制度因素造成的。
对互补性和结构张力的关注使“块状发展”概念得以落实。它指的是一系列互补性,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张力——即不平衡,进而可能导致平衡的情况。这可能有助于明确这一概念的至少一小部分。
在经历了初级阶段后,就会有生长潜力的产生。就像一株植物开始在地上生长,而目前在土壤下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一段时间后,这就导致了一种不平衡的局面,这种局面阻止了增长,但使得根系进入了一个次级发展阶段,这反过来又导致增长潜力与实际增长之间产生新的平衡缺乏。这会使植物重新生长。当植物能够脱落新的种子时,这样的生物“发育障碍”就会以稳定的平衡结束。这一比喻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来进一步扩展:这一过程的速度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但也取决于种子和土壤的质量以及天气条件。如果这一进程的一个阶段受到了决定性的阻碍,其他阶段就注定要因此消亡。
这两个分析概念,“结构张力”和“块状发展”,已被证明有助于使转型分析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再加上两种转型压力之间的区别,使得其对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影响。
假设相当多的强大的块状发展被周期性的中断,即通过暂时性的衰退,涉及贷款人和投资者之间的时间范围缩短,通过紧缩的信贷和资本市场,再加上这种市场不那么及时地复苏,很可能会释放出发展潜力,因此随后将出现相对迅速的扩张,主要是积极的转型压力导致的。特别是在创业活动的总体环境有利的情况下,可以预期到会有相当大的发展力量,这将会在这种扩大中加入强有力的累积因素。
另一方面,假设强有力的块状发展的数量很小。特别是,如果还有相当大的负面转型压力,商业衰退可能会是深刻而持久的,成功且快速的周期性扩张的可能性相当低。工业和贸易可能具有国际竞争力,但由于最近的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相对薄弱的发展力量。区分静态概念的“竞争力”和动态概念的“发展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更仔细地研究它们在促进发展方面的作用,可以看出创业活动在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方面。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理论上应严格区分,但在实证研究中却远不容易区分。
未发展完成的区块通常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和成本“信号”来表示。这可能意味着一些地区的当前利润很低,甚至是亏损,但只要完成这些区块所需的步骤能够实现,前景也是很乐观的。少数的消费冲动也可能来自经济生活中的参与者,在理论家所谓的“市场”之外,存在着广泛的关系和联系网络‘。在这两种情况下,尝试去挑战任何一种都意味着填补空白,这往往会消除结构性紧张,但也可能导致新的紧张局势,因为技术和其他解决方案有时会超过眼前的目标。它们都是事后发展的组成部分。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填补空白”通常意味着经济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双向交流,有时甚至是产业进步,这绝不是利用关于现有可能性的知识,而是通过积极搜索来寻求处理信息。
不太为人所知的情况是,企业家提前去完整地设想块状发展,至少在他们自己的看法中,足以使他们及时采取行动。
一个区块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一个或一组企业家完成,可能还会由另一些企业家支持或合作,因此,这些未来发展领域所涉及的动态的核心是在若干方面开展协调一致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倡议使产品和服务能够促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并投资或让他人投资于经济的其他分支或部门。因此,这不是对实际市场信号或其他信息来源作出反应的问题,而是通过协调的创业活动来创造市场,这些活动远远超出了广告、传统销售推广和营销。
即使没有一位企业家或一群企业家的协调活动,也可能产生同样的潜在块状发展,即完全基于对其他地方技术进步和其他企业或负责基础设施的政府机构所作或计划的投资的了解。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商业网络和其他联系和关系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瑞典和芬兰发展情况的比较研究,能够清楚地表明政策对经济的一些影响。在货币贬值以后,它们比较容易察觉。这两种货币分别在这两个国家制造,两种货币都一度被贬值。工业动态在某些重要方面时常有所不同,这一事实有助于解释贬值的影响。
在瑞典,20 世纪30 年代有许多尚未完成的块状发展,与20 世纪20 年代相反,只有一个稍微负的转型压力。此外,负担过重的不当投资并不多。因此,1933 年的贬值作为一种刺激手段相当有效,特别是因为它导致了高流动性和容易的信贷市场。它不仅提高了竞争力,而且还促进了工业的扩展,这总是很容易实现的,因为基本的发展力量是很强大的,也没有产生任何相当大的通货膨胀影响,特别是当财政政策没有扩大,工会也不是很强大的时候。
在芬兰,目前未完成的块状发展的数量少于瑞典,存在的区块大多处于早期增长阶段。这个国家仍然以农业为主。在这种情况下,货币被低估的结果比瑞典略少,林业是唯一重要的例外。在20 世纪40 年代,这两个国家再次遭遇大幅贬值,芬兰在1957 年和1967 年又多次遭遇贬值。
瑞典摆脱了战争,可以从未受损害的人力和物质资本中获利,这本身使扩张的机会变得相当大。还有许多开发区块,其中一些区块,特别是与广泛使用的客车有关的区块,处于早期但相当有潜力的阶段。在他们早期但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阶段,与预期相反,负转变压力不足以抵消正转变压力。与预期相反,负转变压力不足以抵消正转变压力。20 世纪50 年代,纺织业的负面压力变得严重,许多其他部门的正面压力变得比以前更大,因为大多数具有广泛影响的块状发展获得了很大的力量,这在1960 年代前半期尤其如此。尽管通货膨胀的影响比1930年更强烈,除其他原因外,由于更强大的工会和开始增加的税收,为了增加工资,他们却没有预期的那么大。其中一个解释是,包括许多块状发展在内的积极转型压力主导了工业和贸易。
大约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些早期最重要的区块要么开始分裂,要么失去了大部分力量。此外,许多工业和贸易部门从现在起经历了一种消极的转型压力。尽管克朗(瑞典和冰岛的货币单位)不再被低估,而是被高估了,但通货膨胀的力量变得更加突出,只有通过避免采取有目的的反周期措施,才能使其保持在相当狭窄的范围内。
芬兰在1960 年代开始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尽管在十年结束时,它还没有像瑞典那样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林业的积极转型压力很大,现在工程行业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货币被低估的年份无疑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特别是林业容易受到来自国外的扩张性和通货膨胀冲动的影响,汇率政策也导致相当迅速的国内通货膨胀,随后不久便出现了高估和1967 年的新的大幅度贬值。这一次,通货膨胀的影响比以前有所减少,部分原因是现在森林和工程工业内外出现了更多、更重要的块状发展。从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私人汽车的普遍使用构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汽车市场。大约比瑞典晚了十年。
1970 年代末,瑞典开始出现一系列货币贬值。第一批在1970 年代和1981 年对工业和贸易的扩张性影响要比1930 年代和194 年的要小得多,部分原因是它们没有造成明显的低估。另一种解释是,工业和贸易的基本条件与前几十年,特别是1960 年代中期以前的基本条件根本不同。现在,在广泛的战线上,转型压力是负的,在一些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中也是如此。在多数情况下,人工智能行业得到了大量补贴。在这方面,社会和政治因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由于块状发展很少或者过于薄弱,至少在少数和不太重要的高科技产业之外,货币贬值的结果是竞争力在一段时间内重新建立,但缺乏发展力量。某种货币贬值本身不可能造成的东西,使得本该令人满意的前景变得相当糟糕。
1982 年,货币大幅贬值导致了持续约三年的市场低估。当时的工业发展场景已经开始改变。早先严重的负变化压力所要求的大多数调整和结构调整都已作出,而且压力比以前要小得多。其结果是一个具有一定发展能力的有效产业,但这个产业太小,不可能在整个商业周期内保持外贸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迄今低估的影响似乎更像1950 年代和1980 年代初期的影响。
在芬兰,早期的汇率政策与以前在瑞典汇率政策一样的时候也被宣布停止。现在允许货币高估持续更长时间,当时所作的修正并不会造成低估。大约一年后,这一新政策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利的后果,因为它导致了许多不当投资的迅速挤出,并迫使企业比以前更多、更广泛地合理化。延续先前的政策极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速,从长远来看,将对工业和贸易产生主要不利影响。这不仅是因为早先的通货膨胀经历导致了普遍和根深蒂固的通货膨胀预期,而且也是因为转型压力在预期出现更多的负面预期的同时,变得不再占主导力量,试图通过低估货币来弥补这一点很可能意味着要冒很大的风险。
虽然研究表明,由于基础工业动态的特点,汇率政策的结果有很大差异,但事实证明,分析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特点。这仅仅是因为它不是一个主要策略参数的问题。显然,用“熊彼特研究法”研究工业动态的基本特征的重要性比目前在传统宏观经济学中普遍观察到的要更大。
从本文的主要论点出发,为实际研究得出实际结论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种困难在于它不是大多数经济学家常用的方法,而且几乎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这是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必须是与经济理论和统计、商业经济学以及专业历史学家使用相结合的方法。此外,也需要一定的实际业务经验。尝试在宏观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经济学中解决这些新问题,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大有裨益。